书城社科“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3831000000025

第25章 教育文论选读(9)

东都(洛阳),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网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乌公先聘石生),拔其尤(特出之才);暮取一人焉(如今又聘温生),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谘(谘询)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搢绅(官吏)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卢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牵绊)于兹(洛阳),不能自引去,资二生(石处士及温处士)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指乌公)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幽默之笔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东都留守,官名)相公,首(首先)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西汉宣帝时曾任太子太傅,后父子同称病告退),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设席饯行),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都门外,车数百两(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官名)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报告)丞相,去归其乡(辞官返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他们的想法岂会有不同吗?

予忝(愧)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泛指史官)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寞)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杨巨源告老后,封为河中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勉励)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近代)士大夫,以官为家(以做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指乡试中举;唐代州县宴请中举者,宴会中歌诗经·鹿鸣,称鹿鸣宴)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不离开故乡,做为一种模范)。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死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应科目时与人书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不是普通平凡的)之品汇(品种)匹俦(同类)也。

(韩愈以此自比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得不到水时),盖寻常尺寸之间(只能在狭小的空间活动)耳,无高山大陵之旷途(远途)绝险为之关隔(障碍)也。

然其穷涸(处于穷困干涸之时),不能自致乎水(无法取得水),为滨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常被小水獭嘲笑)。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岂知)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本文是贞元九年韩愈第一次参加博学宏词考试时,写给韦舍人以求引荐的书信。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叔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应时的食品)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怙,依赖;不认识自己的父亲),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祭扫)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妻子)。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孰谓汝遽(突然)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微薄)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高官),吾不以一日辍(离开)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伯叔父)与诸兄,皆康强(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早死)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

其传(传闻)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儿子)乎?汝之纯明(纯真聪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白发)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没多久)离;其无知,悲不几时(悲伤不会多久),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最近)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丧失)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馀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何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希望死者享用祭品。

多用作祭文的结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以前)上书及所着文,后待命(等待回覆)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

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责罚),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书信对受信人的尊称,不敢直指对方,而称其左右之人)。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界;临近)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怜悯之也。

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保全,援助)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沾湿)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多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紧急)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时机不许可,又该如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时机)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时机是由在上位者创造的,并不是上天所造成的)。

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推荐给天子),尚有自布衣蒙抽擢(提拔)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官名),无间(区分)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为公臣),或举于管库(赵文子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家,七十有馀家)。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比拟)乎此。情隘(窘迫)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稍)垂怜焉。愈再拜。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对宰相的尊称)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形容周公求才若渴,吃饭洗澡时,也能及时接待来访的贤士)。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以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以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最僻远之地)之外者,皆以宾贡(归顺进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

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明显)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富有贤于周公者哉?

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百官)者哉?

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为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你的宰相位置与周公相类似)。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

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去留)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知?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贽,礼物)。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屡次)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韩愈于贞元十一年正月二十七、二月十六日两次上书宰相,希望能获得授官任职,却未得到回音,于是于三月十六日三度上书,这封书信写的较慷慨激昴,但结果仍然是对牛弹琴,未能如愿。

与于襄阳书

七月三日,将仕郎(文官官名,散官,无固定职务)守(较低阶而署理高阶的官职)国子四门(国子监下设七学,“四门”为其中之一)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士知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前辈)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前道)焉。士之能垂休光(美好的光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后继)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等待)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道德方正)而事实(行事踏实);卷舒(卷,收藏;舒,舒展;比喻官场进退随乎时,文武为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但是)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

将(或许)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平常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愈今者为朝夕刍米仆赁(生活费用)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日)之享(一天的费用)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心胸狭窄的人),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仅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之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与陈给事书。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多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曾得到您的称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进谒求见人愈多,所以您愈用情愈广泛,而无法对我如昔日(扯的曲折巧妙)。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称许);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妒嫉)。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阁下的门庭,于是没有我的足迹了)。(不卑不亢,有理有情。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对待其新也;属(连续)乎其言,若闵(悯)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洛阳)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远;指态度冷淡)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沈默)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