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选读
3830500000010

第10章 教育学的一般问题(10)

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行更深刻的理论总结的意图,促使高年级学生在语言上下功夫,激起他们用更准确和更鲜明的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为了这个目的,他们还想引用杰出活动家发表过的格言和言论,并使用科学着作和文艺作品的引文。有些高年级学生在专用的便条簿或练习本上抄录杰出人物的格言、新词、术语和有趣的言论。这一切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是必须估计到的,必须帮助学生磨练自己的思想,教他们学会查词典,会解释科学术语和外来语的含义,等等。在这方面起着特别大的作用的是布置课外阅读,进行语言修养方面的教育,并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上的各种缺点。

高年级学生感情和意志过程的发展升到了更高的阶段。其中感情发生了进一步的分化,对学生的发展和行为的影响更大了。社会政治感受方面的感情增强了,认识得更深刻了。忠于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集体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愿望--所有这些都成了苏联男女青年特有的感情。

多数高年级学生很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对社会比对个人更有感情和兴趣,对人类的美好产生了自己的见解,把一生为祖国服务看得高于一切。

社会的经历和感情,对高年级学生的道德的形成有强烈的影响。

正是这个年龄,在道德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点和原则来支配青年男女的行为。所以非常重要的是,共青团组织要在学校里很好地工作,进行社会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要有丰富的内容,要经常吸引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多次的研究表明,社会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安排得不好,在高年级学生的发展中就会有严重的缺点折腾出来。其中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社会的被动性和个人主义的心理。

高年级学生的审美感情达到了相当高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艺术的美、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比少年理解得更深刻和更有理性。他们对审美的能力有明确的解释,对文学问题、造型艺术问题和音乐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通常,这个年龄的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他们愿意以这些人物作为榜样。他们还有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而且,他们与其说是赞赏英雄人物的外表的美,不如说是钦佩他内心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完善。可惜,一些高年级学生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现代音乐的吸引,还受到一些不良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这就要求对他们进行细心和耐心的教育工作来使他们形成审美的能力和观点。

在青年早期,很多学生要体验初恋的感情,这往往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痕迹。青年谈恋爱的特点是它具有很高的纯洁性,相互间的关系表现得特别羞怯。教师和所有同这个年龄的学生接触的人都有一个任务:小心对待他们的隐秘感受,不要干涉这种感情。但是,既要表现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的那样的慎重和委婉,又必须对学生进行关于友谊、爱情以及两性间关系的谈话,要在医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卫生教育(在许多情况下,适当的做法是对男女青年单独进行这个工作)。

高年级学生的感情领域和意识的发展对意志过程有很大影响,而且在意志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那种见解。可以看到,给自己的学习或社会工作提出一定的目标,或者明确规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并考虑当时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他通常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坚定目的性和工作精力,并表现出克服遇到的困难的顽强精神。同这一点有关的还有高年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这就是他们的自我教育工作。如果说,大多数少年的特点是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那么到了青年期,这种情况就改变了。青年男女在他们给自己规定的定势和动机的驱使下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要求得比较严格,他们的意图是使自己养成的品质和行为特点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完成预定的计划。这一切表明,内因(目的、动机和定势对高年级学生个性特质的发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在高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的观点和信念的教育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进行这样的教育是具备特别有利的条件的。第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正在掌握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思想的完整体系。第二,他们对于未来本来就热情奔放,富于幻想,愿意深入地研究生活,能够为先进的社会理想服务。这一切,必须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得到利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教材,并吸引他们参加实际活动。

高年级学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是他们的意识和感情的敏锐性,这是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活独立和职业选择。“做什么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抽象的问题,而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又不能没有动摇,不能没有困难和内心感受。问题在于十年的学习无论如何已经使学生养成从事脑力劳动的习惯,在这样的影响下,青年男女在梦想未来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生活同脑力活动结合在一起。然而按照社会的需要,则是绝大多数的高年级学生毕业之后都要补充到物质生产领域里去。结果,有些青年男女,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对学习的益处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不要受中等教育也能到工厂工作”等等)。这对他们掌握知识所起的作用是不好的。这种困难,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定出生活计划,还要指导他们选择职业。这种指导主要应该着眼于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劳动人民的美和现代生产工作的创造性质。

在高年级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苏联人的物质福利不断增长,许多家长设法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些使得学生养成了要满足自己一切需求的习惯,因而他们常常用消费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实际经验不足,造成他们落后于一般社会的发展,使得他们的见解有些幼稚,而这就更使他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很多需要是过分的,满足这些需要是不合理的。

要克服这些缺点,就必须扩大学生的公益活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使他们经常参加劳动。

不能不指出,高年级学生对于生活、文学、艺术、音乐和流行样式中的一切新的东西的敏感程度都提高了,这对他们的发展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敏锐而又迅速地觉察到新的东西,力图模仿一切最时髦的东西,留着极长的头发,喜欢穿颜色鲜艳、式样特别的衣服,爱听刺耳的音乐曲调,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往往会对艺术上和文学上的古典作品采取不正确的态度,不了解优良的文化和劳动传统的重要作用。这就给教育造成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是会顺利解决的。这里主要的不是反对青年男女追求一切新事物的愿望,相反,要及时而又巧妙地向他们介绍艺术、文学的现代思潮和各种新的风气,培养他们感受这些新事物的修养,克服在赶时髦中有时会出现的那些极端。

以上,这些就是高年级学生发展和组织教学、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特点。

(五)学生发展个体特征、在教育中这些特征的考虑

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他们个体形成中的表现都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天赋素质和生活条件,所以他们相互间的差别极大。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也都明显地与众不同,有极大的个体特征。

这些特征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是必须估计到的。在这个方面不能忽视的是资产阶级“理论家”伪造了一种思想,说个性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是平等的,是有广泛可能性的,他们想把共产主义教育描绘得象是消灭差别,把学生划一和规格化,不理睬他们的个体独特之点。列宁当时早就驳斥过对社会主义的类似“批评”。他着重指出:“社会主义者说平等,一向是指社会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决不是指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平等。”相反,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着一切条件来保证个性的一切素质、健康的倾向和个体的独特之点都得到发展。这个原则的立场也正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

在学校工作人员的面前有哪些问题必须在教育学生时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别呢?教师在考虑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时,在许多方面都依靠教育学和年龄心理学的综合材料,这在前面已经讲过。至于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和教育特点,教师就只能依靠在他亲自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材料。因此,研究和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是在教育过程中考虑这些特点的必要前提。

在研究学生的个体特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研究学生的身体和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一般的工作能力多半都决定于身体和健康状况。必须了解学生以前患过什么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患过什么慢性病,了解他的成熟状况和神经系统的性质。这一切都能帮助正确地定出学生的身体能够负担的工作量,决定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例如,视力弱的必须坐得靠近黑板,因受寒而患过病的不能坐得靠近窗户,等等),以及他可以参加的各种群众性体育运动和保健措施。

非常重要的是了解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了解他们记忆力的性质,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以及学习某些学科的素质。考虑到这些特点,就能在教学中个别对待学生:需要给比较强的学生补充作业,来加快发展他们的智力;对最弱的学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个别帮助,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灵敏性等等。

研究学生的感情和情绪的状况,必须占有重要地位,要及时发现哪些学生非常容易激动,听了别人的意见感到厌烦,不会和同学保持友好的关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类型,以便在组织集体活动、分配社会任务和克服不良的性格与特质时加以考虑,这也是很重要的。

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发展的内部刺激因素,包括他们的需求、动机和定势,还有他们对待学习、社会政治措施、劳动以及对待教师和同学集体的内心的看法。这项工作很复杂,可是非常重要。研究学生还应当包括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条件,了解他们在校外的爱好和交往。这些对他们的教育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和把他们可以教育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有教育学可以施加影响的和某些个性特质形成的进程。

在结尾时要着重指出,只有深刻研究和了解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才能创造出条件来顺利地考虑他们的个体特征,并根据教育学的要求来提高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克鲁铁茨基:《教育心理学基础》,1972年,莫斯科版。

马尔科西昂:《年龄生理学问题》,1974年,莫斯科版。

安特罗波娃:《学生卫生与原理》,1971年,莫斯科版。

伏拉索娃、彼伏兹涅尔:《论发展偏差的儿童》,1973年,莫斯科版。

我们阐述了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的问题,有关教育学一般原理的问题的研究到此结束了。这一篇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形成及其方法论和阶级性质的概念,而且还可以帮助搞清楚对于实现共产主义教育具有建立基础意义的一系列极其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谈到了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个性发展和形成的条件,以及在教育工作中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的必要性等问题。

本书的下一步,是阐明共产主义教育更加具体的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有机的互相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还得把它们分开研究。问题在于个性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假定分成两个方面。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人掌握知识、实际技能和技巧,这些都是社会积累起来成为他参加实际活动的基础的;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形成个性的性质和特质,这些性质和特质除去知识和实际技能以外,还包括个人对完成工作和对其他人的态度,包括活动的目标和动机,这些都带着个性的性格和观点的痕迹。个性发展的这个方面,除了一定的学识,还要求相应的修养。因此,总的来说,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包括两个过程--教学和教育。从这一点出发,本书有一篇专讲教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原理,另一篇专讲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原理。以下各讲所谈的就是这两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