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兴趣是顺利学习的因素
克服不及格现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普通中小学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成员。现代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正在研究,如何找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和如何采取最优的纠正手段。
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有残缺的个性,不是有教育病态的人。学习落伍往往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掌握知识、掌握认识活动方法、形成动机领域等方面给与的教育影响薄弱而产生的结果。
对学校实践的分析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克服学业落伍的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是外部影响的办法:补课,增加练习量,增加复习次数,等等。这些办法往往不能引起学生在内部动力方面的正面反应。而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本身的“内部环境”,取决于他们的动机的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需要,等)。
大部分学业落后的学生表现出消极性:他们很少向教师提出问题,很少自愿举手回答问题,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因此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较低。
认识兴趣能够激发智力过程,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渴望探索,引起他们揭示现象本质的志向,完善他们领会知识的方法,促使他们自愿地去解答较复杂的课题。
在认识兴趣中,智力的表现带有情绪色彩。在差生身上最初形成兴趣的阶段,正是这一特点应置于首要地位。通常,由于在学习上的落伍,使他们失去了认识的欢乐,他们在课堂上觉得枯燥乏味,对活动过程漠不关心,也不期待从上课会得到愉快的体验。
对差生来说,通往认识的道路是艰巨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缺乏意志努力,没有自信心,不会检查自己的学习动作,不善于克服自己想去干点分心的事情的愿望。
苏联心理学家Л·С·维果茨基认为,兴趣问题是解决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人的全部心理职能都是在一定的体系中起作用的,都是受业已形成的愿望、志向和兴趣指引的。很难想象,人一旦有了深刻的兴趣,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反应具有多么强大的支配力。维果茨基认为,兴趣是可以并且应当改变的,兴趣的方向是可以从一个方面向另一个方面转移的,新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培养认识兴趣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教师把教学过程安排得更生动、更活泼,使学生的印象更多样化,而且主要的在于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专门的研究表明:在认识兴趣并不孤立于个性的一般发展之外,它也服从于整个个性发展的规律性。
在对差生的工作中,认识兴趣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起着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发展兴趣的最初阶段,可以借助游戏情境、内容的新颖性和出奇性,可以使用各种日常观察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并不能深刻地改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许还不足以引起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愿望。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对学习的态度。如果儿童没有体验到学习的愿望,没有觉得学习是一种需要,如果他没有感觉到认识活动对生活的意义,那么即使是严厉的要求和惩罚都无济于事。必须根本改变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学习无动于衷的生活立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培养作为重要的学习动机的认识兴趣。
在差生身上,培养认识兴趣和提高知识质量处于复杂的依存关系之中。大家知道,知识是发展兴趣的基础。可是对差生来说,低水平的知识作为培养兴趣的基础是很薄弱的。提高知识质量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同时,智力活动方式又是加强认识兴趣的根源。而随着认识兴趣的加强,知识和智力活动方式都会经受重大的变化。
(二)学习落伍的原因和学习动机
差生的共同点虽然都是学习上落伍,但他们并不都是完全一样的人。所以,要培养认识兴趣,首先要查明他们在学习上落伍的原因。
根据教师的普遍反映,差生在学习上落伍,往往不是由于一种原因,而是由于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差生不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是跟意志薄弱相联系的,接着又是跟知识上的缺陷有关系的。
教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指出知识缺陷是差生落伍的主要原因。与这个主要原因相伴随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质量较低,动机领域不够发展,等。
我们承认教师们的反映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教师们往往没有指出学生落伍的原因中,包括教师自己的教育技巧不完善,不能正确地组织教育过程,而这些正是主要原因。
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活动的观察表明,学生的无组织、无纪律及情绪领域发展较差,其原因往往在于教师在教学法方面无能为力,不善于使用区别对待的个人作业。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查明,学生学业落伍的原因有:思维发展水平低,知识和技能有缺陷,不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不守纪律,分心,健康状况差。
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扩充和加深知识没有自觉追求,乃是学业落伍的第一位原因,也是它的后果。没有养成学习的技能和技巧,也是学业落伍的原因。而缺乏兴趣又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知识中有缺陷,常常导致学生形式主义地掌握新知识,并且失去学习兴趣。
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都要查明什么是学生学业落伍的原因,它的后果又是什么。在这一根据上,才能安排教学和教育过程,以便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和加强他们的认识兴趣。
В·С·伊里因和Л·В·卡特科娃把差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类:①最难纠正的一类是,学生对整个学习、对一些学科和学科的一些方面都采取否定态度。②学生对整个学习采取肯定态度,但对一、两门学科难以胜任而采取否定态度。③学生能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对各门学科无反感,但是对学科的某些方面和某些活动种类持否定态度。
从对差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差生对学校的否定态度的原因有:他们在学习上遭受挫折,这些挫折使他们对自己在班级里的地位不满意,甚至跟教师和同学发生冲突。
对差生的研究还表明,他们喜欢文科内容中有鲜明色彩的部分,喜欢体育和劳动(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些学科不要求进行很大的智慧努力)。他们还把自己落伍的那些学科称之为“不感兴趣的”
学科。
根据研究,差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种。属于外部原因的有:教师没有在发展兴趣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工作,对这一工作能否收效持不相信的态度,强迫学生完成大量练习性作业,不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对差生的态度不正确。属于内部原因的有:差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没有形成必要的技能,由此而导致学习成绩差,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与同学和教师的关系不协调。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又常常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