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学习理论流派发展与教育论著选读
3830100000007

第7章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2)

桑代克还曾试图推测准备的神经学基础。他认为,当一根神经准备传导时,即当它的阈限很低时,就处于准备状态了。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要求一个神经元传导时,它的传导就会令人满意。桑代克注意到,有些神经元的准备是高度可修正的,而有些神经元的准备则是难以修正的。例如,传导厌恶刺激的神经决不会处于准备状态。可 见,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

2.效果律桑代克注意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除了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外,食物是必需的。他在1911年出版的《动物的智慧》一书中讲得很清楚: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例如,要是猫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这就是桑代克着名的效果律。用桑代克自己的话来说:“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Thorndike,1911)。

桑代克的效果律为享乐主义--这是传统的联想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了新的解释:人们并不像心灵主义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选择愉快,人们之所以作出以往曾引起过愉快感觉的反应,是因为以往的愉快加强了这些特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在桑代克的早期论着中,效果律既包括正强化律,也包括负强化律。这种对称性反映了历来的传统,即奖励和惩罚都可以用来控制行为。但是,桑代克在1932年出版的《学习的基础Learning)》一书中抛弃了惩罚律。这样,效果律就不再是对称的了,而是单向--正向--起作用的。桑代克说,是实验的结果迫使他这样做的。

在一项实验中,主试缓慢地向被试念一连串单词(约100个),这些单词都是被试所熟悉的东西,如桌子、椅子、窗户等。主试告诉被试,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对应的号码,这要被试来猜。主试念一个单词,被试猜一个号码。主试对被试讲出的号码大多不给予反馈,只是偶尔说“对的”(强化)或“不对”(惩罚)。在念完所有单词后,立即进行保持测验,以了解被试刚刚猜测的每个单词对应号码的保持率。

这显然是一项枯燥乏味而又容易出错的学习任务。结果表明,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的单词号码,保持率为10%;得到强化(即主试说“对的”)的保持率为20%;受到惩罚(即主试说“不对”)的保持率为16%左右。这说明,强化和惩罚都有可能提高保持率。也就是说,受惩罚的反应并没有减弱,而是加强了。桑代克由此抛弃了惩罚律。

效果扩散实验的结果(资料来源:Bolles,在这项实验中,桑代克还发现了“效果扩散(spreadofeffect)”的现象,即:奖励不仅增加了受奖反应的重复率,而且还增加了邻近反应的重复率。这种奖励的效果呈一种梯度,即:离受奖反应越远,受其影响越小(如图3所示)。桑代克由此认为,强化所具有的增强反应的力量--即听到“对的”所产生的满意效果--不仅影响受奖的刺激一反应联结,而且呈梯度地影响邻近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3.练习律练习律是由使用律(lawofuse)和失用律(lawofdisuse)构成的。

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即失用律)。换言之,所谓练习律,是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但桑代克在30年代以后的论着里多次表示,练习本身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因为许多实验表明,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力量。例如,他让一些大学生蒙住眼睛画一条3英寸长的线条,允许被试尝试上千次。若按照练习律,被试的准确性应该比实验开始时提高一些。但结果表明,被试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尝试,并无任何进步。看来,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

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练习律就被消融于效果律中去了。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律)之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一些从属的附律,或称为学习的原则。

1.多重反应(multipleresponses)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就会作出其他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效果为止。学习者的学习之所以成功,原因便在于此。在桑代克看来,多重反应的原则至少遍布动物和人类的90%的学习中。

2.定势(set)律或称“态度(attitude)”或“顺应(adjustment)”的原则。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境,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况或瞌睡程度等。例如,一只想打瞌睡的猫是不大在乎被关在迷箱里的,即不会急于逃出迷箱。桑代克认为,事实上,反应是学习者态度的产物。

3.选择性反应(selectiveresponse)律桑代克发现,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例如,猫在迷箱里往往一开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与门有关的各个部位上,而不关注迷箱的颜色。学习者正是由于能够辨别刺激情境中各部分要素的特征,才使学习成为可能。鉴于在学习过程中,刺激情境的部分要素便能有效地引起反应,桑代克有时又把这一学习律称为“部分活动activity)”的原则。

4.同化(assimilation)律或称“类推(analogy)”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例如,猫在一只迷箱里习得适当反应后,把它放入另一只有些类似的迷箱,它会利用已习得的适当反应。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迁移的原理,后来的一些行为主义者把它称为刺激泛化。桑代克由此提出“共同要素论”:如果两种学习情境基本相同,就会产生类似的反应;迁移是否发生,取决于两种情境之间是否存在共同要素。

5.联想性转换(associativeshifting)律桑代克认为,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刺激情境中加上一些新的刺激成分,然后减去原来的刺激成分,直到只需新的刺激、完全没有原来刺激时也能唤起这种反应为止。例如,在猫的面前拎一条鱼并说:“站起来”,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只要说“站起来”就可以引起猫的起立反应。桑代克把条件作用看作是联想性转换的一种形式。

尽管这几个学习附律都是从动物学习中归纳出来的,但桑代克认为,这些是解释一般学习所必需的主要事实。因为,“由动物学习所揭示的简单的、半机械的现象,也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原理”(Thorndike,1914)。所以,虽说把动物学习原理运用于人类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但他还是把这些原理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

桑代克除了以动物为被试外,而且还以人为被试做了大量的实验。他提出的另一条学习原理--所属性(belongingness)原理便是从以人为被试的语言学习实验中概括出来的。所属性原理是指,如果学习者认识到两个项目在某一方面彼此具有相属关系,那么在它们之间就比较容易形成联结。在一项典型的实验中,他向被试读了下列句子10遍:

在读完第10遍之后立即向被试提出下列问题:

1.rarely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2.Lincoln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3.gladly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4.dully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5.Mary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6.earnestly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7.NormanFosterandhismother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8.andhissonstruggleoften下面一个词是什么?

如果像当时一些学习理论家(如格思里)那样,把邻近作为学习这一段实验材料的中译是:艾尔弗雷德·杜克斯和他的妹妹悲伤地工作着。爱德华·戴维斯和他的弟弟很少争吵。弗朗西斯·布拉格和他的表弟玩个没够。巴尼·克罗夫特和他的父亲热切地注视着。林肯·布莱克和他的叔叔高兴地听着。杰克逊·克雷格和他的儿子经常努力奋斗。夏洛特·迪恩和她的朋友不费力地学习。玛丽·博拉和她的伙伴沉闷地抱怨。诺曼·福斯特和他的母亲买很多东西。艾里斯·汉森和她的老师昨天来了(查普林与克拉威克,1983年)。

的基本原理,那么所有词的顺序都应该记得同样牢。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结果表明,从一个句子末尾到下一个句子开头的词的正确联结平均只有2.75%,而同一句子头两个词的正确联结平均达21.5%。用桑代克的话来说:“如果某一反应从属于某种刺激情境,那就比较容易习得这种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如果这种反应从属于它所加强的联结,那以后的反应会更好些”(Thorndike,1932)。

(三)评论

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他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从而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联结主义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理智与本能、人类与动物的二元论,将动物学习研究方法用于人类学习者,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试误来学习,所不同的仅仅是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这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心理学上的进一步延伸。桑代克的准备律和效果律,从本质上说来是为传统哲学上的享乐主义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他的“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受到后来的行为主义者的关注。许多人由此把桑代克归入行为主义者的行列。事实上,桑代克特别强调先天本性以及满意、烦恼、定势(心向)、态度等方面的因素,仅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也不能把他称为行为主义者(杨清,1980年)。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当年华生在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时把桑代克的效果律作为主要抨击对象这一事实了。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最大弱点是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方法比较粗糙简单,经不起他人的检验(尤其是关于效果扩散的实验)。由于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一般规律,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