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3829200000016

第16章 游戏在小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

(一)实验教学体系

最近二十年来,我和实验组的同事们对小学教育进行了探索。

这一时期,我们逐渐形成了整体教育这一概念,并在格鲁吉亚共和国第比利斯市第一小学以及本共和国的许多城镇和乡村小学里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苏联在不同的时期将这种教学方法分别称为:“没有分数的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和“游戏教学”。这种实验体系基本上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人道主义的区别对待方法为基础的,而这些名称仅反映了实验体系的某些特征。根据这种新概念,我们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编出了课本和其它一些专用教材,确定了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运用实验教学法,教师需经过特别培训,尤其是在总体思想、基本原理和某些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指导。一些教师也应邀参加了实验组,共同探索根据小学生不同个性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给小学生上本族语、俄语、算术、音乐等课程。许多教师也帮助研究人员编写教材和系统的练习材料。

格鲁吉亚共和国教育部戈盖巴什维利教育学研究所实验教学论研究室的全体人员负责对大约由800名小学生组成的22个实验班进行直接的科学的教学指导。40多名教师参加了实验。有一幢教学大楼供实验班小学生使用(预备班由六岁儿童组成,分为甲、乙、丙班)。在实验教学中,不用分数,而用其它一些能促使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的教学形式,如教学的内容评价、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这些形式中就包含着学生本身的认识活动。另一些教学形式将在下面讨论。通过实验,发展对六岁儿童的特殊的教学方法,建立了每周学习五天的制度(星期六、星期日不上课),缩短了上课的时间(每节课都是35分钟)。所有这些改变都产生于教育过程自身的深刻变化。

《展望》杂志的读者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某些方面已有所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尽可能地阐明与我们实验教学有关的一条心理学教学原理,即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用一些教学方法方面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的观点。不过,首先应该指出:教学过程中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读者可能会询问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确切主张;其次,也许因为用我们的观点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的分析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读者如要进一步阅读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请查阅有关的着作。

(二)背景

游戏和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两种活动形式。教育者总是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和学习应持什么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有下面三种看法:

(1)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即在游戏中实施教育;(2)游戏和复杂的智力活动交替进行;(3)从教学过程中排除游戏,因为学习肯定不是、而且永远不是游戏。在传统的学校教学实践中,一直采取流行最广的第三种观点。

在小学教师的培训教材中,很少提到游戏是认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然而,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表意见,认为需要一种旨在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如何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呢?显然,仅靠游戏是不能使儿童获得规定数量的理论知识的。同样明显的是,教学过程本身具有强制性质,也不能激发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如果盲目地把游戏跟学习结合起来,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游戏和教学过程的改革相提并论呢?要清楚地说明有关的问题,有必要对游戏和学习(我们认为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的某些方面做些心理学分析。

什么是游戏呢?孩子们为什么需要游戏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接受这样的游戏呢?

至于说孩子们为什么需要游戏,有许多说法。根据某些人的说法,游戏可以使孩子们过剩的精力得到释放。另一些人认为,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从而使他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们通过游戏来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等等。还有一种假设: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内在的心理功能需要得到发挥。当一个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游戏时,他便获得了发挥某种心理功能的机会。如果他停止一种游戏而去做另一种游戏,这便意味着他的另一种心理功能在发挥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永远不去做游戏,这就说明与这种游戏相关的心理功能停止发展。而通过做另一种游戏,则这种心理功能可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虽然这种功能倾向性理论(乌兹纳泽的理论,1967)不能解释有关游戏始动的全部机制,但是它指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没有这一点,孩子们就不会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个理论的最重要的论点是,游戏给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功能的力量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格鲁吉亚的孩子们常说:“我玩够了,太痛快了”。这说明,做不做游戏,孩子们有绝对的自由-“我要!”或“我不要!”如果强迫一个孩子去做游戏,那对他来说便失去了游戏的本来意义。故意地激发或强行抑制它们,只能对孩子们造成一连串伤害。游戏的心理学基础是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实际上孩子们选择的游戏和玩具通常具有社会意义,因为它们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于孩子们来说,在长时间的游戏过程中,要使自由选择的情感(我要或我不要)成为他们真正的需要。经儿童自由选择的任何活动可以使儿童为进行这种活动所需的所有的心理功能发生变化,并使它们得以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以上所说并不意味着,既然游戏是以自由选择为原则的,那么它就不需要孩子做出任何克服困难、或者避免不愉快的事的努力。游戏的全部目的在于:给儿童发展能力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克服某些偏差,使某些能力得到适当的发展。如果游戏不需要儿童具备必要的意志力,也不需要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努力,如果游戏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快乐,那么,就不能有助于发展儿童天赋的各种心理功能,也不能帮助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的一些新的特征--知识、技巧、能力和经验,等等。

因此,游戏最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建立在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选择游戏是儿童个性的充分表现,这有助于培养他们仔细的、有目的性的和坚定的性格。没有这一点,孩子们就不会进行游戏,因为那样游戏就将失去它本身的特性。

现在,我们来讨论学校教育。首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学是一种强制的过程。第一,因为这是成人把教学内容以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形式从外部灌输给学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教育儿童,为了形成他们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理想一致的个性,就把各种职能和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使之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不是由孩子,而是由负责教育孩子的成人来确定:孩子必须朝什么方向和什么目标去努力。第二,教学过程具有社会性,因而心理功能的自由发展受到下面几种现实情况的制约:在发达的社会中,教育对于一定年龄的所有儿童都具有强制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强加于孩子们的。不言而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学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的过程尽可能地合理,尽可能地富有成效和尽可能地迅速。第三个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现有的教育是建立在权力主义基础上的。因为它以这样一种假设为依据,即除了强迫之外,就无法促使小学生去学习。

在学校发展史的不同阶段,使用权力主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已几经变换。现行的教学形式继承了几经变换的权力主义精神以及为了维持权力主义而琢磨得很好的方法。权力主义教育在教师的工作和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留下了烙印。在权力主义的教学中,教师所处的地位是由他的教学活动决定的。教师向学生讲解,叙述,演示,证明,口述,提问,提要求,检查,评定成绩。而学生则被迫用心听讲,观察,识记,做作业,执行要求,回答问题。如果学生不这样做呢?

教师便拿出一套约束学生的规章和特定的压制方法。其中,分数这个“胡萝卜和大棒”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按这种路线进行教学,就会把教学过程变为两个对立面的“统一物”:一方面,具有教育经验和良好高尚的愿望,并同时拥有社会给予的权力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似乎并不理解教师的良好愿望,往往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对他们的人格及真正需要的侵犯。

这种教学形式不能使儿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儿童在这种教学中表现的某些技巧、活动形式和个性品质,被解释为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它们不受教育和培养方式的影响。最近20--25年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原则而产生的多种实验教学体系的采用,使得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师生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苏联教育科研人员获得了有关儿童发展可能性和心理特征的最新材料。这些新材料表明:儿童的一些能力--例如抽象思维能力、复杂的独立活动能力、理解整体观点的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等,其开始形成的时间比我们过去认为的要早得多,形成的速度比我们过去认为的要快得多。

这些材料还表明:儿童不仅不回避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是相反,他们十分乐意去克服困难。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不同往常的观点:儿童能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够主动地去克服困难,从而能在学习过程中显示他们的多方面的、正在发展中的能力。然而,现行的教学体系忽视了这些东西,选择了显然十分简单化的解决办法:这是一条前人早已踏熟的道路,即我们通常称为权力主义教学方法的道路。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一定数量的知识,他就必须被迫接受社会强加于他的、充当他自由选择的学习任务。

现在,我们有可能来揭示一种作为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教学方法的本质。

(三)主张

是否有某些手段,能在儿童的心目中,把强制性或基本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跟儿童象在游戏中体验的自由选择那样的情感结合起来呢?然而,小学生毕竟没有权利这样说:“我再也不想去上学了!”,于是离开教室。谁也不能让他那么做。小学生的身份迫使儿童服从某些规章,迫使他们去学习课程设置的教科书中的东西。这样一来,他们的自由选择又在哪儿呢?

然而我们相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由选择的原则是可能的。

那么,如何来做到这一点呢?下面将讨论有关的主要方面。

儿童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游戏中,可以看出儿童的全部个性都投入到里面去了。为了不损害学生的个性,教育过程必须环绕着儿童的种种需要和对全部生活的渴望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应该抱有一种美好的情感,觉得生活不断地变得充实,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并且日益增长的对学习的需要以及其它方面的兴趣都在得到满足。在儿童看来,学习将成为他存在的需要,其中也包括学生个性发展的种种倾向,如独立性、自我判断、学习等等。

儿童渴望自己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这表明,儿童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有着心理上的准备,有时甚至期待着迎接困难,在教学活动中寻找问题是由于儿童的认识能力需要积极发展。这些需要不仅明显地反映在直接的教学活动中,如:理解学习内容、记忆和背诵;而且更主要地反映在广泛的教学活动中,如:获得、掌握、驾驭和鉴别等。这些活动为认识能力和其它能力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认识过程中的合作在认识活动中,儿童在相互平等和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努力地与教师进行合作。无论游戏是多么奇异,无论他们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无论他们的合作者是谁,孩子们总是认真地对待游戏,并且也尽力使其他人同样认真地对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地对待学生并且真诚地与他们合作,那就说明教师是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来组织教学的,并且在孩子们的认识活动中真正地成为他们的合作者。

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为体现自由选择原则而安排的教学过程必须以下列原则为基础:(1)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友好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气氛;(2)这种教学过程必须在与儿童合作、共同作出创造性努力的条件下进行;(3)必须创造条件,能在那些教育价值相同但主观评价不同的教材中进行自由选择;必须满足儿童对日益丰富的学习活动的需求以及他们各种认识能力发展的需求;(5)必须启发、发动和鼓励儿童进行独创性和建设性的学习活动。

在儿童学习中体现自由选择的原则是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显然,教师用权力主义态度对待学生,就不能使他们象在游戏中那样自愿地、高高兴兴地投入教学活动并接受教师的影响。需要有一种能激起儿童兴趣的师生关系体系和一套能鼓励儿童自愿参加他们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个别对待儿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