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3826400000007

第7章 《管子》教育文论选读(3)

器成于戮,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戒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祀上帝。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九会大令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适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右北方本图

【原文】

旗物尚黑,兵尚胁盾,刑则游仰灌流。

察数而知治,审器而识胜,明谋而适胜,通德而天下定。

定宗庙,育男女,官四分,则可以立威行德,制法仪,出号令。

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人是君也。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守之而后修胜,心焚海内。民之所利立之,所害除之,则民人从。立为六千里之侯,则大人从。

使国君得其治,则人君从。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计缓急之事,则危危而无难。明于器械之利,则涉难而不变。察于先后之理,则兵出而不困。通于出入之度,深入而不危。审于动静之务,则功得而无害。着于取与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

此居于图北方方外。

右北方副图

枢言第十二

【原文】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是故先王慎所先所后。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藏,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用,故能为天下。

生而不死者二。亡而不立者四:喜也者、怒也者、恶也者、欲也者,天下之败也,而贤者寡之。为善者,非善也。

故善无以为也。故先王贵善。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衰主积于贵人,亡主积于妇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积。

【原文】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

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原文】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使也。时也,义也,出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原文】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以卑为卑,卑不可得;以尊为尊,尊不可得。桀、舜是也。先王之所以最重也。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气。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

【原文】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故存国家,定社稷,在卒谋之间耳。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逡逡乎若有从治。故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无令人识之,卒来者必备之。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

贱固事贵,不肖固事贤。贵之所以能成其贵者,以其贵而事贱也;贤之所以能成其贤者,以其贤而事不肖也。恶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故先王贵之。

【原文】

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所谓德者,先之之谓也。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

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尽以阳者,王;以一阳二阴者,削;尽以阴者,亡。量之不以少多,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短长不审此三者,不可举大事。能戒乎?能敕乎?能隐而伏乎?能而稷乎?能而麦乎?春不生而夏无得乎?先王事以合交,德以合人。二者不合,则无成矣,无亲矣。

凡国之亡也,以其长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

故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命属于食,治属于事。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智胜愚,善胜恶,有义胜无义,有天道胜无天道。凡此七胜者贵众,用之终身者众矣。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殆;其德不足以怀其民者,殆;明其刑而贱其士者,殆;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身弥老不知敬其适子者,殆;蓄藏积,陈朽腐,不以与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有治也者,有耻也者,有事也者。事之名二: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名正则治,名倚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

【原文】

先王取天下,远者以礼,近者以体。体、礼者,所以取天下;远、近者,所以殊天下之际。

日益之而患少者,唯忠;日损之而患多者,唯欲。多忠少欲,智也,为人臣之广道也。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家富而国贫,为人臣者之大罪也;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爵尊而主卑,为人臣者之大罪也。无功劳于国而贵富者,其唯尚贤乎众人之用其心也,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其事亲也,妻子具则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业,家室富足,则行衰矣;爵禄满则忠衰矣。唯贤者不然。故先王不满也。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故先王不满也。人主操逆,人臣操顺。

先王重荣辱,荣辱在为。天下无私爱也,无私憎也,为善者有福,为不善者有祸,祸福在为,故先王重为。明赏不费明刑不暴赏罚明则德之至者也,故先王贵明。天道大而帝王者用,爱恶爱恶,天下可秘爱恶重闭必固。先王之书,心之敬执也,而众人不知也。故有事,事也;毋事,亦事也。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

八观第十三

【原文】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故大城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闾无阖,外内交通,则男女无别;宫垣不备,关闭不固,虽有良货,不能守也。故形势不得为非,则奸邪之人悫愿禁罚威严,则简慢之人整齐;宪令着明,则蛮夷之人不敢犯;赏庆信必,则有功者劝;教训习俗者众,则民化变而不自知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罚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明君者,闭其门,塞其途,弁其迹使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罚寡而民以治矣。

【原文】

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也。

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宜不任草田多秽,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硗以人猥计其野,草田多而辟田少者,虽不水旱,饥国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则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民众,则国贫民饥;以此遇水旱,则众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饥者,不可以使战;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故曰: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芸,寄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

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夫山泽广大,则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山泽虽广,草木毋禁;壤地虽肥,桑麻毋数荐草虽多,六畜有征,闭货之门也。故曰,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故曰: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

【原文】

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宫营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以实其宫;室屋众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处其室;仓寡而台榭繁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费。故曰:主上无积而宫室美氓家无积而衣服修,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原文】

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而实虚之国可知也。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

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彼野悉辟而民无积者,国地小而食地浅也;田半垦而民有余食而粟米多者,国地大而食地博也;国地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货而臣好利者也;辟地广而民不足者,上赋重,流其藏者也。

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则国毋一年之积粟行于四百里则国无半年之积;粟行于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大凶则众有遗苞矣。

什一之师,什三毋事则稼亡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积也,则道有捐瘠矣。什一之师,三年不解非有余食也,则民有鬻子矣。故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墙之上。故曰,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私草木爱鱼鳖也,恶废民于生谷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泽之作者,抟民于生谷也。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夫才之所生,生于用力,力之所生,生于劳身。是故主上用财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故曰,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

民毋余积者,其禁不必止;众有遗苞者,其战不必胜;道有捐瘠者,其守不必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则危亡随其后矣。故曰: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实虚之国可知也。

【原文】

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乱之国可知也。州里不鬲闾不设,出入毋时,早晏不禁,则攘夺窃盗,攻击残贼之民,毋自胜矣。食谷水,巷凿井,场圃接,树木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乡毋长游时毋士舍时无会同,丧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故昏礼不谨,则民不修廉;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竭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乡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从。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乱之国可知也。

【原文】

入朝廷,观左右,求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功多为上,禄赏为下,则积劳之臣不务尽力;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杰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而有爵禄,则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金玉货财商贾之人,不论志行而有爵禄也,则上令轻,法制毁。

权重之人,不论才能而得尊位,则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彼积劳之人不务尽力,则兵士不战矣;豪杰材臣不务竭能,则内治不别矣;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则上毋以劝众矣上令轻,法制毁,则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则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故曰:入朝廷,观左右求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

【原文】

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其威严宽惠行于其民与不行于其民,而兴灭之国可知也。法虚立而害疏远,令一布而不听者存,贱爵禄而毋功者富,然则众必轻令而上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赏罚不信,五年而破;上卖官爵,七年而亡;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战不胜,弱也;地四削,入诸侯破也;离本国,徙都邑,亡也;有者异姓灭也。故曰: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威严宽惠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而兴灭之国可知也。

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国可知也。敌国强而与国弱,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毁,然则与国不恃其亲,而敌国不畏其强,豪杰不安其位,而积劳之人不怀其禄。悦商贩而不务本货,则民偷处而不事积聚。豪杰不安其位,则良臣出积劳之人不怀其禄则兵土不用;民偷处而不事积聚,则仓空虚。如是而君不为变,然则攘夺、窃盗、残贼、进取之人起矣。内者廷无良臣,兵士不用,仓空虚,而外有强敌之忧,则国居而自毁矣。

故曰: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国可知也。

【原文】

故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霸形第二十二

【原文】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盏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弯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