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忍耐到第三年,多等了一年,结果会怎样?你大概已经精通生产或销售了,二者必居其一。真正有价值的业务关系(这对创业成功是一个重要保证),开始真正建立起来。你如果只精通生产环节,不熟悉销售环节,因为在行业里待了三年,一般总能够找到解决销售环节的办法,比如认识别的销售经理,比如获得销售网络名单,或者是得到老板级人物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创业,比第一年什么都不懂,第二年似懂非懂,成功的把握是不是大了很多?
我收集到这样一个案例。他上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南方闯荡。到广东后,并不得志,进了一个私营皮鞋厂。那个年代不叫厂,叫个体户。厂子有几十号人,以内地打工者为主,都是小学或初中生,他鹤立鸡群,备感委屈。远想短暂栖身,竟一直待了五年。前两年,他帮厂长打点生产,很少接触外部业务。第三年,他自己设计了鞋样,销售不错,就主导了厂里的鞋样设计,厂子因此收入颇丰。然后,他跟厂长说:“跟您工作了这么久,很感谢您。但考虑自己的将来,所以想跟您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工资照领,同时每卖出一双鞋,要提成5%。又给其他鞋厂设计鞋样,也按提成算。两年下来,他有80万元的存款。大学同学五年一聚,有读研的,有在外企的,有在政府机关的,有在大学图书馆的,而他是惟一称得上“有自己事业”的人,他正开始创业。知道他的经历后,同学们若有所悟,也惊叹。大学期间,他很普通,没有谁看好他,没有谁想到他会是明日之星——昨日之星都哪里去了呢?他们的才华和光环被繁重的事务性工作给消耗掉了,而且多数人没有能成为高官或者高管。我个人的生存哲学是,与其上不去,不如退下来,在自己的小王国中,逍遥自在。
我更惊奇于他五年不挪窝,那是我所看到的惟一一例。问他怎么想到要拿提成时,他笑,说:“好歹咱也读几年大学嘛。”2003年,他买了100亩地,扩大建厂。100亩地是6.6万平米。
他的创业完全符合“一年人行,两年人门,三年有小成”。走这样的创业路,常常是三年不挪窝。如果你打算为创业做五年的准备,可以跨行业跳槽试试。如果你下定决心三年内要创业,不挪窝是比较合适的,不挪窝不是一定要在一个企业,只要是一个行业就成。通过挪窝可以跟不同的老师学习,那也是收获。精通一家,遍寻百师,才能成就武林高手。
凡符合“一年人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的,大都轻松成功,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本书的信心。换句话说,如果你有财富企图心/创业企图心,又能遵循“不熟不做”,“一年人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的规律,就放开手,使开胆,开始处女创吧。
有财富企图心指引的“一年入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与没有财富企图心指引,差别明显。有财富企图心指引,你不会计较工资少了,不会计较有没有加班费,不会计较工作辛苦,因此容易得到老板级人物的帮助。老板都是成功的创业者,若得到他们帮助,财富之路是不是容易些?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老板,对于那些勤奋又聪明的下属,你是喜欢,还是讨厌?对于那些不计较工资高低,而愿努力付出的员工,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他为你勤奋工作了三年,品格端正,待人真诚,而希望你给他一些帮助,你会拒绝吗?人心都是肉长的。
当然,做人做事也需要一点技巧,财富企图心不要一开始就暴露,那可不高明。若有人一进到你的公司,就坦言他是为创业来学习的,你会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任用他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要看老板是什么人。
尽管如此,你仍然要去寻找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在任何企业工作三年就能保证成功的。考试合格、拿到驾本以后,可能还会面对一个难题:不敢上路。那要求你有面对风险的勇气。最终你还是上路了,因为你知道,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开车。同样,不能因为航空事故,大家就都不乘飞机。结果怎么样?感觉是不是很好?我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拿到驾本的第一年里,几乎都表达了同样的遗憾:早点学车就好了。财富也是这样,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创业。那些成功者几乎都认为,早点创业总是一件好事,越年轻,越容易消除对创业风险的担忧——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当然,如何发展起冒经济风险的胆量,本书也会详细讨论。
请看一个不懂行的案例,一位女士(33岁)的投资失败,她2002年的业余投资全军覆没。先是年初看朋友炒股热闹,投人10万到股市,割肉四万,仓皇出逃。秋风时节,又花四万,加入连锁店,总店售后服务极差,也挥泪而止。她说她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在投资的时候,千万不能听信任何美丽的‘传说’,要有足够的定力和判断力”。我认为,把她的经验总结成“做自己懂行的生意”或许更好。2002年入股市,凭此一条,即可断知她是股市之菜鸟,她不亏钱,谁亏钱?2002年的中国股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败局。加盟连锁,玩具出租店,估计想捞一个偏门,火一把,但她缺乏开店经验,更不晓得市场前景,而且是一家外地连锁企业,异地操作增大经营难度(不排除以连锁骗钱的可能性)。不懂行,又缺乏生意经验,又不会判断项目好坏,加上异地操作,怎么能够指望成功?如果事先多做调查,深入了解,也许都会放弃,就能保有资金和信心。现在的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落下了后遗症,一提投资就摇头。没有个三两年,怕难以释怀。
学成以后,并不一定马上就会创业,而会有一个等待期,半年至五年,最终才走上财富之路。曾宪梓是被他哥哥嫂嫂逼迫的,他是不是反而应该感谢哥哥嫂嫂?问题要分开来说。首先是哥哥嫂嫂绝情给他和家人造成的伤害,然后才是感谢。所以感谢归感谢,伤害归伤害,不能混同,也不能相互冲抵。
很多财富大亨是在他们精通的领域成就伟大事业的,或者获得第一桶金:杜邦家族以生产火药起家,艾尔·杜邦在小时候就跟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学习、认识黑色火药;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先在铁道管理局工作,第一项事业是跟朋友合作开办卧铺车厢制造厂;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一直在研究汽车;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直在电脑业发展。
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我分析了2001年的资料(我收集到的2002年度~2003年度富豪榜资料太简略,不足以支持分析结果,因此没有使用),100名富豪中,能查到明确文字说明的,确定无疑是属于本书划定的白手创业范围(创业资金少于三万元)的,有47人,比例是47%。能清楚看到其创业确实是符合懂行与熟悉原则的,有58人,比例是58%。其余42人当中,如果允许我不根据文字材料而纯粹做一个主观推断的话,我相信应该有不少于40%的人是符合不熟不做原则的,那么100人中符合懂行与熟悉原则的,比例为75%。因为是主观臆断,只供参考(网上资料《福布斯2002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数据解析》一文则称,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白手起家;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中有150人是继承资产)。
那是不是说凡熟手都走上财富之路呢?不可能。
首先要有财富企图心。创业动机主要为:1.工资太少或找不到工作,迫于生计,只好自己干(87.3%);2.得不到老板或上司的赏识,大志难伸,就自己来做(51.9%);3.不想给人卖命了,为自己打工(45.7%);4.想实现自身的价值(17.1%)。这些还是财富愿望,不是财富企图心。可以推测,一定有大量的人在上面四种情形之下,仍然选择了打工,不管是忍气吞声,还是无力自助。拿一类原因来说,中国是人力成本低的国家,除了沿海民工工资低,即使上海北京广州,仍然遍布着低工资,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出来创业?二、三、四类原因,如果工资还过得去,更加不想冒风险自己创业,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懂行是降低风险的绝佳手段,效果好,代价小、。如果你是行家里手,等于是为创业买了全险。熟悉并不能保证成功,熟悉之于创业不是因果关系,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否则人人都该做老板了。但是,根据本书的创业套路,只要你有决心做,就一定能成功,风险基本上只在于你不敢行动。就好像走山路,熟悉的道路,你知道路多远,哪里有泥沼,哪里有山泉,哪里有风景,哪里有人家,几时可以到达;陌生的道路,你什么都不知道了,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很难按预定时间到达,风险大增。当然,路再陌生,都有办法走过,项目再不熟悉,也有办法成功,就看你怎么努力了。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是,是熟门熟路好走,还是陌生的道路好走。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财富天才,建议你走熟门熟路,它最能保证你安全到家。不论中国还是美国,经由熟门熟路成为富爸爸的,总是最多。方法可以学,启动资金小,风险也最低,因此本书也最提倡。
熟悉或精通的行业,你大致可以预见风险,并提前准备对策;陌生行业则不同,最大的风险在于你无法预见风险。以上条件成熟以后,追求财富的风险,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只一个:不敢行动。
到小企业去学习 “一年入行,两年人门,三年有小成”,话是不错,还有一个问题,到什么样的企业去,对你的帮助更大更快呢?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某个行业,那就简单了,只需要找到合适的企业去学习。如果你是刚刚步入社会,不知道确定哪个行业,就有点人在海上漂的意思,那就漂到哪里算哪里。经常地,我们所从事的第一项工作,会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影响。
不管走哪条道路,对于获得独立经营一个企业的经验来说,小企业是最有利的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企业也具备大企业的基本机构,因为小,就那么几个人,你很容易就看到内部全貌,也很容易接触到核心业务。如果你不是太笨的话,又勤奋肯干,小企业老板最终会让你负责核心业务——那正是你去小企业的价值所在。小企业老板多半是从小企业中出来的,也多半是白手起家,他的经验正好作为你的借鉴,他的道路也常常成为你的道路。
在大中型企业,由于你是新人,顶头上司多半是中层干部,你还不能直接跟在老总身边,难以学到“独立决策,独自承担全部风险”的经验。而且,高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小企业尽管小,但就“独自决策,独自承担全部风险”来说,道理却完全一样,只有数量差别而已。而且你创办企业时,多半是从小企业开始,大企业的经验未必适用。还有,老板跟员工的最大差别在哪里?是老板更有经验吗,是老板最有钱吗?都不是。最大差别在于老板跟员工拥有完全不同的业务关系。老板总是跟老板打交道,你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老板,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看问题的角度,老板跟员工绝对不一样。
到小企业工作3年~5年,企业的赚钱核心你可以看得非常清楚非常全面,这为你自己创办企业提供了最好的蓝图。而且,你成为熟手之后,也可发现原来的企业有哪些不足,忽略了哪些市场机会,做出什么样的局部创新,那些都可能成为你的利润基础。相反,一个生手,是难以得到那样的机会的。就像松下幸之助,他以为他的插座行,经理却说不行,为什么?其间的差别能说明很多问题。
去小企业要付出很多代价。如果这个代价不能在你的企业中得到回报,那损失可就太大太大了。举例来说,你改变主意,想到大企业去,过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日子,那也不错。但是,你会发现,你的小企业工作经历,对招聘方没有任何吸引力,他们对有大企业背景的人更感兴趣,你甚至还不如刚刚毕业的新人。小企业在工资、保险、保障、专业技术等等方面,都存在若干缺陷,你不能不谨慎对待。关于小企业与大企业/政府部门的区别,后面有专门讨论。
如果你本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本来就在小企业,那就无所谓了,反正一无所有,也就没有任何损失。
要学习创业,去小企业是最快的捷径。如果你有勃勃雄心,要创办一个大企业,去小企业也不错,可以更早地开始你自己的事业,然后想办法逐渐做大。等你到大企业把一切都学会了之后,你就很难创办小企业了,也难以建立所谓的大企业。大企业有多大呢,在北京、上海、深圳,一个亿也不能说大,而且,你又哪里来那么多钱?融资当然不错,问题就是,你不是最大的股东,那份事业就不能满足你全部的成就感。当然,这不是关键问题,只是一种感觉差别而已,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