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的天堂时光
3821800000008

第8章 玛吉阿米的影子(7)

仲秋之际,在这片人鱼同居的世界里,水鸟往往过着一种困惑的日子。它们最怕水面上被白色裹起来的人体,于是整天整天在这片藏族人水葬的水面空隙之间小心翼翼地徐图前进,不时把头歪歪低低,对人体的气味深感迷惘、惶憾,就像在冬天时候对于冰块消融时采取的防备。这时偶尔遇到拐弯处稍清静的水面,它们马上就活跃多了。河面很宽,除其中的太阳岛外,大体连成一片。河上的鸟兴致来时往往发情似的参差其羽,翻习水上,那起飞降落恍若无数细小而激动的水上飞机。这时,我领略到它们对拉萨河的热爱远远胜过当地的居民和外来的游客。相比之下,那些为情所困而跳河自尽的女子对拉萨河自然也充满着热爱之情,那跳河的动作呈现出奔放的拥抱状,但也证明了其自私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她们伤害了我内心的河流!

钓鱼一事则只有等到秋末才有可能。大水之后,水面清一色,深黝黝的游鱼很难成批看见,拉萨的阳光太毒辣,鱼儿们为了美丽的容貌是从不轻意出来晒太阳的。只有等到晚间,当天气已经转凉,水色变暗,河面被露水大鱼的银色舞蹈不断划破时,这当儿,才有可能钓着几条小小的。尽管拉萨河里的鱼儿那么注重保养,但再贪吃的垂钓者见了这样的鱼也没了食欲。它们长得像我小时候在堰塘里捉到的麻沙丁,用手摸上去,你会感觉粗糙的不是你的皮肤。

说来奇怪,有一年建军节会餐,所有的菜都被扫荡光了,唯独中间那一盆酸菜鱼无人问津。后来不知听谁说了一句,那是拉萨河里的鱼,很难吃。因此,人们开始借题发挥。种种传说加议论,不外乎是它们吃过人肉。望着那些就连鱼味道也没尝过,却照样说此话的人,我想这多少有点联想作用在使坏吧!

拉萨河上的鸟称得上稀世之鸟。除了在河畔红柳枝上不安的一只孤零零的鸟,或在十月午后从太阳岛上横掠河面引颈长鸣的鹫以外,这里的一切鸟类生活大都属于水鸟生活。白天红嘴鸥似乎很少到这里来,八哥也是如此,偶尔可以看见一只野鸽从水上鼓翅而过,飞人河那边的树林。但是南来的野鸟三月天时却常到淡黄色的南岸枯草丛中筑窝。另外有两只高大的雪鸡每天好在这表面有水的草地上往来踱步,一遇声响则兴奋地把头抬起,群居的麻雀常翩跹于附近沼泽中色状如棕色翎羽的苔丛之间。

我曾看见过一只白色的鸟以魔术闪电般的速度捉弄横过最狭窄路面的红柳影下放风筝的小牧童。但有时,而且在很长的冬季之内,这里又既无生命也无生息。河面慢慢冰冻起来,再没有鸟停下来打破这种沉默,摄影师不再把长镜头描准长长的拉萨河,连粗壮的狼毫在这死寂的十二月的毛边纸上也失去了颤动飘荡的气息。那么多好看的石头开始呈现在这看上去滑力如指的薄冰上。

在宁静温暖的冬季,水里的色泽真是绚烂之极。站在河桥上看河面下的水可以清澈见底,而跑到河里才发现水里的云朵和蓝融为屏障,呈现出种种奇颜异彩,姿媚跃出,那光洁的石头晃动如千盏金灯,只是无人前来采撷罢了。那个阳光充足的冬日,我在枯萎的河床上搜寻了一个中午,给那些在河岸边烧火炸青稞饼的牧民拍了几张数码照片。值得欣喜的是我还捡到了一块刻有经文的青岩石,背面刻有一只色彩鲜艳的跑狮。我曾坐在小木屋窗前的阳光下像一位考古学者手持放大镜仔细端详过这块石头,猜想上面的经文可能是拉萨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名字,当然也有可能是拉萨山坡上的玛尼堆里常见的六字真言。这块岩石后来被一位好石的女诗人拿走,虽然她没有对我说“thank you”,但她的表情比我兴奋。每当想起她,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刻在岩石上的咒语,多年来我一直认定那是一块充满灵性与诗意的经石。

后来,我再去拉萨河的时候,什么也没寻到,却被河桥上的哨兵举着小旗极端负责地大吼了几声。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再隔几天我就要离开拉萨,这一走不知何时再与拉萨约会。他大为不解地说,河里有许多价值不菲的石头,还有金子做的菩萨,我知道你又想来找石头,上次我看见过你的。 我勉强地笑了。 夕阳西下,浓墨重彩的火烧云泼在河水缓缓流过的河床上,暮色四合,摇着经筒的老阿妈斑白的发丝在风里飘拂。一汪在阳光下蓝花花的水,不紧不忙地滋润着我的灵感和身体,使我数年如一日地写下一个地域的文字。在记忆中,除了年少写诗歌,自己还从未有过这般毅力。耳边一个藏族男人凄婉入云端的歌声,闪耀着金属的纯音。至于他到底唱了些什么,我想,也许只有远去的云朵知道吧。

一个人,独来独往,让身心像一朵云无拘无束地在河流或雪山之间随意飘荡,这才适合我。时间为何把时间的时间赋予一个人坐在时间的河畔思考一条河流的秘密?是不是因为这条河看见我持枪走过时代叛变的震撼,忘却不了,也难以忘却。可现实中这样的河早已静止流动,日复一日,它成了我内心暗流涌动的干河。因为一身内疚的军装,这些年来,我一直活在自己的内心里,像一条潜移默化的河流,在向西向西的行程中,开始了一场又一场内心深处的颠覆……

这是一个让人不知从何讲起的故事。

这个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发生在拉萨。

他是前台的舞者,她是后台的观众。因为喜欢他的舞蹈,喜欢他用肢体语言诠释的爱的语汇,所以她成了此故事的讲述者。

他说人生如舞台,能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在后台聆听自己的心语足够了,没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有点甜有点痛的事。但她不这么想,她想好故事就应该让更的人多感动,让更多的人年来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她都感觉自己的语言没有他用舞蹈叙述的爱情那么美丽,那么缠绵,那么忧伤。

但她知道:他一定还爱着那个人。

那是1 997年,拉萨的六月天。

那样的天气总是有风有雨有雪有阳光也有彩虹,所有的情感都变得很温暖。当与军营一墙之隔的西藏大学散发出的欢笑声渐渐终止的时候,一切都被镁光灯闪烁成了一帧永恒的照片。站在照片最中间的那个穿绿军装的男孩很帅,用现在网络上时髦的语言讲是帅得掉渣。他的脖子上吊着一条条雪白的哈达,围绕在他身边的女生全都是白长袖,红毡靴,手捧格桑花。

他真的没想到自己会成为那个冬天的主角。当雪花在铁营盘里跟随士兵们舞蹈的时候,相伴他的竟是一种撕裂的痛,感觉像是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只是短短六分钟的舞蹈,只是与美有关的半个小时的讨论,居然成了他一生痛入骨髓的伤口,这何尝不是悲情主义的唯美哲学呢!

临近复员的时候,空虚漫延了他的整个心灵。他每天去拉萨河边散步,呼吸着稀薄而生硬的空气,时间真像凝固的冰块。除了对着河面大声吼几嗓子,他选择了一项难过而又解闷的活动:打扑克。偶尔有过路的藏族人好奇地看他,但他无语。因为他就要离开西藏,告别军营,他的心儿真的舍不得!没有战争的和平军旅让他在太阳和月亮的故乡度过了无数美妙时光。

那一夜,沿着月光铺就的小路,他和战友回来得很晚。大家都微微有些醉意(请原谅他们只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西藏这片土地,才把自己灌得如此烂醉)。此时,他们说着种种不负责任的话,在路灯下发出强装开心的笑声,几个男孩就这么酒不醉人人自醉地走在明净的月光下,穿过熄灯号响过的军营走廊。不管宿舍楼是否已经关闭,只想遇上领导来找他们理论,可偏偏此时谁也不愿理谁了,雪山上的那一轮月亮早已醉得不省人事。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军旅时光中,他12岁从东北特招入伍到了西藏。十年过去,他看上去仍是一幅稚气的娃娃脸,但紫铜色的肌肤显然多了一些阳刚之美。在铁定纪律的军营里能有几次把酒问西月的放纵机会呵!突然,后面有脆生生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雪兵。”

其实,原本他不叫雪兵,只是因为他排练过一个很受欢迎的舞蹈叫《雪兵》,周围的人都记住了他。是一个一米七五的藏族女孩在一群女文工团员的鼓励下叫他。他和她都停下了脚步,互相对望着,在遥远的星光下,看着那双有些熟悉的眼睛,他变得恍恍惚惚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心里缓缓酝酿。

她说,她曾经在大二的时候看过他表演的舞蹈《雪兵》,还同他一起合过影,当时她是拉萨艺校舞蹈班的学生。

仿佛有过这回事。他想起了那个属于格桑花属于长哈达属于红毡靴的六月天,当时他受西藏大学邀请,去参加校园艺术节,他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舞蹈《雪兵》。末了,有个藏族女生邀他去观看她自编自演的舞蹈《牧民新歌》,他记得她说她的家乡在美丽的羌塘。她还告诉他,她即将赴北京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他看了她的独舞,感觉她有许多动作都不太协调,于是和她讨论了半个小时,最终他出任了那个独舞的编导。后来,她表演的《牧民新歌》,获了银奖。她说她就是那个跳独舞的藏族女生,现就读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班。这次回到拉萨是受学院指派跟随教授专家们回家乡来采风的。

他在微微醉意中,听得不真实,只知道军营门口的铁门紧锁着,这意味着他和战友们要翻越围墙回宿舍。但最终他们却选择在外面度过了一夜。若即若离的藏族女孩,他没有听清楚她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有双眼睛他认识。于是她和几个文工团员为了打发一个无聊的夜晚坐在了月光下的拉萨河边,他们望着天上闪烁的星辰,聊着拉萨与北京的种种感受。

他突然沉静了,在夜色的媚惑下,他开始感到一种温暖,一种真正的感动,来到拉萨这么多年,有一个藏族女孩因为他的一次简单的闲聊而记住了他,在岁月的变幻中,她还记得他当初的模样,记得她问起他的“你为什么不蓄长发?那样的话,我会把你当偶像。”尽管他想在复员之后留一头长发,可他不知那时自己是否早已不再牵挂曾经的青春年少。可无论如何,她都记得他。他感到自己的心在跳,跳得没有规则,他拉着她的手,跑得好远好远,跑进了牧人的帐篷,然后,他拥吻了她。浓情和醉意像夜风一样悠扬,在静静的夜色掩蔽下,他喜欢上了这个让他不曾记起的藏族女孩。

从此,他们开始联系。他并没有告诉她,在屈指可数的未来,他就要离开军营,离开这片滋生他灵动舞姿的多情的土地。他们只在电话里聊天儿,早上聊,晚上聊,夜深了还在聊,在电话中不停地说不停地笑,直到她的卡打完了他再用卡打给她,就这样打得大家都没有卡为止,他俩的语言都在电话中变成碎影,她对他尖叫一声:雪兵,我爱你,就像冰晶平智拉姆(白蝴蝶)爱边疆的泉水!

因为她,他在军营最后的时刻飞扬着自己的热情,直到他站在整齐有序的队伍中,摘掉帽徽肩章。她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他不敢看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他忽然感觉自己好累好累,他要的不是格桑花中的金蝴蝶,也不是不冻泉中那个修长的倒影,在最后的时候也许他都没有在乎这些,可她却偏偏投入的是一颗纯洁如雪的心,他背过脸去难过地抹着自己的泪!

他终归是要离开西藏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为什么在那个烦闷的夜晚被她的声音叫住?为什么给她一个美丽的想法却根本无力去实现,为什么只想留在西藏的岁月不留遗憾,可遗憾偏偏留在拉萨。

回到故乡不久,他做了一生中最大胆的一个选择——报考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尽管他知道那些北漂的哥们混得极不容易,但为了那份真切之爱,他依然要加入那个行列。谁说爱情不像两只蝴蝶呢,他以为只要她看到他的出现,她就会像金蝴蝶一样与他一起飞翔,飞过雪山,飞过草地,当翅膀与翅膀重叠,他和她就可以变成一个身体,然后飞回他俩日思夜念的拉萨。

他每天都在企盼。当他赶到北京的那一天刚好是她毕业离开校园的这一天。

他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她。我要我们一起在北京最大的舞台上飞翔,飞出草地的梦想,飞出牦牛与阿爸的心愿,飞出阿妈每天旋转在拉萨的早晨和黄昏的超度生活,我们要在飞翔中打开天堂伞,让阳光和雪照进来……他在心里对她说。

人群之中,她听不到他狂热的心语。

她轻轻转过身。

他错过了一生。

他独自站在未名湖边望着她从桥上渐渐走远的背影。树上的蝉声叫得他心碎,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地坛公园的太阳下山了,穿着红毡靴的她终于没入拉萨红尘。

他放弃北京,回到了故乡。

2003年,成都的七月天。

黄昏之后,络绎不绝的人们从火锅店里早早撤离,去火热的温度之中一场接一场地观看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舞台上,一束紫色的灯光落在正中央。一朵格桑花在观众的眼睛里微笑。一个侧影的人把另一个影子抱得很紧,生怕她消失,他们在灯光下,若即若离,旋转,旋转,旋转……

有观众说其实舞台上只有一个人,也有人说舞台上是两个人。看完这个舞蹈,作为川西某大报首席记者的她并没有情不自禁地鼓掌,也没有发出一声真心真意的观感,她只是坐在后台,忍不住难过。当那个舞者从台前走向台后时,她及时地站出来给他交换了一个“谢谢”的眼色。

这个名叫《半个人的拉萨》的舞蹈最终没有博得台下世俗的掌声。也许,爱不需要掌声响起。她以为她的眼色对他十分重要和必要。那一刻,她真希望在后台等他的不是前来采访的记者,而是他用舞姿给对方示爱的那个人。面对她的探寻和安慰,他几次都哽咽得语无伦次,犹如一个人站在遥远的拉萨,望着飘来飘去的经幡,灵魂独语,背影苍然。

就这样,他们成了朋友。每次他的演出,她都悄悄坐在后台。她知道,他至今还在爱她。

有时,爱一个地方好比你一直爱着那个人。

其实,他和她都不知道她一直深爱着拉萨。

昨日午后躺在沙发上读女作家迟子建故乡的雪,为永远离她而去的那个男人沉思雪之奇妙暗示,谁知今早起床便目睹窗外大雪飘飘,而且那飘雪的架势大得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看到夏飘雪。

好雪者周涛说:没有雪的冬天不叫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