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弑君。子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这个事体。初间只争此小。到后来全然只有一边。圣人所以一日二日万几。常常戒谨恐惧。诗称文王之。于后便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峻命不易。此处甚多。贺孙用之问。忠只是实心。人伦日用皆当用之。何独只于事君上说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妇。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草不自知爱敬。君臣难亦是天理。然是义合。世之人便自易得苟且。故须于此说忠。却是就不足处说。如庄子说。
命也。义也。天下之大戒。看这说。君臣自是有不得已意思。贺孙问。君臣父子。同是天伦。爱君之心。终不如爱父。
何也。曰。离畔也只是庶民。贤人君子便不如此。韩退之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何故程子道是好。文王岂不知纣之无道。却如此说。是非欺诳众人。直是有说。须是有转语。方说得文王心出。看来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庄子云。天下之大戒二。命也。义也。子之于父。无适而非命也。臣之于君。无适而非义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旧尝题跋一文字。曾引此语。以为庄子此说。乃杨氏无君之说。似它这意思。便是没奈何了。方恁地有义。却不知此是自然有底道理。又曰。臣之视君如雠。孟子说得来怪差。却是那时说得。如云三月无君则吊等语。似是逐旋去寻个君。与今世不同。
而今却是只有进退。如有去之之理。只得退去。又有一种退不得底。人如贵戚之乡是也。贾生吊屈原文云。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又为怀王传。王坠马死。谊自伤传王无状。悲泣而死。张文潜有诗讥。之当时谊何不去。真是去不得。看得谊当初年少。也只是胡说。赐巨子无爱身自佚之理。升卿问。妻有七出。此却是正当道理。非权也。曰。
然。卓蜚乡问。安乡问目。以孝弟推说君臣等事。不须如此得否。曰。惟有此理。固当有此事。如人入水则死。而鱼生于水。此皆天然合当如此底道理。问。朋友之义。自天子至于庶人。皆须友以成。而安乡只说以为聚。莫未该朋友之义否。曰。此亦只说本来自是如此。自天子至庶人。
未有不须友以成。乃是后来事。说朋友功效如此。人自与人同类相求。牛羊亦各以类相从。朋友乃伦之一。今人不知有朋友之义者。只缘但知有四个要紧。而不知朋友亦不可阙。贺孙朋友之于人伦。所关至重。
问。与朋友交。后知不善。欲绝。则伤恩。不与之绝。则又以匿怨而友其人。曰。此非匿怨之谓也。心有怨于人。而外与之交。则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当但之以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绝之。所谓亲者母失其为亲。故者母失其为故者也。
问。人伦不及师。何也。曰。师之义。即朋友。而分则与君父等。朋友多而师少。以其多者言之。又问。服中不及师。何也。曰。正是难处。若论是服。则当与君父等。故礼谓若丧父而无服。又曰。平居则侄。卓李问人伦不及师。曰。师与朋友同类。而势分等于君父。唯其所在而致死焉。曾云。如在君旁。则为君死。在父旁。则为父死。曰。也是如此。如在君。虽父有罪。不能为父死。贺孙教导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方得。只恁严。徒拘束之。亦不济事。道夫某尝言。今教导之法。皆失真。无一个人晓得。就道理底。书说错了。说从别处去。做文章底。也只学做好不好底文章。做诗底。也不识好诗。以至说禅底。也不是它元来佛祖底禅。修养者。也非老庄之道。无有是者。
古人上下之分虽严。然待臣仆如子弟。待子弟如臣仆。伯玉之使。孔子与之坐。陶渊明篮,用其子与门人。
子路之负来。子贡之埋马。夫子之钓弋。有若之三踊于鲁大夫之庭。冉有用矛却齐以入其军。而樊须虽少能用命也。古之人执干戈卫社稷。穷耕稼。与陶渔之事。皆是也。后世矫侈日甚。反以臣子之职为耻。此风日变。不可复也。士君子知此。为学者言之。以渐率其子弟。庶几可少乎。人杰耳目口鼻之在人。尚各有攸司。况人在天地间。自农商工贾等而上之。不知其几。皆其所当尽者。小大虽异。
界限截然。本分当为者。一事有阙。便废夫职。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推是心以尽其职者。无以易诸公之论。
但必知夫所处之职。乃天职之自然。而非出于人为。则各司其职以办其事者。不出于勉强不得已之意矣。大雅。以下杂论处心立事有是理。方有这物事。如草木有个种子。方生出草木。如有人此心去做这事。方始成这事。若无此心。如何会成这事。孙事无非学。文蔚或说事多。曰。世事无时是了。且栋大段无甚紧要底事。不要做。又逐旋就小者又栋出无紧要底。不要做。先去其粗。却去其精。磨去一重。又磨一重。天下事都是如此。且如中庸说。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先且就睹处与闻处做了。然后就不睹不闻处用工。方能细审。而今人每每跳过一重做事。睹处与闻处无不曾有工夫。却便去不睹不闻处做。可知是做不成。下梢一齐担阁。且如屋漏暗室中工夫。如何便做得。须从十日所视。
十手所指处做起。方得。明作且须立个底根却。却正好着细处工夫。今人无义理底言语尽说了。无义理底事尽做了。是底根脚犹未立。却求深微。纵理会得。于已甚事。升卿。
多是要求济事。而不知自身已不立。事决不能成。人自心若一毫私意未尽。皆足以败事。如上有一点异。下便有一扑黑。上有一毫差。下便有寻文差。今若见得十分透彻。待下梢遇事转侈。也只做得五六分。若今便只就第四五着理会。梢如何。贺孙圣贤劝人做底。必是人有欠阙处。戒人莫为底。必是自家占得一分在其间。祖道要做好事底是实。要做不好事底心是虚。被那虚底在里夹杂。便将实底一齐打坏了。贺孙须是信得及。这件物事好笑。不信。便了不得。士毅这一边道理热。那一边俗见之类自破。
常先难而后易。不然。则难将至矣。如乐毅用兵。始常惧难。乃心谨畏。不敢忽易。故战则虽大国坚城。无不破者。及至胜。则自骄胆大。而恃兵强。因去政二城变攻不下。寿昌今人未有所见时。真情做去。都不见得。一有所见。
始觉所为多有寒心处。砥今人多是安所不安。做此事。明知是不好。只说恁地也不妨。正所谓月攘一鸡。以待来年才也。贺孙作事若顾利害。其终未有不陷害者。可学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焘古人临事所以要回互时。是一般国家大事。系死生存亡之际。有不可直情径行处。便要权其轻重而行之。今则事事用此。一向回互。至于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欤。是甚意思。
问。学者讲明义理之外。亦须理会时政。凡事当二讲明。使先有一定之说。庶它日临事。不至墙面。曰。学者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人若有尧舜许多聪明。自做得尧舜许多事业。若要一一理会。
则事变无穷。难以逆料。随机应变。不可预定。今世文人才士。开口便说国家利害。把笔便述时政得失。终济得甚事。只是讲明义理以淑人心。使世间识义理之人多。则何患政治之不举耶。柄因论人好习古今治乱典故等学。曰。亦何必苦苦此用心。古今治乱。不过进君子退小人。爱人利物之类。今人都看巧去了。扬某看人也须是刚。虽则是偏。然较之柔不同。易以阳刚为君子。阴柔为小人,若是柔弱不刚之质。少间都不会振奋。只会困倒了。贺孙天下事亦要得危言者。亦要得宽缓者。皆不可少。随其人所见。看其人议论。如狄梁公辞虽缓。意甚恨切。如中边皆缓。则不可翁受敷施。九德咸事。圣人便如此做。
去伪今人大抵皆先自立一个意见。若其性宽大。便只管一向见得一个宽大底路。若性严毅底。人便只管见得一个介底路。更不平其心。看事物。自有合宽大处。合严毅处。
贺孙人最不可晓。有人奉身俭啬之甚。充其采上食槁壤。
下饮黄泉底。却只爱官职。有人奉身清苦而好色。它只缘私欲不能克。临事只见这个重。都不见别个了。或云。信此等人。分数胜已下底。曰。不得如此说。才有病。便不好。更不可以分数论。它只爱官职。便弑父与君也敢。孙李问。世间有一种人。慈惠温厚。而义不足。作事无断制。是如何。曰。人生得多般样。这个便一是气禀。如唐明皇为人。它于父子夫妇君臣分上。极忍无状。然终始兄弟之情不衰。这只缘宁王让它位。所以如此。宁王见它有功。自废不可居储嗣。遂力让它。缘这一节感动得它。
所以终始恩重不衰。故兄弟。它见它兄让它。所以如此友重。曰。不是如此。自是经里面有这个道理。得它兄感动发出来。得一个物事承接得在耳。若其中元无此道理。如何会感动得来。人之气禀极多服样。或有馀于此。不足于被。这个不干道理事。皆气禀所为也。
古人尊贵。奉之者愈备。则其养德也愈善。后之奉养备容貌辞气。乃德之符也。焘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焘为气血所使者。只是客气。惟性理说话涵泳。自然临事有别处。季札须是慈祥和厚为本。如勇决刚果。虽不可无。然用之有处。因论仁及此。德明周旋回底议论最害事。升卿事至于过当。便是伪。杨通老云陆子静门人某人常裹头中流面先生因言此。焘学常要亲细务。莫令心粗。江西人大抵用心。祖道向到临安。或云建本误。宜用浙本。后来观之。不如用建本。谓浙俗好作长厚。可学避俗。只是见不透。方问。避嫌是否。曰。合避岂可不避。如瓜田纳履。李下不整冠。岂可不避。如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不同服。皆是合避处。又问。世有刑人不娶。如上世不贤。
而子孙贤。则如何。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和。山川其舍诸。所谓不娶者。是世世为恶不能改者。非指一世而言。如丧父长子不娶一句。却可疑。若然。则无父之女不复嫁。此不可晓。义刚叔蒙问。程子说。避嫌之事。贤者且不为。况圣人乎。若是有一项合委曲而不可以直遂者。这不可以为避嫌。曰。自是道理合如此。如避嫌者。却是又怕人道如何。这却是私意。如十起与不起。便是私。这便是避嫌。
只是它见得这意思。已是大段做工夫。大段会省察了。又如人道之千里马。难不受。后来人未尝忘之。后亦竟不。不自是好。然于心终不忘。便是吃它取奉意思不过。这便是私意。又如如今立朝。明知这个是好人。当举之。却缘平日与自家有恩意往来。不是说亲戚。亲戚自是碍法。但以相熟。遂避嫌不举它。又如有某人平日无自家有怨。到得当官。彼却有事当治。却怕人说道因前包治它。遂休了。如此等。皆磋过多了。贺孙因说人心不可狭小。其待人接物。中不可先分厚薄。
有所别异。曰。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放令规模宽阔。
使人人各得尽其情。多少快活。大雅问。待人接物。随其情之厚薄轻重。而为酬酢邪。一切不问而待之以厚邪。曰。知所以处心持已之道。则所以接人待物。自有准则。人杰事有不当耐者。岂可全学耐事。升卿学者须要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去。如子路世间病痛都没了。亲于其身为不善。直是不入。此大者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