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亲密的敌人
3800200000007

第7章 面对并击败亲密的敌人(1)

发现这些隐秘的东西本身就是一次净化的过程!我们有必要去探索灵魂深处的东西,有必要深入到内心最深处去看看自身真正的本性究竟是什么。

——盖恩夫人

注:下面是具有真正突破性的内容。在多年的心理学和精神学研究中,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比这个更好的解释,也没有碰到过这种适用于所有人性彷徨和苦难的解决方法。就和同样没有读到过像如下精彩文字的你一样。盖伊建议读者最好一次性通读这些精彩的文字,中间不要停顿,这样会获得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读第二遍,慢慢品味其中的全部涵义。为了帮助您在发现亲密敌人的隐秘本性过程中奠定基础,让我来讲述一些个人的体会。

——E.B.D.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书。这就

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从我打开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

道,我要成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她的才华和机智,她的智慧,她的能力赢得了高傲庄重的达西先生的青睐,成为我理想中的女性角色。当年这本书我曾经读过十几遍。当然,随着我的生活范围不断延伸,我的感受已经和小说中的描述大为不同。我没有成为伊丽莎白·班纳特,甚至她的形象也早已深深地淹没在记忆之中。

多年以后,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六集电视剧“傲慢与偏见”。我买了录像带,然后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又沉浸在年少时第一次阅读的氛围之中。这种感觉非常不错,但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我拿到录像带的第二天晚上,在反复回放观看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震动心灵的思想。我坐在自己最喜欢的椅子上,喝着茶,当感觉到某些旧日熟识的想法时,还没有真的特别去想些什么。我感觉我身上笼罩着一层忧郁。因为有段时间我曾经自我修习过,所以立刻开始好奇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并试着追踪这种感觉的源头。就在那个时候,我震撼地发现,我又一次回到了当年,变成年轻的时候希望过上女主人公那种生活的曾经的我!在自我观察的那一瞬间,清清楚楚地感觉时间仅仅是一种假象。这个当年承载她所有希望、梦想和恐惧的人,在这一刻就像多年之前一样生动。她从来没有消失过,她一直隐藏在我的内心,只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而现在这一刻毫不迟疑,这种多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形成的特殊的感性自我完全显现在我身上,控制我的情绪,融入我的思绪!

“等等,”你可能会说,“你意思是说在你内心中存在着不同的自我,他们在轮流控制着你吗?”

是的!这正是我的意思,但我们不能离题太远。尽管这种思想可能让你感到非常诧异,但这种隐秘的多重自我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真实存在的。你可以自己去证明这个发现。实际上,如果你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须明白这个真相。下面的内容可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你有过在必须去做的冲动下买东西的经历吗?买完之后,你想象不出当初究竟是什么控制了自己,其实你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房地产经纪人都很熟悉这种现象,他们甚至为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叫买家反悔。其他人也和我们有一样的感受。星期一我们感觉自己爱上了某个人。到了星期二,他们只会让我们感觉烦躁。再到星期三,我们又一次坠入爱河!我的衣橱中挂满了衣服,可是每次找衣服穿时,我还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件。我知道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我们喜欢把自己看成是内外一致的人,但是当我们去贴近剖析自己时,会发现实际上我们的内心不断地在辗转腾挪,从一个自己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比暴风雨到来之前风向的变化还要容易。

当我看完录像带之后重温年轻时的感受时,某个在我内心一直存在的十四岁的自我又一次重现在我的生活中。在她主宰我内心的几分钟时间里,我全部的生活经历展现在面前,我体验到一种同样屏气凝神的兴奋——展望未来的勇气加上自己的计划努力,最终让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迈向真正成功的震撼启示

最终击败亲密敌人的关键是要理解我们存在着多重自我。在一个小型的学员聚会上,盖伊用两个小故事解释这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真相。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卷入这场悲剧中人们的行为举止。号称“永不沉没”的远洋客轮在其处女航时撞上冰山,却没有足够的救生筏来拯救船上的所有人。因为这个可怕的事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于是恐慌开始在整个船上和船员中间蔓延。虽然某些乘客和船员能够保持镇静,但很多人开始变得歇斯底里,不能做到最起码的文明举止。在一个有关这场灾难的电影中,船上的一个服务员看到所有人都四散奔逃,于是对着惊恐万分的人群大声呼喊“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

盖伊想要强调的是,每个听到那句“把握好自己”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确切含义。

即便没有这部煽情的电影,我们很多人也会感觉自己就像是沉船上不幸的灵魂,在我们的内心存在着不止一个自我。一个自我声嘶力竭,为了拯救自己不会去关心是否会伤害别人,而另一个自我则明白这种行为背离了有涵养的人应当体现出来的文明。控制自己就是要明白应当让勇气、庄重和文明这些高尚品行主宰自己。如果这些品行在内心之战中不占优势,没有去带领惊慌失措的人们和心惊胆战的孩子们时,这就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把握和控制每个人的不再是那个自我褒奖、自我塑造的形象,指望在艰难时刻让这样的自我形象去凝聚拯救自己,就如同希望纸房子能在暴风雨中庇护你一样!

盖伊的第二个故事是他在一家餐厅里看到的一幕。当时盖伊发现三个男人在旁边的餐桌就餐,他们一直在闲聊,话题无非是自我吹嘘。其中一个男人在聊天中占尽风头,不断夸耀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美满幸福。当服务员过来问他想要喝点什么时,他洋洋得意地对他的朋友们说,他已经戒酒了,什么都不喝。

吃完饭之后,其中的两个人离开了,只剩下了那个一直喋喋不休的男人。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来了第四个人,和他坐在一起,这时候这人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前几分钟这个男人似乎看起来还无忧无虑,现在却开始黯然讲起他过去的一些烦心事。当他继续讲述那些痛苦时,这位之前在第一拨人中还声称不再饮酒的同一个人,现在居然要酒喝了!看起来就好像他对之前做过的事情毫不知情一样。实际上,他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变成了另一个人。

盖伊解释说,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几乎被人忽视的人类特质和心理特点。我们都不是单一的、完整的自我。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性,存在着许许多多个自我,但却又深信自己是唯一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个自我占据整个舞台,当它作为主导时,它会完全相信自己是真实、完整的自我。但事实上,这些自我都不是真实的。每个自我都只是临时条件组合的产物,为此盖伊造了一个词,就叫“临时负责人”(TPIC)。我们的价值和欲望在下一分钟会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是哪个“临时负责人”在掌控我们。

这些数目众多的临时负责人都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眼睛,是为我们诠释世界的思想,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千百个自我思考的本性悄无声息地把我们每个人都划分成千百个各不相同、相互矛盾的人。由于这些隐秘的自我总是竭力证明自己的永久性和真实性,它必然与其他与其矛盾的“临时负责人”产生冲突。但是,每个“临时负责人”对其他“临时负责人”的存在都一无所知。因此,这种我们自身内部的裂痕逐渐加深,产生很多潜意识下的纠结。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多次提到了“临时负责人”。他们以搭车精神的方式掌控我们,他们就是想法不同的战士,在我们内心之中为争夺想象之中的疆域进行争斗厮杀。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就在于这种只相信自身唯一性的多重自我,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重要的精神研究成果被掩盖了很久,理由有很多。由于每个“临时负责人”都显现在我们意识最表层的地方,它表现为不同的记忆和情绪,拥有自己完整的历史。我们把这些想法和感受当成是我们自己的,完全认同于它们所归属的那个自我。数学家兼作家P·D·邬斯宾斯基更深入地解释了这种不可想象的心理状态:

没有永久不变的自我。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心情,每一个愿望,每一种感觉都是“我”。在任何情况下,它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我就是完整的自己,对于这个完整的自己来说,所有想法、欲望、或者好恶都是这个完整自己的表达。

为了帮助理解这些特殊的内部机制,弗农·霍华德曾经建议他的学员想象一下装满数百个各种颜色弹珠的金属管。另外,观察内部的唯一途径是管子中间附近的小窗,小窗的大小只能允许在同一时间看到一个弹珠。也许某一刻看到了黄色弹珠,任何不知道里面有几百个各色弹珠的人可能就会以为管子里面所有的弹珠都是黄的。就像生活始终不断变化一样,我们摇动管子,这时窗口出现一个绿色弹珠。现在,观察管子的人都会以为管子里面是绿色的弹珠。然而,所有这些结论都来源于片面的认识,所以是错误的。

同样,当我们思考自己的时候,会认为在这一刻的想法和产生这种想法的自我就是完整的自我。但是,只要我们自己后退一步,所看到的自我就比这种自以为的想法多出很多。举一个小例子,“雄心勃勃”、充满想法和希望的自我在它上台的时候不会知道还存在着一个经常忧虑未来、“没有希望”,而且随时可能现身的自我。要试着看懂这个真相。

当装满虚假自我的管子因为不断变化的事物发生震动时,就会出现新的人格特质。而且每一个自我都感觉它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现在的自我。现在做自我认知可能会比较困难,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非常明显。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

当我们观察别人时,经常会因为相信他们当时显现的自我而被欺骗。这就是当一位我们始终以为是“可爱蓝”弹珠的人突然变成“愤怒红”弹珠时,我们感到难以置信的原因。我们很快就会找些理由来解释这种差别。“可能他遇到了什么事了,”我们说,“这种事不会再有了。”但它的的确确又会再次出现,这是因为每当条件适当,“临时负责人”就会重现。这个事情的真相是其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体会能够不证自明的。

当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种没有苏醒的状态,并且拥有多个不同的自我时,这种意识就会开始终结所有这些掌控我们生活的临时负责人。随着我们的认识不断成长,当这些走马灯一样不断变化的自我开始逐渐隐退时,在我们内心就会显现出真实、平和的自我。因为我们开始生活在这种逐渐出现的真正、单一的自我之中,就不会再有潜意识创造出来的虚假战士参加想象中的战斗,那么那个时候……内在之战就会以其消失不见而胜利告终。

亲密敌人的内在机制

既然我们对假我们之名随时出现的这些临时人格特质有了某些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去对它们逐根溯源。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参与塑造性格特征的这个过程。自称行为主义者的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条件作用。他们认为,对于获得奖励和受到惩罚的经历完全决定了我们不断成长中的个性,包括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情绪反应。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兴奋性之类的某些天生的生理因素改变了我们对于体验所做出的反应。他们认为,这种天生的气质对于所产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我们在此所追求的更深层次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行为主义者和气质心理学家所描述的是每个个体个性表面特质和表现的集合。这些个性元素以偶然的方式显现,没有特定的次序。他们是多变的、零碎的,并且与随着环境变化的自我映像有关。这些不具备永久现实性的元素构成了许多精神学家所称的“虚假本性”。

对于大多数从来只会注意生活表面的人来说,这些虚构自我的表现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全部了解。他们机械地对事情做出反应,从来不会对他们所作的反应发生怀疑,也不会去想为什么这些反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变化。这些男男女女从来不去怀疑在奋力追求真实生活时始终如影随形的彷徨和忧虑,而总是因为不断变化的虚假本性不断受到创伤。这些人几乎不会去怀疑为什么在与他人无涉的情况下还是会经常感觉到威胁,还是需要防御。然而,所有这些真正的悲哀之处不是这些人所过的这种生活,而是他们在不知不觉认可他们的虚假自我,排斥真实生活的事实。我们必须、也必定能够学会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介绍的是给人带来光明希望的方法。

在个性表面所有特质下面的某个地方,真正的自我正在悄悄等待出场。它是我们“依旧不够强大”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自我,并且拥有自己的完整性,能够观察到虚假本性不断变化的状态。……并且它在完全觉醒的状态下观察虚假自我时,会发现就像较小的自我是不真实、不必要的一样,孤立自我的痛苦和问题对于真实生活来说也是不真实、不必要的。但在这里把这个问题讲得太深超出了我们的范围。就目前而言,只需要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虚假的本性,它会充当真实的我们和我们周围世界之间的一个中介。同样的这个虚假本性还会创造出一个心理上的战场,并让我们深陷其中,阻碍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体验更高层次、真正的自我。这种虚假本性就是亲密的敌人,它能够掌控我们的唯一原因是我们对它毫无了解,这也就是说我们随时可以让它土崩瓦解!

认识你的“临时负责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虚假本性是我们的记忆、条件作用和某些气质特性的杂乱组合,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正是这种难以想象的虚假本性每天在与周围世界接触,对生活中的每个人做出反应,给出解释。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理解生活中这些不断变化的条件是中性的,但虚假本性为所有这些生活的变化增添了它自己的意义;将它们标出并确定,以便在你真正摆脱虚假自我的间接产物之前就能够看到事情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你对于后一个观点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