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有一位十七世纪的粗心船长驾驶一艘装有错误船锚的船乘风远航。船锚看上去结实牢固,但实际上只是砂模形状的钢砂和盐而已,外表涂有一层薄薄的铅涂料。当这个锚抛到水中时,粘结的涂料和盐溶解,钢砂散开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没有了锚的船现在只能在浅滩上没有目的的漂荡。而船长的绝望正是打捞者的喜悦!事实证明,此事并非巧合,打捞公司的老板也正是秘密向粗心船东销售假锚的另一家公司的老板。如果你还没有看明白“临时负责人”弄沉你的船与这个例子的关系,看了下面的解释你就会一目了然了。
多少次我们抛出的都是看上去结实牢固的虚假心理之锚?每当我们感觉这份工作、这种关系、这个新家安全牢固时,都只会发现自己最终沉没在犬牙交错的礁石上。即便是看上去合情合理的愤怒之锚,在它溶化之前可能看上去相当结实牢固,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是空虚,或许还有一点点尴尬。但虚假之锚并不总是让我们陷入负面状态。有时候似乎也能有效。或许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安逸会再次荡然无存。回归到对更多东西的渴望状态,并且相信即便是最好的关系也无法解决内在的空虚问题。因此,我们抛出新的锚,次数之多以至于我们都有留意自己经常搁浅在这片浅滩上,因为在稍有留意的一刻,我们的内心已经浮现出下一个拯救我们的安全之地。是否存在像永久性的锚一样的东西,不会溶解,最终结束我们的漂泊?
确实存在一个永久性的锚,但在从中受益之前,我们必须打破因为毫不怀疑地相信许多假锚能够让我们获得安全的这个痛苦循环。这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点。为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就要把它深深埋在你的希望之中。
在这个现实世界永远都不存在永久不变的锚,因为时间之海能够溶解一切。甚至我们也逃不出时间之海的掌握。这个事实并不可怕,但需要理解。如同此类的事实会带领我们发现那些持久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不会溶解,不会被风吹走。
获得长久的安全感
某些具有永久性的东西存在于比我们当前生活体验更高的层次上。我们生活在无休无止的忙碌中,甚至都不会有讨论这个问题的环境,每天几乎感受不到这种真正锚的安全性!每个新的“临时负责人”都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假锚,告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克服漂泊的感觉。这个锚在当时看起来很结实牢固,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新的“临时负责人”登场了。这个“临时负责人”根据它所知道的情况抛出这个锚,由于“临时负责人”或其产生物无法真正持久,这只是另一个不能奏效的事物罢了。
然而,我们不需要继续从这些漫无目的的行动中继续受伤疼痛。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超越一切“临时负责人”的真正意识,它是真我的一部分。这种更高层次的意识既具有长久性,又具有牢固的基础。实际上,在能够看到“临时负责人”活动的任何时候,在这个意识的一瞬间,我们其实正站在更高层次的基础上,并且接触了我们内在的某些具有永久性的东西。盖伊为我们提供了促进这种自我觉醒的练习方法。
每天至少练习一次,试着尝试五分钟。也就是说,利用这五分钟的全部时间去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这样你内心的某一部分就会始终注意每个不断变化的想法和感受,但不去改变它们——而只是看着它们出现、再消失。在这个自我研究的特别时间里不要对每个“临时负责人”说“我”,而是当每个“临时负责人”离开你的意识舞台时,对它们说“再见”。
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和自我意识绑定在一起,是我们真正自我诞生的起点。这种高层次自我意识既处于正在发生的事件流之内,也处于时间流之外。它无法被溶解掉。在我们刚刚开始试着在自我内心中绑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意识一次很难保持几分钟。即便是我们尝试失败也会获得从前难以想象的全新自我认识。
在我们抛出认为能够让我们获得全新的持久性的锚,然后观察锚在事物变化的情况下溶解的过程,这期间,如果我们实际上已经感受到了自我,那么我们就可进行最伟大的课程了。我们认为这种关系会让我们感觉到正确的自己,但很快不安感又会来临。随后,我们认为金钱能够赋予我们获得幸福的机会,但不论我们赚了多少钱,总是显得不够。当我们学习一次又一次目睹这个过程发生时,开始明白我们对于自我的看法以及他们告诉我们对于安全的需要都没有自身的实质性。所以,我们一点点逐渐明白:我们不能考虑自我的持久性。我们在产生和抛掉假锚的行为中能够看到自我,但正是这种更高层次的意识本身为它带来了我们一直寻觅的真正持久性。尽管这种内在魔术时间并不能持久,因为并非是我们的力量让自我获得持久的自我觉醒,但我们始终拥有再次捕捉到自我的机会。这种觉醒和放手、再觉醒和放手的内在修习,就像是扬起风帆,一次又一次捕捉到新鲜友好的风一样。过去的波涛汹涌现在已经平息。即便是新的风浪都无法再用过去的方法撼动我们,因为新的锚已经开始把我们安全地固定在永久的现实之水上。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经常导致人们感受不必要痛苦的错误理念:虚假的责任感。
用新的方式呵护自己
如果你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点,那么很容易从别人身上看到:我们每个人都似乎把整个世界的重担扛在自己的肩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重担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必须选择生活方向的沉重。作为成年人,我们感觉受到所有积极生活潜在要求的拖累:试图控制事情、获得接纳、维持关系,一个又一个目标,加上每个新的自我塑造成功方案都只会加重我们的负担。然后,我们自然而然地成熟,放慢节奏,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感受到那些没有完成的事情或沿途所犯错误带来的压力。总之,无论我们的年龄如何,往往都会感觉要被那些被我们视之为创造“有意义”生活的责任所压垮。
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感觉有责任承担这个重担。我们挑起重担的方法就是努力工作,力争在别人乃至自己眼里凸显重要性。这是几乎没有真正回报的痛苦任务,因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唯一真正压力是我们自己施加的,我们要找的唯一解救方式就是从背上卸下重担!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对于他们所担负的重担仅仅存在于他们自己心中的这种提法望而却步。“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们声称,“这就是我感觉痛苦的原因。实际上我感受到的痛苦就是我责任心的体现!”
我们所有人都听说过这种说辞。我们甚至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至少认可这种观点。但我们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这么看。这个研究成果认为我们不但不应当承受那些我们认定为自己责任的事情,而且我们首要的真正责任是看透所有形式作茧自缚的痛苦。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种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矛盾状态吧。
首先,我们希望事情发生改变。这个愿望本身就像是认为焦灼于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对它起到作用一样。生活是会变化,但是我们希望它变得更好,这意味着要按着我们自己成功的概念去改变。所以,我们试图控制所发生的事情,相信生活和想法之间导致的压力正是责任的体现。在这种生活和渴望的混合中有些东西放错了位置。当我们承担这种日常负担时之所以疲惫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创造真正自我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们所有的斗争中都没有持久的自我出现;只有特定的痛苦一遍又一遍地显现出来,让我们感觉它似乎一直都会存在下去。唯一喜欢这种沮丧状态的自我就是亲密的敌人。……因为它的持久性理念意味着要持久性地与某些东西斗争!当我们试图在这种虚假自我的怂恿下改变生活时,其结果正如盖伊所说的“自我形成”。
所有自我形成的改变都是尴尬的,暂时的,因为它们并非根植于现实的土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斗争不但本身痛苦,而且会产生其他痛苦,因为虚假的责任感会让我们不但干预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们的生活。错误地认为别人的行为方式是我们的责任不但会让我们自己痛苦,在我们试图干涉别人生活的时候,也会让他人感到痛苦。我们不断增强的错误意识让我们对于自我形成的生活方式心灰意冷,开始去寻找其他生活方式的转变。
断开虚假责任的链条
难道你不想放手解脱吗?想一劳永逸消除那种翻来覆去追悔莫及的感觉吗?总担心别人的看法如何?对未来忧心忡忡?放下那种对一切事情的后果充满担当的包袱是不是感觉很不错?是的,让生活变得轻松并不是没有可能。
当我们明白强迫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变成我们认为应当达到的状态变得徒劳时,我们就会理解生活中因“无计可施”产生的痛苦都是咎由自取。我们曾经错误地以为是对未来负责的事情,现在都发现不过是一种来自潜意识的惩罚。研究结果并不代表我们不用为自己的幸福采取必要的实际行动,也不代表我们在他人眼里不够体面。而是代表了我们要放弃那种一定要把握最终结果一样的未来责任感。我们认识到我们焦虑痛苦并不能够对任何结果产生正面影响,所以我们放弃这种焦虑。一点点地,我们开始聆听真正的生活一直在尝试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
现在就是一切。
未来并不受我们的控制。我们可以选择将要怎样去做,但不能决定我们的选择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不能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承受的痛苦。
我们的责任仅仅是在这一时刻保持觉醒,让我们自己受到意识的指导,并在意识范围内活动。在我们的体验开始转变时,正是我们放手的时候。如果我们为未来而去承担犯错的责任,并且随后因为对这件事情强迫性的关注而深感焦虑时,我们就会仍然保持为原来的自我。以这种方式面对生活,本该发生的转变就不会发生。
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讲述的受伤运动员的故事。如果他坚持生活要遵循他为自己设定的模式,他将一直会受到意外事故的打击。因为对自己和世界的愤怒所产生的痛苦将会是他唯一的收获。与此相反的是,他让生活承载自己。他让生命教育他实现转变,最终把悲剧事件转化为一种成功。
开启转变的动力之源
当我们抨击自己的行为,或者对它们深感焦虑时,这些负面感受就是一种无形的对责任的假定结果。但是,我们不断提高的理解表明根本没有必要生活在这种痛苦之中。我们的虚假本性会抗议,声称如果不为责任感而活,我们将一无所成。事实上,我们可以学习放下这种虚假的痛苦负担,仍旧可以完成我们每日生活中需要做的一切。实际上,我们的收获更多。责任与痛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这种基于自我形成逻辑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说,“如果我没有承受责任的痛苦,那就意味着我毫不在乎。但我是一个好人,我所经受的痛苦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把痛苦强加在自己身上,试图让自己相信我们值得这样去做,我们的自我形象是真实的。这完全是个谎言。痛苦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真实,而痛苦就像虚假的船锚,它揭示出一个即承担责任又真实存在的新现实,并且还能获得同样的自我愉悦。
总结一下,我们只能说真正负责任的人不必非要是一个承担痛苦折磨的人。负面情绪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承受的压力而已。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感觉情况是多么的糟糕来推动它的发展。但是,包括我们生活在内任何事情的最终结果,都属于真理和现实的任务。痛苦的思考或焦虑的情绪除了会确保其不会如我们所愿之外,并不能影响未来将会怎样。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我们的任务都是用觉醒的意识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对各种情况的了解就会体现为现实真相,而不是我们的臆想。然后,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抉择就会自然体现出对我们真正的好处。我们的抉择将会越来越轻松,因为它们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新观念的产物。
著名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自己就是一个修习更高层次生活的学员,他对隐匿在现实背后的乐观性这样评价:
只要对我们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引导事情发展的是更高层次的法则,不是我们的意志;我们的痛苦即不必要,也是徒劳的;只有我们轻松、简单、自发的生活才能够让我们强大起来。……把自己放在激活的能量和智慧之流中,你就会轻而易举地把握真理,获得完全的满足。
当我们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而有所担当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这个责任就是简单地寻找有关生活、我们自己以及可能性的真相。当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时,事情就会完美轻松地向前发展,因为某些更高层次的东西在帮助我们推动他们。
所以,不管我们忧虑的是什么——不管是面试还是失败的关系——都把其中的重负放下吧。让别的东西来承载它。认为自己必须错误地承载生活重负的信念阻碍了我们向更高、更快乐的层次转变。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对真理说:“你解决这件事吧。你来背负着它。”然后我们去做那些看上去适当的事情,尽心竭力,就让事情顺其自然。请记住:我们的任务不是让自己变得真实,我们真正的责任是去发现——真实和我们自己已经成为一体。
特别摘要:那些向你兜售雨伞的焦虑念头和感觉并不是想让你逃过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引诱你深陷其中才是它们唯一的目的。——盖伊·芬利《通向奇迹的隐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