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广西、贵州霍乱流行,死者已达4万多人。广西和贵州接壤地带的庆远、都江、怀远、融县等县格外严重。仅庆远、怀远两地城镇居民因霍乱死亡者已超过4万人。许多村庄几尽死绝。尸横村道,无人掩埋,田园荒芜,野狗出没,村镇鲜见人声炊烟。由于无任何防疫及治疗措施,霍乱有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传染的趋势。”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地震,23万人丧生。据当时报纸报道“:16日夜宁夏海源地区突然发生8.5级地震。此次大地震自泾州以西至会宁,海源以南至秦州,共60多个县区均能感觉到。
由于地区广大,救护工作几乎没有,死伤者达50多万人,许多伤重者正慢慢死去。”1925年6月30日,上海《申报》发表一条消息,四川50万人死于饥荒、疫病。该报说“:本年上半年,四川大旱成灾,土地无收。统计全川饿死者达30万人,死于疫病者约20万人,灾情波及37个县。”1935年6月,“长江大水灾,死亡逾14万人。
月,长江大水灾,死亡约14.2万人。”更有甚者,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国民党政府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节节退却,公然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作赌注,想出炸黄河大堤以图挡住日寇进攻的主意。
1938年6月6日,蒋介石决定在花园口决黄河大堤,河南、安徽、江苏3省44个县市因此受灾,390多万人外逃,89万余人死亡。
据当时的中央社报道:“洪水所至,澎湃动地,呼号动天,其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面对天灾人祸,当时政府“救护工作几乎没有”,“无任何防疫和治疗措施,救灾物资极端短缺,百姓以自救为主”。如此,有的地方贪官污吏还“浮冒侵蚀”,还将仅有的救灾物资收入私囊,不管百姓死活。
今昔对比,感慨万千。时代不同,执政党不同,人民群众的际遇有天壤之别。在今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改革开放20多年为我国带来的坚强经济实力和科学攻关能力,同时也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具有强大管理能力,亲民、爱民的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群体。实践证明党是完全值得全国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戴的坚强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和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领导集体。
我们的事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谓任重道远,关山重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时时刻刻想到,有困难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对手要竞争,有宏图大略要实现。这就需要党既要在世界政治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又要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完善体制,在建设和发展中充实、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认真研究我国社会当前变化了的阶级、阶层状况,努力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各个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有利于我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有利于我们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中国的先进生产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申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今天,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谈党的阶级基础,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新的特点。
一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着工人阶级本身的发展进步。
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在数量上不断增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历史任务,传统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还有相当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每年新增加城市就业人口1000多万,大多数人陆续加入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断加入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来。
今后,还会有大量的新生劳动力加入进来。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同时,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正在使工人阶级的劳动方式从过去的体力劳动方式为主转向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和脑力劳动方式为主。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工人阶级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许多科研、技术专家正在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阶级队伍数量在增加,结构在优化,素质在提高,整个阶级正在从整体上推进知识化进程。
二是工人阶级历史进步作用的表现方式有了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表现,已经从过去推翻旧制度的革命彻底性转变为建设新社会的主体创造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阶级在为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而艰苦创业,涌现出大批“王铁人”式的英模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在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着社会中坚力量和支柱作用。广大工人阶级发奋进取、锐意创新,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涌现出大批具有高科技技术水平和懂得现代经营管理、善于在现代经济中竞争进取的优秀人才。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人阶级本身的构成及其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中。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发展的先进性。
三是部分工人下岗失业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进步要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所必然出现的情况。
当企业走向市场以后,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必然要求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在企业内隐性失业、劳动力多余增加企业成本的问题一下子就凸显出来。这必然要使一部分职工下岗分流,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实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这必然要淘汰某些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趋势的落后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必然要遇到暂时困难而下岗转岗,必定面临着在社会生产中重新寻找位置的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说,的确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要付出的一种代价。但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兴行业的发展中,起主体推动作用的仍然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始终与先进生产力紧紧联系。这些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正确认识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正确认识社会其他方面优秀分子入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这些新阶层的广大人员,同样拥护党的纲领政策,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个人财产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而创立的关于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都应该结合目前新的实际,重新进行研究和认识。
不能再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等等。他们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建设者,他们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80年的发展,我们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与革命时期相比,我们党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党的这一历史任务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这就决定了一切赞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在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而积极奋斗的社会力量,都是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既然工人阶级的构成和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那么,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的构成和先进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一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上,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其先进性则主要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那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同样的建设者们,只要他们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都可以吸收到党内来。
这将增强我们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这一精辟论述,堪称是在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问题上的重大的理论创新。
四、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又要依靠机制和制度规范约束,以制度的力量来保证各级党组织都能自觉地在行动上做到“三个代表”。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制度治党机制。
(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江泽民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坚持这一原则,决策就比较正确,党就团结统一,工作就做得比较好;什么时候这个原则贯彻得不好,决策就比较容易失误,认识第二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难以统一,工作中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贯彻‘三个代表’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在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由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先进性所决定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以平等的身份自愿结合起来的集体,为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自愿地集合在党的旗帜之下,自觉地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性质必须是民主的,必须承认和保障全体党员都有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因此,共产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决策,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它的基本职责就是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和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要担负起这个伟大的使命,党就不能是各个党员的简单组合,而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战斗集体。为了使党能够保持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在组织上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统一意志、统一思想。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定之后,党员必须服从这些决定,遵守共同的章程,执行统一的纪律。只有这样,党才能有战斗力。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推动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保证。
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首先要搞好党内民主。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很大的公共权利,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党内民主生活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所以,搞好党内民主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只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发扬民主的榜样,才能有能力领导人民群众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