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789500000029

第29章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对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他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正确思想,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永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改革是二次革命,也是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在深化改革中还会继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党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改进领导作风,树立群众观点,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彻底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对老百姓的事不闻不问,欺上瞒下,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蛮横粗暴的官僚主义作风。

只要我们全党上下,努力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会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三、全党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赢得事业胜利的根本和力量之源。为此,全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一)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加快经济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核心所在,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所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是广大人民群众富裕幸福的根本所在,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第三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关系。通过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福利、物质生活条件相应地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使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当家作主。

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利益,构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核心,文化利益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反映或表现。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归根结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都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和维护。所以,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全面实现广大人民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利益。

(二)坚持“三个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党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为了使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社会历史要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活动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与社会发展客观过程是同一过程。历史上一切进步阶级的奋斗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他们的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必须使每一个党员都能认识到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崇高理想从来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但崇高理想的实现,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要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致的,它要求每一个党员既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又要有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我们党的全部历史也都证明了,我们党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党的各项具体工作时都要心系人民,关心群众,努力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党依靠的坚强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三)多办利民之事,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上来,真正做到关心群众疾苦,多办利民之事,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事求是地讲,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但人民群众并不满足现状,对其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的新的需求。

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讲:

一是人民群众要求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主要表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吃穿用的消费质量,优化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增加居民住房面积,改善住房条件,优化居住环境;使更多的计算机、轿车进入千家万户;提高电话普及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通信设施;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劳动保护,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也要不断增加,到本世纪中叶富裕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实现各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正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如仍有部分地区尚未摆脱贫困,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在经济发展中,各类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有的甚至出现了贫富悬殊现象;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还存着较大的差距;社会还存在低收入者和下岗再就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给予解决。所以,实现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第二,从文化生活方面来讲:进入新世纪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是要求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在我国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以后,由于受到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就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广大居民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希望能发展各类教育,以获得更多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要求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在文娱活动的支出也与日俱增,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三是要求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利于人们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身利益,在落实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工作中,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帮助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具体来讲,重点做了下面八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扩大就业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改革高速发展时期,就业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我们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方采取措施,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扩大就业规模,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