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广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目前,关心人民群众、服务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如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问题,完善社会基本保障体系问题,扶助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的增负减收问题,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人民收入差距、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各级干部都要当好勤务员,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要坚持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奉献,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要做到广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创造自己新生活的伟大事业,只有动员起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人。为此,我们党要努力做到:
一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把劳动与物质利益挂起钩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使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上去关心生产力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才能。
二是倡导竞争进取精神,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通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竞争和劳动竞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培植民族进取精神,使社会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强化主体意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民群众都是真正的主人,在管理国家和社会128第五章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务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才能进一步使人民群众自觉地进行自主的劳动,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决定作用。
总之,做到广大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与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忠诚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惟一宗旨和根本立场,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一、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为人民的利益、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同党的性质是一致的。
早在150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中也明文规定:“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名字是旗帜,它向社会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强调了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江泽民同志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
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解放前虽然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自身的一些弱点和落后、分散的经营方式,它不能建立独立的政党,也不能提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但他们又有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面,让他们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能的。同样,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也不能提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任何主张。
惟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了广大人民共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些由衷的话语就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国现代史的写照。
二、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忠实代表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是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历史,是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发努力的历史,是忠实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领导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工农运动,进行北伐战争,掀起国民革命的高潮。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进军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是我们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坚持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8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又进入了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消灭了国民党800万军队,解放了全中国。在长达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集中体现为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国人民。从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于实现民族解放,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把“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谋利益”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成千上万党的优秀儿女不怕流血,不怕牺牲,面对敌人的屠刀,勇敢地拼杀过去,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率先举起团结抗日的大旗,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重歼凶残的日本鬼子。八年抗战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提出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再次把中国人民推进战火的深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英明指挥下,完胜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搬掉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中国的历史。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什么时期、什么样困难的条件下,它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批批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以他们不朽的光辉形象,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丰碑。
在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斗争,肃清了反动残余势力,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中国的繁荣富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建国后的17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进行艰辛探索,为民谋取了更多的利益。从这一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我们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了人民群众,迅速地医治战争创伤,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完成了各项民主改革,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国民经济发展上来讲,这个时期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从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6%,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4.8%。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又一次证明了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路线能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使剧烈的变革在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不但没有使生产力遭到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从1957年到1966年。尽管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左”倾错误,但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还是用在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用在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上。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引下,又使国民经济出现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时期。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棉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都有巨大的增长。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了6倍,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10年共培养了140万毕业生,这一大批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成了各条战线上业务骨干。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突出成果,我们成功地实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这种失误来自于对共产主义的美好向往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不切合实际的空想,来自于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失误,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党希望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却忽视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急于求成的错误。这些错误使国民经济失调的局面继续加剧,损害了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欲速则不达。
1966年,正当我国胜利完成经济调整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发生了。由于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对形势的估计和他所运用的理论、政策、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这一“大革命”使党的工作、社会正常秩序受到巨大的破坏,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些教训主要有:
一是要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是要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心,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来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要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内外的民主监督,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四是要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高度社会主义民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我们党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事求是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使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的经验证明了我们党毅然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顺乎民意。广大人民群众深深懂得,只有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排除一切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尽快地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才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多年来,由于党中央审时度势,排除各种干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和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切表明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代表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历史性的跨越,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