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描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规划了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这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中国先进文化及其特征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含义很深,意义深远,它顺应了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总的趋势,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科学内涵,为如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了航向。
一、先进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机构。从文化类别来分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精神文化,是通过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历史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特定的民族、地域、阶级、阶层、行业等文化,因此,文化的存在具有多样性。每一种具体的文化都以自己的基本特性构建自身的文化内容。多种文化的同时存在就形成该历史阶段的多样化的文化格局。
在多样化的文化格局中,人们会根据对各种文化的比较、鉴别或对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性质上的判断,区分为先进的、落后的和腐朽的文化。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落后的文化,我们要批判、进行改造;腐朽的文化,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给予铲除。
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文化先进与否必须把握两个不变,一个是历史尺度,一个是道德尺度。所谓历史尺度就是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角度,即从它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所谓道德的尺度,即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所以评价文化的先进与否,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凡是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又能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向上的文化就可以称之为先进文化。反之,则是落后的或是腐朽的文化。
综上所述,所谓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作用一是推动人类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坚强精神支柱;三是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四是促进综合国力提高。所以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和火炬。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一论断,为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由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健康地发展。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为现代化服务的文化。先进文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为完成这一主要任务而服务,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成果的文化。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要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先进文化成果,果敢地抢占世界科学文化制高点。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未来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当代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满足当代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满足未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同样,文化建设也要兼顾当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未来社会人民群众文化新需要,使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前瞻性。
当代中国文化是立足中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正满怀信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立足于中国实际,中国先进文化应该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符合科学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要的渴求,不断生产出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产品,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便更好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来。
21世纪的中国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多样性文化。
江泽民同志曾把主旋律精辟地概括为“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的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种以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多样化文化,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二、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决定的,它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是反映人民利益、代表人民利益的文化,是融严格的科学性、批判的继承性、相对的前瞻性为一体的文化,就当前来讲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文化,这样的先进文化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严格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做指导。中国先进文化由于它能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做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进行文化建设,它能客观地反映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这一特征。
(二)鲜明的时代性
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进程,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必须要与时俱进。中国先进文化,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从文化内容到它的表现形式都注入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活力,反映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主流和方向。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一特征。
(三)浓厚的民族性
先进文化总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民族振兴要求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民族特色,有明显的民族内容、民族形式、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创未来的民族意志。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特征。
(四)广泛的群众性
先进文化的群众性,主要表现在它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中国先进文化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审美要求,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文化的表现对象,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以便形成科学的大众的新中国主流文化。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一特征。
(五)立足于实践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先进文化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中国先进文化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同时代精神紧84第四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结合,及时反映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创造出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这种立足于实践的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立足于实践的创新性。
(六)全方位的开放性
当代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开放性文化。通过开放能够吸纳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它应具有开放性这一特征,中国先进文化要立足于对外全方位的开放,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积极开展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博采各国先进文化之长,取其精华,洋为我用。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性这一特征。
(七)批判的继承性
先进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一个杰出人物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前人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的,这种继承不是原原本本地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通过取其精华达到古为今用。同样,中国先进文化也是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既有5000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又有新时代总结出来的新鲜经验,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批判的继承性这一特征。
(八)明确的导向性
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文化。面向现代就要体现时代性;面向未来就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中国先进文化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中国先进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三、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指文化本身的具体形态和内容,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未来或必然趋势,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相辅相成,既不能离开具体的先进文化空谈其前进方向,也不能离开前进方向去盲目地建设具体的先进文化,要把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讲,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为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它不但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它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牢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用来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由于我们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就能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地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有效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蚀,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健康地发展。
从建立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讲,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着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始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便更好地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去积极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从建立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讲,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新时期党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利益作为文化建设根本的价值取向,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多出精品,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从建立“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讲,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朝着为现代化服务、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的着眼点、支撑点和落脚点,才能顺利解决国内与国外、现在与未来将要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根本任务和主要方针
在当代中国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根据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容和根本任务,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亿万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书写中国先进文化的新篇章。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植根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它包括的内容有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根本任务和主要方针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纪律观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知识体系;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卫生等事业。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