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3784100000015

第15章 职场口才让你平步青云(5)

4.说服同事帮忙的话。

小高有件棘手的工作,无法独立完成。他想找小卢帮助,因为小卢是这方面的高手,可是怎么开口呢?小高找到小卢说:“小卢,我这有个计划,自己实在搞定不了,帮个忙吧!”小卢面露难色,“我这段时间也挺忙,你还是看看别人有空没有,比如老郑!”小高说:“小卢,这个计划没你帮助,确实是不行啊!”小卢见小高态度诚恳,为了不负自己的好名声,就答应了小高的请求,帮他完成了工作计划。不过,求人办事之后,千万不要忘记答谢,否则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帮你的忙了。

5.说承认过失但不引起上司不满的话。

犯错误在所难免,但是你承认过失的方式,却能影响上司心目中对你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非常重要,因为推卸责任只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毫无责任心、软弱无能、不堪重用的人,不过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对每个人道歉,诀窍在于别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到自己身上。坦然承认可淡化你的过失,转移众人的视线。

6.不露痕迹地减轻工作量的话。

首先,强调你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然后请求上司的指示,为新任务与原有工作排出优先顺序,不着痕迹地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实很重。若非你不可为的话,有些事就得延后处理或转交他人。你可以这样说:“我了解这件事很重要,我们能不能先查一查手头上的工作,把最重要的排出个优先顺序。

7.说恰如其分的话。

许多时候,你与高层要人共处一室,你不得不说些话以避免冷清尴尬的局面。不过,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赢得高层青睐的绝佳时机。但说些什么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被搬出来讲;谈天气嘛,又根本不会让高层对你留下印象。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于谈一个跟公司前景有关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问一个老板关心又熟知的问题:“我很想知道您对这件事的看法……”在他滔滔不绝地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17.真诚赞美,下属齐心

赞美必须真诚。真诚是人与人之间顺利交往的基础,真诚是实现协调融洽交际气氛的关键。下属希望得到赞美,但这些赞美应该能真正表明他们的价值。你的赞美要达到预想的结果,需要是你真正把他们当成值得赞美的人。

赞美下属时,“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干得不错”之类的套话是很难打动人心的。言之有物的赞美才能真正表露出对方的心血、精力之所在。对一位下属如果只说他很能干,倒不如说某件具体事他办得很漂亮更实惠些。一位工作有成就的人,听到的恭维话自然很多,你泛泛地称赞他的能力,好似把一杯水倒进海中,毫无影响。不能激励他的工作不说,没准还会打消他的积极性。如果你对他的工作确有了解,或者你作为外行能了解他的工作性质、意义,那么这种称赞的效果就会强烈得多。

黄宗英采访柑橘专家曾勉时,以一个外行的身份谈到她了解到老专家的“枝序修剪法”与众不同,这样一来老专家知道对方是真诚地敬重自己,居然了解到自己的具体专业成就,也就沟通了感情。

赞美的动机要纯。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赞美者动机不纯,使措辞失去了作用。就像人们深恶痛绝的阿谀奉承、“抬花轿”之类,一般明智的人总是很警觉“溢美之言”、“胡吹乱捧”,尤其是赞美者希望通过赞美得到好处,听者的防范大多很明显。

赞美下属不可频繁。一个人如果一个月之内受到多次表扬,也许会使他产生自满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是不错的。一旦缺乏压力,人就会自傲、自满、懒惰,不思进取,容易犯错误或做错事。

精明的领导都应该巧妙、合理地运用表扬这一武器调动下属积极性的武器,指挥有方,随机应变。

当然,如果该批评时不批评,反而显得不认真不负责了,这不是正确的做法。该批评时尽管批评,这样才能显出互相之间的关爱。因为关爱不是恩宠,更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贴。这种体贴足以使下属如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渐渐茁壮成长。对于下属,既予以真诚的赞美,又施以体贴的责备,这才是具有说服能力的领导。

一位英明的上司应该懂得何时需要赞美下属,怎样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滥用赞美误人误己。

的确,表扬是鼓励下属士气、激励下属进取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下属总是挨上司责骂和批评,必定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去做事,而这种心情又会带来工作上的失误,造成恶性循环,使工作毫无起色。

应该懂得,表扬下属也不可滥用,否则,同样会产生负面效应。正如任何一种药,如果剂量超出,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有害于身体。

表扬也罢,赞美也罢,都要提高它的“含金量”。如果十个下属中有八九个人都得到表扬,表扬就会使人觉得没有什么分量,因为它几乎人人有份。而如果只有一两个人获殊荣,得到表扬的人才会珍惜,没有得到的人也才会努力争取。这就是“连锁反应”。

为得到庸俗的赞美而抛弃诚实是得不偿失的。同样,赞美如果说变得虚伪则一文不值。

18.办公室里拒绝绯闻

办公室里异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只要和异性稍为亲近,就有可能被渲染成热恋中的主角,跳到黄河也别想洗清。

男女间的关系原本就很微妙,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当事人本身尚未理清彼此感觉,旁观者的敏锐嗅觉却早已发挥威力,传闻已然不胫而走。

对于类似的传闻,多少带点戏弄的意味。而对于添油加醋的恶意揶揄,你可就要小心提防了,它往往使当事人哭笑不得,丝毫没有喜悦的感觉。为避免使自己成为闹剧的主角,平日在言谈举止方面就应当谨守规范。已受流言所困者,最好保持“清者自清”的态度,多做解释只能助长好事者的猎奇乐趣,实非明智的对应之道。

你一定拥有一个宠大而且装饰讲究的办公室,这里是你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看一看你桌上的文件,一定是很厚的一撂,电话也总响个不停。

这里是你要时刻注意的地方,你身边的异性下属与你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如果经常两人相处,那就更要注意。

你们的关系是上下级,不是不可以谈生活中的问题,但要注意分寸,要时刻提防,温柔之水时刻会向你淹来。

早晨你走进办公室,如果你的下属迎过来向你问好,并帮你整理办公桌乃为正常。如果不单是这些,可要回绝了。

如帮你脱外衣,问寒问暖,还时不时看你一眼,不乏脉脉之情,你可要把握自己,不接受过分的殷勤,该自己办的事自己完成,你可说:“噢!挺忙的,你忙你的。这些我自己来,不必麻烦你。”

也可说一句笑话:“你干这么多,不是发薪时以此向我多要工资吧?”或者说:“我可没雇你当我的保姆,不该过问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不然耽误工作,我可要扣你的工资。”如此一两句话,加上面带笑容,对方不会十分难堪,但也会明白你的用意。

如果对方明显对你表现出异心,甚至有时对你过分亲昵,你就该找理由把她调人别的处室,或干脆向她说明,“本人不吃这一套。”

记住这条忠告,最好你的办公室不要安排异性,你办公室的门也不要经常关着,说话要尽量大声,以免别人怀疑。

19.醉翁之意不在酒

“蓬生麻间,不扶自真。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是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在职场中,如果善于借环境来办成想办的事,往往能事半功倍。

193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蒋介石派遣他的随从晏道纲到国民党驻扎在陕西的东北军担任参谋长一职,实际上是去西北当监军,督促“剿共”的工作的。

到陕西后,晏道纲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对此,东北军将领颇为不满,但又敢怒而不敢言。

在一次宴会上,正当大家尽情应酬、开怀畅饮之际,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喝两口酒,把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态。他推开搀扶他的人,酒气冲天,醉醺醺地说:“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都没有。张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一个师长,真令人悲伤啊!”

王以哲说着说着,竟嚎啕大哭,满面泪流。酒席上在座的东北军将领莫不感到悲痛和义愤,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十分尴尬,茫茫然不知所措。

酒会散后,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突然询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做得怎么样?”

随从始而吃惊,接着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我们东北军慷慨陈词。也代表张副总司令倾吐出无法说出的话,好!”

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以哲并没喝醉,只是借酒撒疯,说给晏道纲听的。

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官兵心中的郁闷,对蒋不抗日反而借“剿共”翦灭异己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担忧,一个劲儿地发泄了出来。

这些话,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下,是犯禁的,在其他公开场合绝对不敢说,弄得不好,脑袋是要搬家的。然而,王以哲利用酒席这个特殊的环境,假借醉言,将想要说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好不畅快!此刻,也没有谁敢责怪他。然而,谁又知道他是在作戏呢?这也是一种谋略,即不刚之刚,火候适中,部下对他的机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20.给批评加层“甜蜜”的外衣

每个人做事都有失误的时候,不必求全责备。批评他人,应讲究说话的技巧,不能讥讽,挖苦他人,更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在你的批评中,如果能加层“甜蜜”的外衣,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司和员工都可能会犯错误,而受到批评。那么,该怎样批评才合适呢?效果才好呢?首先来说对下属的批评吧!

光从语言方面来总结一下,批评就有直白式的批评、婉约式的批评、幽默式的批评等等多种方式。有时候,虽然语言表达方式上不一样,但是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产生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语言方面的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待同一件事情或者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这完全是由于主管对下属使用的语言不一样,所以表达出的感情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批评的效果也往往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