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3782600000038

第38章 社交口才与心理(5)

示错做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的工具。钱学森有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老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 让你的语言富有哲理

日常交谈中,人们爱听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因为它给人凝练、深远的寓意,令人回味,发人深省。而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含有哲理,也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

哲理性语言有许多类型。

(一)警策型

话一出口使人一惊,却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是这类哲理性语言的特点。例如:“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卢梭)语中“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大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思想。

(二)若愚型

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

例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

歌德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等等。

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实,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实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

(三)忠告型

这类哲理性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

例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

(四)总结型

这类语言明显的特征是归纳经验。

例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

辩论中运用哲理性语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练的效果,使自己的言词更有力量。

清代林则徐清正廉洁,生平不置家产。有人劝他要积些钱财,使子孙将来的生活有所依仗。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里,林则徐仅用了二十个字,以哲理性箴言的形式代替了冗繁的语言。

◎ 引用典故要恰当

论辩中巧妙地引用典故,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

“典”可以是古今中外之典故,包括成语、俗语、名言、格言等等。

1981年8月4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二十岁出头、蓄着胡须的小伙子走进江阴县法律顾问处。

“你需要什么帮助?”金律师问。

“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小伙子略带火气地问。

小伙子是某厂青工,他报考电视大学的准考证被车间领导扣留了,要他把胡须剃掉再给他。小伙子坚持不剃,双方僵持着。

“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小伙子又问。

“不违法。”回答很明确。小伙子立即说:“那我可以控告他们!”

“不违法,但你违返人情,违反国情!我国六七十岁的人也不一定留胡须,四五十岁的人还经常刮胡须,你年纪轻轻却留胡须,既不卫生,又不美观。这就叫违反国情。”

“为什么说我违反国情呢?”

“你是江阴人,应该知道一段著名的史实。明末清初,清统治者下了一道命令,一律剃须留辫,否则格杀勿论。江阴人民发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于是一场壮烈的抗清斗争开始了,全城血流成河。历史上有八十日戴发效忠、六万民众同心杀贼的记载。你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吗?在日冠占领上海期间他蓄须拒不登台。这些行动都是带有政治性的。请问,你留胡须也带有政治性吗?”

小伙子连忙说:“没有,没有!”

这位律师引用典故,使谈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引用的事例要适当,要与所说明的问题相对应,也就是说要“门当户对”,恰到好处,不要“拉郎配”。因为引用事例是为了说明问题,所以要十分注意选用的事例,既要广,又要不离中心主题。

引用典故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为了点缀,更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并不是用典越多越说明知识丰富。用典繁多而不说明问题,反而会使人不知所云。

社交口才的专项技巧

◎ 提意见的说话艺术

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让人感到你在说教。

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

不要以表达不同见解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

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要提出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难堪的意见。

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用皱眉、摇头等动作。

在表达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人们很快就不愿听你的。

多说赞美、感谢对方的话。

◎ 批评别人的说话方式

批评,是对人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确地运用批评方式是很重要的。现在谈谈最佳批评方式的选择。

1. 触动式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它适合于惰性心理、依赖性心理较为突出的青年。

2. 渐进式批评。有层次地逐步深入。适用于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的青年。

3. 商讨式批评。平心静气,商讨的口吻,较为缓和。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语言激发的青年。

4. 提醒式批评。以暗示为手段,语言内容多为提醒、启示之类。适用于性情机敏,疑心较重的青年。

5.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轻易认错的青年。

6. 参照式批评。借助他人、他事的客观形象,运用对比方式烘托出批评内容。适用于经历浅薄、盲目自大、自我觉悟差、易于感化的青年。

7. 发问式批评。以提问为内容,把要批评的事用提问的方式表示出来。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比较成熟的青年。

◎ 向人道歉的说话方式

人孰无过,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道歉。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道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常见和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代替。一束鲜花能使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对方的餐桌上或枕头下,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大人物有时也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的方式表示歉意。

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致歉,那你应该冷静,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也许对方正为如何道歉而不好过呢。

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同时你要分清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事你可以表示遗憾,但不必道歉。

◎ 开玩笑的“规则”

1. 注意格调。玩笑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增进团结,摈弃低级庸俗。

2. 留心场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正规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时在场,不宜开过深的玩笑。

3. 因人而异。对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开些“国际玩笑”也无妨,而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

4. 掌握分寸。俗话说,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

5. 避人忌讳。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生理缺陷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讳,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小心避之。

◎ 拒绝闲聊四法

漫无边际地闲聊,影响工作和学习。现介绍四种表示无暇闲聊的婉转方法:

1. 启示法。在自己工作场所的醒目处,写上“闲聊不过三分钟”或鲁迅的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以此启示来客,谢绝闲聊。

2. 工作法。当发现聊客朝自己走来,可立即埋头工作,或眼睛凝视空间,令聊客相信自己正在专心工作,让其知趣离开。

3. 冷待法。当聊客打开话匣子时,自己保持冷淡,只点头或摇头,不予搭话,也可做简短的回答“是”或“不是”;若聊客仍然口若悬河时,可起身做些杂务,令其扫兴而去。

4. 推迟法。如果自己喜欢与对方交谈,但当时确无时间接待,可提议推迟在下班后或共同进餐时进行交谈。

◎ 打电话的艺术

现代社会,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甚至已成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因此,怎样使别人由你的声音而获得好感,是人人都应该注意的。

在打电话时,表情和动作虽派不上直接用场,但可以借助轻重缓急的语调,使声音更悦耳动听;打电话如果不善于辞令,就不易收到好的效果;打电话时你在对方头脑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完全取决于声音的表达。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话时的用语。

下面则是几条打电话应遵守的礼貌:

(1)先说自己的姓名,再确认对方是谁。

(2)问清对方当时是否方便与你交谈。

(3)准备好记事本,记下将要谈的话题。

(4)清楚下一次联络的时间、地点或电话号码。

(5)使用公共电话时,请告诉对方,尽量抓紧时间,语意简明。

(6)考虑对方是否能听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