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3778600000008

第8章 可持续发展与“三江”的开发和保护(1)

众所周知,统称为“三江”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蕴藏着极为丰富水能资源。能否利用、怎样利用这些资源是有关部门、专家们以及当地群众近期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中国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保护这一重要课题。

一从战略高度考虑

“三江”开发的必要性是否要利用这样丰富的水能资源,首先应从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总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要从世界发展总格局的角度来考虑。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都在考虑怎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能源。能源的紧张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制约着很多重要国家,甚至多数国家的发展。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乃至政治斗争的焦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将发展作为主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已经深入人心。经过20多年集中精力建设发展,中国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当前中国政通人和,万众一心,是努力发展经济,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好时机。中国是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我们应该有与大国相称的经济实力和相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我们还有统一台湾的神圣历史使命,更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国威。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当代,也涉及子孙后代。我们应该理解到,发展对中国来说是不能延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被列强长期欺侮的悲惨经历,背负着历史上经济长期落后的沉重的包袱,又有太多的人口负担,我们应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速度,顺应前进的历史潮流,抓住时机,激流勇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便会被挤到世界发展主流的边缘,失去快速发展的机遇。

国家、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在发展过程中,能源问题也越来越困扰中国,能源甚至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中国是煤炭大国,但随着多年的大量开采,储量越来越少。中国的石油储量比起我们的地域和人口来,并不算丰厚,尽管我们在尽力开发,石油的利用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况且这些能源利用起来污染严重,于环境保护十分不利。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否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必须尽快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要想扩大能源,并尽量减少不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能源对外的依存度,必须积极甚至是紧迫地进行相对经济、环保的水能资源的大力开发。在这一重要问题上,举国上下都应从国家的大局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为国着想,为国分忧,为国出力。开发水力能源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当然,建设水电站会截断河流,淹没部分土地,迁移一些人口,会对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但只强调保护,不考虑在保护中开发,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应全面权衡利弊,斟酌得失,分清主次,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把“三江”水电站建设好。“三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在全国占有很大的比重和突出的地位。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东北坡,系国际河流,入东南亚为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是世界第六大河,在中国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3000万千瓦。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称“那曲河”,经过西藏和云南,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怒江按规划中的13个梯级电站开发,总装机为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其总装机约为我国2002年水电总装机的21.5%%,被认为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为长江上游,是世界上少有的水能富集的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7%。云南水能资源年发电量约占全国1/5,其中90%以37上为“三江”水能资源。但云南对水资源开发不足,全国水资源开发是22.9%,而云南仅有6.9%,为全国的1/3。可见云南特别是“三江”水资源的开发在全国占比重很大,而开发潜力更大。“三江”能源的开发在今后中国能源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尽早利用这些资源,在当前国家十分需要资源时,不要白白浪费资源,不要耽误可贵的时间,否则会影响甚至延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大大鼓舞了人民奋发图强的斗志,增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的目标,使各族人民真正步入小康社会,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走快速发展的道路。少数民族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重要地区。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全国的贫困人口多数集中在这些地区。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三江”地区多是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是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有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只有发展,只有进步才是这里群众的唯一出路。“三江”水能源的科学开发,可能使当地和附近的居民、特别是处于贫困状态的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走上改变产业结构,走向富裕的小康之路。

二“三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我们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十分重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把这一关乎子孙万代的事业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考虑,并于200338年发布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科技部、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纲要》总结了10年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这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纲要》在提出了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时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着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纲要》提出我国将在六大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开宗明义第一项就是经济发展。《纲要》提出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方位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不难看出其重点在于发展,忽视了发展,“可持续”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资源保护方面,《纲要》提出“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我们由此能更深刻的了解到,所谓“调整”、“保护”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纲要》还特别提出“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提倡发展清洁能源。我们都知道,水力发电就是最重要的清洁能源。《纲要》还明确提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这就为我们大力发展水电这样的清洁能源提供了行动依据。

我国石油、煤炭大量地消耗和使用,使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很差,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而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仅为1390亿吨标准煤,按照2003年的开采速度每年16.67亿吨,仅能维持80多年。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天然气资源也不够丰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所以开发新能源,特别是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早已成为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水电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发电成本低,生态较清洁,是世界各国大力利用的资源。世界上有24个国家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如加拿大、瑞士、瑞典等。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可开发量3.78亿千瓦,占世界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16.7%。截至2003年底,我国水电装机仅达9217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24%,占总发电量的15%。中国水电发展与世界很多国家相比开发还很不够,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巨大。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我国能源的实际情况,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利用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