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3767300000015

第15章 居家健康养生法(2)

旅游转移法

当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上或视野开阔的海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作短期旅游,把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陶醉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花香鸟语的自然怀抱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会使自己产生豁然开朗的心境,一切忧愁和烦恼都会随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舒畅气机,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升华超脱法

排除不良情绪最根本的办法是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在生活中遇到烦恼,自解自劝,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为行为的动力,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种表现。

起居睡眠养生

起居有常,有益健康起居有常,长寿健康起居有常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人与自然要协调一致,不仅在一年四季要遵循规律,每一天的作息时间也很有讲究。养生学家孙思邈指出:

“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主要是指根据“天人相应”的思想,起居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使其符合自然界规律和人体的生理常度。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皮质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培养规律生活习惯的最好措施是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如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学习、定时工作、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便等。每一个人的个体情况及所处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只要认真地学习保健知识,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保健措施,长寿健康则不是难事。

起居有常,调养神气

只要作息合理,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如果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委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

起居有常,提高适应力

人类大脑皮质在机体内已成为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而大脑皮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获得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建成和巩固与生活作息规律有密切关系。条件反射还可以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消退或重新建成,这样就提高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作息规律就可使大脑建立相对稳定的条件反射,促进了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健康发展,这样就提高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保证健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的作用

劳逸适度,即劳动应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既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劳逸适度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养生方法。强调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休闲、睡眠要配合得当,过劳或过逸均可伤身耗神,有害健康。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因此,我们的生活要劳逸适度,劳、逸的协调统一是人体的生理功能的需要。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说:“养生之道,常于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张劳逸结合。

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现代研究认为,合理的运动有利于通畅气血,活动筋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强化作用。适当休息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它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证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使其易于受到致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延缓衰老:有关劳逸适度的问题,许多人注意得不够好,有的人年岁虽已步入老年,但心理年龄还好像是年轻的小伙子,往往不顾健康地去劳作运动。也有不少刚刚步入更年期的人们,虽然年纪不算太大,可从心理上已经衰老,整天待在居室,就连散步之劳也不想付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健康。

过劳或过逸的危害

根据用则进、废则退的生物进化理论,适当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动对增强记忆、预防衰老是很有好处的。但“劳”和“逸”都不可过极。如《素问·宣明五气论》中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清代医家陆九芝说:“自逸病之不讲,而世只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与劳相反。”

其实,人体犹如一台巧妙的机器,过忙过累,犹如不停地高速运转,突然猛停急刹车,因机器零件没有减速与适应期,刹闸越猛,越易发生故障和意外。相反,若一个人久不干活、不工作,变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干点小活便满身大汗的人,一下走上忙碌与快节奏,也会不适应出毛病。由闲变忙,由逸变劳,也要有一定的适应与过渡期。

不能太闲太逸。

可取。

非常重要。

若把这些道理与规律,用在人生的健康与保健上,似也很恰当合适。人既不能太忙太累,也最科学的方法是,要劳逸结合,忙闲适度。

太闲了会使人体的一些机器零件咬住锈死,甚至会使器官功能退化老化,不用则退,不用则废。

而太忙太累,负荷太重,又会使体能精力过耗透支,甚至发生严重亏损,这对身心健康很不利。

因此,过闲或过累的生活工作方式都有弊,不怎样才能做到劳逸适度。

要做到劳逸适度,运动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古罗马着名医生加伦认为“体操是天然的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广泛流传在民间的《十叟长寿歌》中“饭后百步走”,“安步当车久”,“太极日月走”。这些都说明运动对长寿国内外不少百岁老人的一个共同特点都爱好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但是必须肯定,不能硬性规定哪些运动可以在哪些年龄中进行。这是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爱好等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中老年人的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都不是相一致的,其中有的人年龄虽大,但生理功能却很好;有些人年龄虽较轻,却不能适应某些运动。

因此,在提倡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必须要结合每个人的生理功能和习惯爱好来制订运动方案,并规定运动量的大小。古人有“形要小劳,无至大疲”的经验之谈,说明中老年人在锻炼时,既要合理地运动,又要适当地休息,勿疲劳过度。

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与中风发病有关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做到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过于安逸,《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极强所不能堪耳。”劳累过度,会使血压增高,原有的一些老年病加重,容易诱发脑中风,对身体损害很大。

劳逸适度要做到五个“勿”

切勿久视:“目受血则能视”,“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头面”,用眼过度,易耗伤精血,易生虚火,就会导致口干、目赤、尿赤、头痛等虚火上炎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气血本来就不足,过度用眼更易引起头晕眼花。

坏死等重症。

切勿久卧:明代名医张景岳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过度处于卧姿状态,机体长期放松,则应激性、抗病力等一系列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血压、贫血、营养不良、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切勿久立:《养生论》说:“久立伤骨,损于肾。”人保持直立姿势,必然使腰部肌群紧张,“腰为肾之府”,因此,久站会导致腰肌劳损、下肢静脉瘀血曲张等疾病,甚至导致股骨头切勿久行:《养生书》说:“久行伤筋,劳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气血是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然而过度地行走、运动,不但耗伤气血,也会损伤筋骨,引起多种运动神经、骨骼、肌腱的疾病。因此,适度的行走,有益于健康;过度疾走,则对身体不利,更谈不上养生了。

切勿久坐:“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久坐会让人缺少全身运动,除了会造成运动神经的反应迟钝外,还会引起新陈代谢方面的障碍。从伏案疾书的作家到长期伏案的办公室职员,都容易患因久坐引发的职业病。

睡眠养生法

睡眠对生命是必不可缺少的,人不能没有睡眠。中世纪有一种刑法叫“不准入睡”,有一个法国人被国王判处死刑,处死的方法就是不准入睡,稍有睡意,就被看守用酷刑折磨。临死时这个人说:“情愿早死,也不愿受这种痛苦。”所以,睡眠被称为人和动物的救星,就连最机灵的长颈鹿,每夜还要睡25分钟。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没有适当的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活动。

因此,睡眠与生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睡眠的生理

睡眠养生法,就是根据宇宙自然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调整机体功能,恢复体力,养精蓄锐,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朋友因为睡眠问题而痛苦、烦恼,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的工作、学习都无精打采,效率很低,而且面色晦黯难看,眼睑水肿,还会出现黑眼圈,食欲下降,同时还会出现便秘。对于司机朋友,高空作业者,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事故。可见,没有良好的睡眠会给我们造成多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