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3749800000030

第30章 让不听话的孩子听话(5)

创建一个“公共留言区”。

从王红有记忆开始,家里客厅的墙上就挂着一个40厘米×30厘米的小黑板,大家称它为“家庭留言板”。每天上面的内容都会更新,妈妈会在上面写“出门前,别忘记带小黄帽”、“早餐放在餐桌上”、“今天有雨,大家带伞”等等提醒的话。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留言板上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了,“周末大扫除,全员参加”、“晚上8:00开家庭会议”……有时,王红也会在上面留言“妈妈,我今天想吃炸酱面”、“爸爸,我今天晚上要晚一点回家,去林林家学习”……如今,王红已经升入初中,仍旧在用这种方式和父母沟通,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一直很好。

“家庭留言板”是家庭成员表达意见和想法的公共区域,父母与孩子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仅让父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怎么想的,也起到了提醒的作用,避免了很多无谓的唠叨,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值得参考借鉴。

将道理以书信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有些事情,父母无法与孩子当面说,或者父母与孩子间的谈话已经变成争执,无法再继续往下谈的情况下,父母不要希望孩子马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要给他冷静思考的时间。

父母可以试着通过写信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平和的心态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当孩子心态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往往能够轻松地接受父母的想法和启发,也有利于他反复阅读书信的内容,仔细思考,慢慢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用写便条的方式提醒孩子。

一些父母苦恼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无论口头怎么说,也不能彻底改变他的坏毛病。那么,父母不妨用便条的方式,如“把你的书包收拾整齐”或者“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提醒。

8岁的依文以前有很多坏习惯,比如,玩具乱丢、打扰正在工作的妈妈、晚睡前不刷牙……多次口头提醒不起作用后,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家里比较明显的位置贴上了提示卡片。

比如,卫生间的镜子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小孩在刷牙,旁边写着“记得刷牙哦”;在玩具箱外面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记得送我回家”……妈妈工作时,如果依文去打扰,妈妈就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请勿打扰,一会儿陪你玩”。渐渐地,这种方式纠正了依文很多生活上的坏习惯。

一般来说,孩子都渴望收到父母的便条。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收到父母的便条会很开心,有一种神秘感;对于年龄大的孩子来说,收到父母的便条会让他与父母之间有一种朋友的感觉,他也可以体会到父母的用心。

当然,父母给孩子的提示语言要尽量简洁明了,有时幽默风趣的语言配合上图片表情更能让孩子轻松地接受。

每年写给孩子一封“回忆信”。

一位父亲自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每年女儿生日的时候,都会送给她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封信。这封信中记录着这一年女儿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比如,父母参加女儿的运动会,观看她参加跳高比赛的情景;全家人一起野炊烧烤,烧焦了茄子,被路边的野狗打翻了可乐的情形……父亲还为这些附上一些照片,作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当然,父亲也会指出她的缺点,对她寄予殷切的希望。

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由于忙于工作,失去了很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而这位父亲通过信件方式和女儿一起回忆往事,恰恰和她进行了一次沟通,将最美好的记忆装订成册,留在了女儿的心里。父亲的这一分细心和真诚不仅能拉近与女儿之间的距离,也会让她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

父母不妨借鉴这个方法,每年送给孩子一封“回忆信”。在信的最后,父母还可以增添一些全家人的相片、报纸摘要、学校的考试试卷、美术品,或是上一年的家庭纪事……和孩子进行一次心灵间的沟通。

沟通箴言

写信的方式不会让父母出现面对面交流时的急躁和挑剔的态度,孩子往往更能接受。当孩子伤心、情绪低落或者不愿意表达时,父母可以写封信安慰他;当孩子丢三落四时,父母可以写张便条提醒他;当孩子不讲道理时,父母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让他接受正确的观点。总之,父母要善用写信、发邮件、留字条等沟通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以消除亲子间的隔阂。

“回家后,我们聊聊,好吗?”

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孩子

爱面子,不仅是成人的专利,孩子也有面子,也同样爱面子。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要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一个10岁的男孩数学很差,数学课上也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数学作业也不能按时交,有一次考试只得了39分。父亲对此很着急,希望老师给予帮助。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男孩突然举手。老师很兴奋,于是把这次机会留给了他。可是,男孩站起来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上来。一般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会当众质问“你不会,为什么还举手?”,但这个老师没有这么做,而是找了课下的时间,单独和他谈。

课下,老师态度温和地问:“你不会回答那个问题,为什么还举手?”男孩回答:“人家都举手了,我要是不举,多没面子!”老师听了,觉得好笑,但忍住了,说:“那好,这样吧,下次你要是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举左手的时候我不会叫你。”

男孩听了非常兴奋,他觉得老师理解他,使他找到面子了。从此以后,男孩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数学成绩也提高了。

当10岁的男孩看到别的同学举手回答问题,自己不举时,会觉得很丢面子。

而老师帮他找面子的方式,恰恰帮他找回了自信,最终使他提高了数学成绩。可见,给孩子面子有多么重要。一位老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忽略了给孩子留面子,有意无意地在别人的面前数落孩子“笨”、“没人家成绩好”,或者在孩子无意间犯下错误或是偶尔提出无理要求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严厉呵斥他,甚至责令他当场认错。

一般情况下,孩子要么在倔强中坚持己见,要么在哭啼中委曲求全。父母自认为这是严格要求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他的自尊,刺激他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受到伤害。

一些父母认为:“我明明是对的,孩子怎么不听我的呢?”在这里,要告诉父母一个秘密,那就是:你明明是对的,也要给孩子面子,他才能接受。

周末,7岁的广杰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间又到了,这次是在广杰的家里。

妈妈支持他们在一起玩,但是禁止他们在家里追逐打闹。可是,广杰由于玩过了头,忘记了和妈妈的约定,和小伙伴在客厅里打闹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当妈妈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几个孩子傻傻地站在那里。当时,妈妈抑制住情绪,说:“广杰,拿扫把过来。”妈妈把残局收拾完后,说:“玩去吧!不过不要再跑来跑去的了。”

当小伙伴们走后,广杰主动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们下次再玩的话,就去楼下的花园,保证不在家里闹了。”

当广杰打碎花瓶后,妈妈很冷静,没有在小伙伴们面前责备他,而是给他面子,使他自觉地认识到了错误,并找到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方法。可见,给孩子面子,可以让他从容地摆脱尴尬。父母既不用和他对抗,也不用对他加以批评,从而使亲子间的沟通更加顺利。

给孩子面子绝不是放纵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给他反省的机会,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

那么,父母如何在给孩子面子,但又不放纵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每个孩子都很珍视自己的名誉。父母当众宣布他的错误,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破坏,因此维护自己名誉的想法也就越来越淡薄。相反,如果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他则会小心地维护着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在一些公共场合,对于一些很明显或者顽固性的错误,不用父母说,孩子也会意识到犯错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依照惯例指责他一番,不仅不会改正他的错误,还会导致情况恶化,使他形成“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度保持沉默或者用眼色指正孩子的行为,给他营造出一个紧张的氛围,给他反省和自觉改正错误的好时机,这种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友谊圈。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有自己的交友小圈子、自己的世界。在孩子的朋友的面前,父母不能训斥孩子,而是要给他留面子。

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朋友。比如,当孩子的朋友找他出去玩时,父母不能擅作主张回绝他们,说:“我们家××今天不去,他要在家写作业。”

这种行为在父母看来没有什么恶意,但会让孩子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久而久之,当孩子的朋友发现他事事都由父母做主时,就不愿意再与他交往了,从而影响他的交际能力。因此,父母一定要以尊重为前提,尽量维护孩子在朋友面前的尊严。

批评要讲求时机和方式。

如果孩子当众犯了错误,父母不能在别人面批评他,那么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呢?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制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就不应再追究。如果他没有认识到错误,那么父母可以把他带到其他地方,和他单独谈话,把道理给他讲清楚。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间和被教育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因为时间太长可能导致孩子已经忘记犯了什么错,那样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

此外,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父母就事说事,不要盲目夸大事实,当然,也要听听孩子的理由,了解他的想法。

不在别人面前贬低孩子。

9岁的瑶瑶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是比较安静,遇到熟人不爱说话。

别人喜欢在妈妈的面前夸她,夸她学习成绩好,拿了很多奖状……这时,妈妈谦虚地说:“哪里,她学习成绩也就一般,从没拿过班里第一名,平时还不爱讲话……”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孩子听到表扬后洋洋得意,于是就在外人面前数落她的不是。

很多妈妈都抱有这种想法,怕孩子因为受到别人的表扬而变得骄傲。所以,当别人夸孩子时,父母却谦虚地“指责”孩子起来,甚至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加在他身上。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帮孩子克服骄傲情绪,反而使他在别人面前、同伴中抬不起头来,而且他与父母之间还会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语言,不要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当别人表扬他时,父母一句“我相信她的成绩会更好”、“是很好,嗯,他要是更开朗些那就更好了”等类似的话,让孩子在信任中感受父母的期望,相信这种方式更能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沟通箴言

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措施,孩子一般都能接受。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尊严,给他自觉改正错误的机会。但当孩子发生原则性的错误时,父母一定要当场制止他的行为,对于后期的教育,可以等别人不在场的时候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