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3741300000012

第12章 别让思维定势捆住了你——习惯思维,会让你束手无策(1)

一、打破思维习惯的枷锁——突破定势思维的坏习惯

在日常的工作和细微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枷锁,扩展思维的视角,就会在处理问题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维时,如果只有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最容易引人误人歧途的。比如:惯性思考,就像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所以说,解决问题要尽量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各种角度观念察同一问题。如果我们头脑中的有色眼睛确实是无法摘除的,那么,我们干脆多准备几副有色眼睛,轮流戴上不同的眼镜去看世界。

以下是有名的“邓克尔蜡烛”问题,经常用作智力测试题。请读者朋友仔细思索一下。

给你一根普通蜡烛、半纸盒图钉、一张说明书,要求你在尽短的时间内,把这根蜡烛安放在垂直在木墙上。

这个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首先把图钉盒钉在木板墙上,然后再把蜡烛安放在图钉盒上。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许多人想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图钉盒只看作装图钉的东西,而没想到它还能另有它用。换句话说,把图钉盒用作蜡烛托,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向父亲报告幼儿园中的新闻,并告诉父亲,他有一个重大发现。“什么发现?”父亲漫不经心地问。“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父亲瞪大眼睛:怎么会呢?

儿子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力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竖着切下来,而横向拦腰切了下去。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爸爸,看,漂亮的星星。”

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这是苹果里的星星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第四个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第五个孩子说:“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年轻的幼儿园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十分简单,简单得有几分枯燥——“因为天气就暖和了!”

南京有一位国画家,从事绘画艺术已有20多年。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的右手严重受伤,无法执笔作画。痛苦之余,这位画家尝试用左手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易位,使他认识到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原先存在于画家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结果,他现在用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墨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拙鲜括,又率真自然。这种效果正是画家用右手作画十余年,苦苦探索而又觅之不得的境界。朋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真是因祸得福啊!”

在中国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强迫用右手写字,束缚了一些左撇子人的发展。而在有些国家并不刻意强求必须用右手写字,使每个人的自然天赋得到发挥。

假若一条条崭新的西裤挂在巴士站上,无人认领。你猜想路人会有什么反应?其实这是以色列一间成衣厂想出的怪异宣传招数,希望能促销他们生产的西裤。顺手牵羊取走裤子的市民对这家慷慨的成衣厂赞不绝口。

这是一项耗资25万美元的宣传计划,工厂将1200条男女装西裤挂在以色列各大城市巴士站的海报牌上,任由市民拿走。当裤子拿走后,海报牌便会出现一张与被拿走西裤同式样的裤子的照片,旁边还写着,“我已被偷走了,若你喜欢我的款式,你何不前来我们的裤店选购?”裤子在短时间内全被取走。市民对留下的照片与字句都颇感兴趣,而商人现在静候着投资后所获得的回报。

日本有个“东洋人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一个难题,即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粗细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这时有个生产班长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何不索性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个惊奇呢?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种表面精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销售,而日本那家公司转换思路,使次品摇身一变为畅销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允许改变自己的梦想——丢掉看问题一层不变的坏习惯

梦想和目标都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如果你能让梦想自由发展,给它更多的空间,它就更有可能带领你走到一个你不曾预期的方向。

不要太快抓住你的梦想,给梦想一点时间,让它在你心中沉淀。当你发现它再度出现时,跟着你的梦想一起前进。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写在纸上,但是一个真正符合我们人生使命感的梦想,则不需要靠白纸黑字来声明。这个梦想和目标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想着、思索着它们。

看看我们的周围,或是小贩,或是教授,或是什么局的局长,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其中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在你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另一个梦想呢?

一个梦想常常会引导出另一个梦想,你必须允许自己转变。我们都听说过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内达到巅峰之后,继续在另一个似乎完全不相关的梦想上追求另一个高峰。这样做很棒,同时也希望你也能接受这种转变,因为他既然能成就这个梦想,那么他很可能也会在另一个梦想上有出色的表现。

假如一个大公司里经理级的人才,决定转行自己经营一份小生意、或一间家庭式旅馆呢?无论他决定做什么,都很可能成功。

假如一位领有执照的会计师,决定从事神职工作或者一名牧师想做技工,如果这真是他们衷心企盼的事情,那么我的建议是:做出改变的决定。

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不见得就比下一个好。成功的定义与方向在于你想要什么,而这个愿望随时可能改变,因此你对成功的定义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你必须认清一件事:你可以比你想象中拥有更多选择。人们常常陷入抉择的困扰中,误以为自己只有1、2、3三种选择、或仅能在自己所想的选项中做出决定。但事实上,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无数的选择,包括我们未曾想过、或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各种可能,不要错过更新、更好的梦想。

那么,你该如何辨别这个新目标究竟是个潜在的危机,还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新方向呢?检查一下你对它的企图心有多强烈?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它是不是此刻你生命中最渴求的事情呢?这个新的梦想能持续多久?它会不会增长、还是几天之后就会消失的一个念头呢?你对这个梦想看得比上一个更清楚吗?接着再客观地审视这个目标。它是不是符合你对自我以及你与生俱来的使命的认识?它是否违背了你所信仰的真理?如果这个新的梦想和你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那么这个梦想也不会长久。给你的梦想一点时间,它可能会有新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写在纸上,但是一个真正符合我们人生使命感的梦想,则不需要靠白纸黑字来声明。这个梦想和目标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想着、思索着它们。我们无法躲藏、也不能逃避,我们永远不能脱离这个梦想。梦想永远在那里,它是我们的生活重心,也是我们活力的源泉。

三、人是偏见的动物——丢掉偏见的坏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为人处世方面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时时刻刻要告诫自己友善待人,对于那些我们并不感兴趣的人,我们必须尽量地展现出亲和力。如果你能够这样做时话,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即便是在那些最初令我们排斥的人们身上,也是可以找到一些共通点的。实际上,对于一个聪明而有教养的人来说,他总是能够在任何人身上找到某些令他感兴趣的东西。

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看待别人时的偏见通常是非常肤浅的,是建立在一种不稳定、不可靠的第一印象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最初令我们心存排斥的人,那些表面看起来非常呆板无趣、并且似乎是和我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人,最终却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我们仓促地下一个不喜欢某人的结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给予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人类都是偏见的动物,从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即便是那些很友善的人们也常常会误解我们或者是不喜欢我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还不了解我们。他们被一些与我们有关的虚假印象或仓促结论蒙蔽了;但是,一旦他们更深入地和我们交往之后,原有的偏见就会烟消云散,而他们也更愿意欣赏我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

某位作家据此作了归纳,他认为下面的做法和品质将有助于我们达到机智的境界:

“对人类的天性,包括恐惧、缺陷、期望和爱好要有深切的了解。”

“把你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尽量地不用那些有可能不必要地冒犯他人的语言。”

“迅速地察觉出什么是有利事物的能力,并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意识到人类的意见有千万种,而你自身的意见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的友善,即便是你的敌人或债主也能够感觉到你内在的良好意愿。”

“明智地认识到什么是特定条件下的通常做法,并坦荡地接受现实。”

“待人友好、生活乐观、为人真诚。”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患有色盲症,他们对五彩缤纷的色彩没有任何的感知;而更多的人则是患有缺乏机智的盲症。

“亲爱的,千万别提到今天即将发生的处决,”一位妻子在赴宴的路上这样对她那缺乏机智的丈夫说,“我们今天要去的那家人和即将被处决的那位小姐有远亲关系——尽管他们避口不谈这种关系。”

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这位丈夫牢牢地记住了妻子所说的话,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出任何差错。但是,在即将结束拜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下子打破了现场相当压抑的沉默气氛:

“哦,我想那位小姐——现在应该已经被绞死了吧!”

灵活机智的人在和我们初次见面时,总是会想方设法找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谈论这些话题。他们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或是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你自己的事务或自己的抱负更能够令你感兴趣。另一方面,那些缺乏机智的人则总是颠来倒去地谈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不仅常常令陌生人感到厌烦,还常常令朋友们无法忍受。

做到对他人感兴趣,并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拨动和谐的音符,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惟其如此,你才能令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初次见面时就感觉到你们之间有某些共同语言。据说,衡量一个美丽的女士受欢迎程度的标准,就是她看起来似乎能与任何人结为知己。

如果能够在初次见面时遇到一个饶有机智的人,我们将感觉多么轻松啊!不管场面是多么令人尴尬或沉重压抑,他们都可以立刻使我们心情放松、如释重负;在跟这样的一些人交谈时,我们简直感觉如沐春风。衡量一个人是否机智,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那些羞怯胆小的人、拙于言辞的人以及涉世尚浅的人摆脱拘束.轻松自然。不管你的学识是多么地渊博,也不管你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是如何地深刻,千万不要通过你那口若悬河的谈话令他人头晕目眩、不知所措。你所须做的只是找出什么东西是他们感兴趣的,并相应地使他们解除心理的包袱,让他们可以轻松自如地进行交流。

四、不可全信你的直觉——丢掉凭直觉看人处事的坏习惯

在你的思考过程中,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不断地勾勒出世界的“图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幅图景也会反映出世界的最新变化。

不知你发现没有:当自己处于作道德决定的痛苦之时,你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产生一个清楚的、你该如何去行动的“直觉”。这是你的良心在与你说话吗?这是你的道德指南在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吗?你能信任你的直觉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人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在你的思考过程中,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不断地勾勒出世界的“图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幅图景也会反映出世界的最新变化。你的大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就在于,通过对得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思考,运用恰当的概念,并把所有这些综合成为有意义的图案。当这幅图案的各个部分都各就其位时,就像最后一块拼板被放在了拼板玩具上,此时,你就会体验到直觉。虽然这些过程有意识的,有时候还会使你的直觉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实际上,你许多的直觉是很平常的,如,在配制新菜谱时,决定应用哪些配料;清楚地知道你刚才遇见的某人并不可全信。虽然这些直觉可能是突然出现,但实际上它们是你经验和见识的积累,以及你随时随地积累信息的结果。当你品尝新做的菜味道如何时,你积累的专门知识就会告诉你这道菜还需要哪些调味品。当你第一次遇见某人时,你就会在细微乃至多面的层次上,获得有关这个人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不只是由这个人的语言和外形传递出来的,而是由其面部表情、举止、单调、目光接触等告诉你的。当你以很快的速度吸纳了这些信息时,它们就会反馈到你的大脑计算机里,大脑计算机会通过多年来的经验对人们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一幅图案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直觉?

这种有见地的直觉常常很可信,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思考、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的。但是,也有许多毫无见地的直觉,这些直觉往往是不可信的——实际上,由于它们没有建立在足够的经验、思考、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因而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你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你会发现在某个时候似乎是很有把握的直觉,但最终却可悲的证明是错误的。你可能经历过闪电般的“真正爱情”,但几个月之后,你可能就会对你当时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由此看来,直觉只有建立在经验、知识、见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