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书:茶艺、茶道、茶经、茶圣讲读
3741200000028

第28章 附录(二) 不同的饮茶习俗(2)

(六)汉族的清饮雅赏

汉族同胞人多姓杂,分居于全国各地,由于长期定居一地,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因此饮茶习惯差异很大。一般南方人喜欢绿茶和红茶,北方人爱好花茶,华南一带欣赏乌龙,西南各省崇尚沱茶。不管饮用的是什么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散装条茶,采用冲泡方法,重清饮雅赏,不喜欢在茶叶中加入各种调味佐料,比其他各兄弟民族更加讲究茶的品饮艺术。

例如江、浙一带,人们最爱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茶叶极品。饮用这类茶叶,既要讲究茶叶外形内质,也要讲究水质、水温和茶具。就说龙井茶吧,按其产地不同,有“狮”、“龙”、“云”、“虎”、“梅”之别,尤以狮峰龙井为佳。水则有江、河、泉、溪之分,尤以矿泉水为佳。所以“龙井茶虎跑水”自古以来蜚声中外,脍炙人口。龙井茶也称“真善美”茶,品饮时,一般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并用溪水或矿泉水冲泡。泡茶时水温最好掌握在80℃左右,暖瓶要提得高一些,水自上而下冲泻入杯,就会使茶叶冲散浮立水面。此时杯内出现清汤绿叶,一旗一枪、亭亭玉立,如游鱼上下浮动,翔栩如生。杯口水汽如白鹤升起,冉冉而上,于是茶香四溢,沁人心肺。饮之,清香甘醇,再饮淡然,但饮过之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似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散全身,使人顿感身心愉快,精神振奋,“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现在,龙井茶已成为我国款待外宾的礼茶。说实在的,品饮龙井确是人生一大享受。君若不信,不妨一试。

至于小杯啜乌龙,那是汉族品茶艺术的又一个缩影。品乌龙要有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烹茶四宝”:一是玉书碾,实为扁形赭褐色烧水壶,显得朴素雅淡,二是汕头风炉,娇小玲珑,倒也别致;三是孟臣罐,通常是-只能容纳一两多水的茶壶,口渴时,一口可以喝它个‘底朝天’。不过,也有大似香瓜,小如早桔的。茶壶底下,往往还得树垫一盂,看去好生典雅古朴,四是若琛瓯,这是一种小得出奇的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仅能容纳四毫升茶汤,通常四只放在一个椭圆形的茶盘中。杯,盘、盂多为一色青釉,白底蓝花,饶有风味。这套茶具对收藏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少喝茶世家,也是茶具收藏家,往往一家茶具多至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的也不少见。

乌龙茶的冲泡技术和品饮方法也别具一格,一般先将茶壶,茶杯分别入盂,提起水壶,用开水一一烫过。尔后,在茶壶内放入半壶以上茶叶,冲入滚沸的开水至壶口,并用壶盖拨去表层白沫,当即加盖,以保其香。再用开水在壶外冲一下,以保其温。略等片刻后,提茶壶巡回将茶水注入并排放着的茶杯内。这样,可使每只茶杯内的茶汤浓度均匀一致。此时,请君千万别急于捧杯喝茶。按照喝乌龙茶的规矩,应先举杯送入鼻端,闻一下扑鼻的清香;接着是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品其味,果然舌有余甘。一旦茶汤入喉,口中“啧啧”作响,辨其回味,顿觉口鼻生香,润喉生津,“两腋生风”,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如此,边饮边冲,可连饮三、五杯。这种品茶方式,其目的不仅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

广东的“一盅两件”是名茶美点、相得益彰的另一种清饮艺术。广东人喜欢喝茶,而且嗜好坐茶楼,所以羊城茶楼特别多。许多酒家、饭店常加设早点茶座,连东方宾馆、胜利宾馆、白天鹅宾馆等也辟有茶厅。广东的茶楼和江、浙一带的茶馆不同,那里既有名茶又备美点,一日三市,尤以早茶为盛。早晨上茶楼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在羊城由来已久。若问其味如何,他们会洋洋得意地告诉你,“叹其一盅两件,人生一乐也”。

所谓一盅两件,就是一盅茶,再加两道点心。广东的茶楼、茶厅,茶座备有各色香茗和广式名点。茶有红茶、绿茶、乌龙、六堡茶、香片等;名点有干蒸烧卖、叉烧包、水晶包、虾饺,小笼肉包、牛肉烧卖、牛肉粥、鸡粥、鱼片粥、猪肠粉、虾仁粉肠,油条等。当你清晨梳洗出门,在匆匆上班之前,进茶楼占上一座,服务员送上茶具,当场给你泡上一盅好茶,你一边徐徐品饮香茗,一边从送到你面前来的大托盘中随心所欲点食几样美味可口的点心,如此这般,经济实惠,岂不优哉,美哉!你在假日随同全家老少,再邀请几位亲朋好友,登上茶楼,围坐在四方小茶桌旁,边饮茶边品花色点心,畅谈天南地北,国事家事,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岂不快活。

1981年以来,广州百岁茶楼之一的“太如楼”,“一乐也茶楼”等,还恢复了睽违长久的焗盅茶,顾客可以点选最爱喝的茶叶,配上焗盅茶具,慢饮细啜,品味传统香茗,加上几款精美小点,更加津津有味。茶点之余,搁手茶盅,面对知己,款款交谈,倍觉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汉族地区,茶类繁多。不同的茶,品饮艺术也各有特色。以上仅举几例,以示清饮雅赏之风尚。

最后,顺便提一下湖南的“擂茶”。在湖南省资江中游地区,人们喜欢喝擂茶,四季常饮,也常用擂茶敬客。所谓擂茶,就是把茶叶和佐料一起放入擂钵,用擂茶棍慢慢擂成糊状,然后加适量冷开水调成茶汁,贮于瓦罐内。喝时只要盛出几勺子,即可冲成一碗擂茶,讲究的再加入少量炒米花、炒花生仁或炸香了的芝麻,喝起来就更有香,脆、甜、凉的感觉。佐料一般以当地出产的黄豆,玉米、绿豆、花生、白糖等居多,也可根据自己爱好掺入其他佐料。擂茶制作简单,饮用方便,具饮料和食料之功,收解渴、充饥之效。劳动以后,工暇之余,喝上两碗擂茶,保你称心满意。

(七)日本的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隋唐以来,两国之间就已往来频繁。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鉴真和尚与日本的荣西禅师,是沟通两国文化的功臣,是传播友谊种子的良师。

在我国古代,茶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南方,可谓寺必有茶,教必兴茶,禅必饮茶。所以,荣西禅师两次留学中国,回到日本后,不仅传授了佛宗教义,而且致力于茶之宣传。他把《茶经》中的“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奉为圣言,着有《吃茶养生记》。日本人民称他为“茶师荣西”或“日本的陆羽”。荣西禅师在中国学习期间,也从事一些茶业的调查研究,并不断吸收我国茶叶文化的优点,把唐宋时代的“茶宴”、“茶会”、“斗茶”、“点茶法”,各种茶具以及“抹茶”的制造方法等逐渐传入日本,结合日本固有的文化艺术特长,道德风貌和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精神和饮茶艺术。

相传,日本在饮茶盛行时,有钱人家夸富斗豪要举行茶会,称为“茶楼寄”。平民百姓联谊谈亲,也要举行茶会,这就是“茶寄会”。至奈良时代,继荣西禅师之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把“茶数寄”品茶论质的优良传统和“茶寄会”的简朴形式结合起来,取两者之长,倡导了和美茶。和美茶以禅道为中心,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以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便形成了茶道。日本茶道有将近二十个流派。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是大众化一派茶道的创始人,号称弟子三千家。千家流派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日本人民尊称千利休为茶道宗匠。1980年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茶道“里千家”青年之船组织,就是千利休“千家’中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