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晋原来不风流
3741000000028

第28章 金陵王气黯然收(1)

序幕:争夺西陵

凤凰元年(272)秋,西陵(宜昌)都督步阐收到一封来自建业的征召令,不禁吓得魂飞魄散。

孙吴是个客籍政权,主要依靠南方大族和北方南迁大族的支持,豪族也因此享有一些特权,其中便有一项世袭领兵权。步阐镇西陵,也是接父亲步骘的班,惯例如此,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召我回去?

步阐的反应并不是个别现象。如今这年月,午夜梦回,估计东吴官员们的习惯性动作,就是摸摸自己项上人头还在不在,因为他们摊上了一个著名的暴君——孙晧。

东吴这些年的情况,可用四个字概括:同室操戈!宗室之间互相残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孙家人越来越少,最后,大家拥立了前太子孙和的嫡子孙晧。此人当年二十三岁,看起来才智精明,韬晦自守,应该能成长为一代明君。

但很不幸,这是个变态青年。

犯罪心理学中,有这么个说法,最初的受害者很可能变成后来的加害者,孙晧的情况正是如此。他本是堂堂正正的皇嫡孙。可十一岁那年,大祸临头,父亲遭废,不久就被活活逼死,家庭支离破碎,而他的仇人们,同样姓孙!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背负如此巨大的心灵创伤,世界观不颠覆才怪。什么骨肉亲情,什么君臣之义,全他妈的放狗屁!只有权力才是永恒的,得权者得到一切,失权者失去一切,甚至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界上。

即位仅几个月,孙晧便流放并追杀了拥立他即位的濮阳兴和张布(他还是孙晧的老丈人之一),夷三族,之后害死了上一任皇帝孙休的遗孀和两个大儿子,不久,他两个庶弟被歹人挟持造反,他又毫不犹豫了杀了弟弟和庶母。

满朝文武百官,也时刻生活在丢官、致残、流放以至死亡的阴影之中,剥脸皮的,砍脚的,挖鼻子凿眼的,溺毙的,赐毒酒的,花样百出。因为孙晧不相信任何人。

据我不完全统计,东吴先后被害的臣子,计有徐绍、楼玄、贺邵、王蕃、留平、韦昭等数十人之多,其余的无名受害者更是数不胜数。一般来说,皇上叫你,就等于阎王爷叫你了。

早在两年前,孙晧突然让何定领兵五千,奔赴夏口。当时的夏口督孙秀的第一反应就是,皇上来抓我了,跑!

孙秀带着老婆孩子和几百名亲兵,连夜逃到了晋国。当然,事后孙晧解释说,自己只是派何定去夏口打猎而已。估计没人信,孙秀这是跑掉了,如果没跑,谁也说不准这究竟是去打野味的,还是打人的。

孙秀到了晋国,不到一个月,便被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会稽公。水深火热中的吴国吏民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在北方,有一个香格里拉般的仙境——晋国。听说,那里的皇帝很仁慈,很体贴,那里的人民生活很幸福,很美满。

还等什么?能逃出生天的,赶紧逃吧。

步阐向晋廷归降了,随身还带着嫁妆——西陵。

司马炎立刻表示嘉奖,诏以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领交州牧,封宜都公。

此时,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驻守乐乡,同时都督西陵、信陵、夷道、公安等地。他听闻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派出左奕、吾彦,讨伐叛将步阐。

而晋国,也随之派出三路大军,前来接应步阐,这三路军分别是,荆州刺史杨肇,直接赴西陵会合步阐的守军;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向江陵;东监军徐胤领水军攻建平。

陆抗大将军听闻此事,给左奕、吾彦下了一道命令,停止军事行动,大家操起工具来,筑围,范围是西陵东北一线,从赤溪直到故市。大将军还特别着急,一天能派人来催三遍,筑好了没?筑好了没?筑好了没?

西陵诸将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几天前还催着我们急行军,这到了西陵,突然又不让打了,筑的什么围?

大将军莫不是急昏头了,可得提醒他一下。

于是,左奕、吾彦向陆抗提出了反对意见:我军士气正盛,应该抓紧时间攻城,我们敢保证,不等晋国援军开到,西陵就可以拿下。何必筑围,空耗士兵力气?

陆抗耐心做了解释:西陵据险城固,粮谷又足,城内的器械和守备布置,都是当年我亲自规划的,我还能不了解情况么?一时半会儿是打不下来的。

日子久了,等晋军到来,城里有步阐,城外有杨肇、羊祜等人,咱们岂不是成了奥利奥的夹心,两面挨挤?现在不修筑工事,到时候怎么办?

话说得很清楚,这泥水活儿,大家还得继续干。诸将一听,不免失望,屡屡表示,这西陵,未必就会拖入持久战,不打,怎么能知道呢?

陆抗叹了口气,好吧,就让你们试一试,明天不开工,大家打一仗,如果败了,都给我闭嘴,老实干活。

结果不出所料,“试打”失败,大家这下无语了,专心筑围。

围垒刚刚筑好,羊祜的五万大军已开到了江陵,而陆抗却点齐将士,准备开赴西陵。这江陵就白送给羊祜了?东吴将领们又一次迷惑了,纷纷劝阻。

关键时刻,不要怀疑领导的水平,陆抗这么做,是经过了周详的分析的。当然,史书上一句话带过了,咱们自己动手研究一下吧。

沿长江水,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排布着建平、信陵(秭归东南)、西陵,江水在夷道(宜都)拐了个弯,向东流去,到了江陵,再次向南,流经乐乡和公安。

其中,建平和西陵对东吴国防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这两地是吴荆州最西北的两个郡的治所,巫山和三峡就在其境内。建平郡西,紧贴着就是晋国的巴东郡。

晋国这次同时派徐胤攻打建平,绝非多此一举,一旦攻下建平,再得到西陵,就牢牢控制住了巫山三峡地区,这可是沿长江由蜀入吴的唯一通路。

一出三峡,天地可就宽了,诗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咏的就是出三峡后的全新景色。对东吴来说,这里是一把锁,一旦打开,上游的敌人趁江水而下,千里江陵一日还,无险可守!

所以,西陵是长江中上游最后一道防线,万万不可失去。只要西陵还在,东面的江陵还算处于腹地,纵然羊祜能攻下江陵,在吴军的包围圈中,他日后也守不住,何况江陵当时城固兵足,尽可以抵抗一阵子。

此外,西陵还起到扼制荆州西南山区少数民族的作用,西陵一失,人心浮动,这乱子可就闹大了。

陆抗暂时把江陵放到了一边,对羊祜来说,应该是个利好。羊祜在研究军事地理时,又发现了另一个利好。

当初,陆抗曾令江陵守将张咸筑起一个大坝,拦截江水,尽淹城北平地,以达到阻绝外扰内叛的目的。羊祜看着这片大水,灵机一动,水能载舟哇,何不利用这片水路,以船运粮,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兵者诡道,虚虚实实,羊祜拿定主意后,反而扬言道:我将破坝、退水,给步兵开条近路。

可惜,羊祜这次玩过了头,对方可是陆逊的次子,从小没少读兵书,更有多年实战经验,你是唬不住的。

一听羊祜要破坝,很好,陆抗捎信给张咸,令他速速把大坝扒了!大家一听,又疯了,再一次纷纷劝阻,陆抗再一次坚持己见。

陆抗赌对了,羊祜领兵到了当阳,就听说那片水已经没有了,只好用车子运粮,多费了不少力气。

杨肇的军队来到西陵时,陆抗早已做好了抗敌准备,让公安督孙遵沿长江南岸阻击羊祜,水军督留虑向西拦截徐胤,而陆抗自己则以前期筑就的围垒作屏障,恭候杨肇多时了。

两军还没正式开战时,一名叫做俞赞的吴军军吏,跑到杨肇处投降了。他比不上步阐,人家嫁妆丰厚,整整一座城,不过,俞赞还是带来了当下很实用的东西——吴军围垒的军事部署情况。

吴军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是夷人,也就是南方少数民族,这部分人由于文化语言、理解能力和训练水平的差异,战斗力差些,他们所驻守的区段,可以说是整个防线的薄弱环节。俞赞带给杨肇的,就是这些薄弱环节的具体所在。

陆抗心里清楚,内部人士叛逃,肯定会伴随着我方军情的泄露。干脆来个将计就计,他连夜调兵遣将,把夷兵和东吴精兵把守的区段,来了个大对调。如果杨肇有心占这个便宜,please,be my guest!

羊祜犯了心机太重的错误,而杨肇犯了头脑简单的错误。情报能不加分析,不假思索,就直接使用么?第二天,杨肇率军攻打那些“薄弱环节”,遭到吴军精锐猛烈打击,死伤惨重。

这次失败,伤了杨肇的士气,硬撑了十几二十天之后,他还是没从伤害中恢复过来,一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没办法,趁着夜深人静,跑吧。

考虑到步阐还在、西陵未收,陆抗放弃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打算,但这不妨碍再耍耍杨肇这个傻瓜,于是吴军把战鼓擂得山响,做出要追击的架势。这下把杨肇的部队给吓惨了,大家为了保证逃跑速度,纷纷脱下了碍事的战甲,一路狂奔。陆抗见状,立马派出一支小分队追上,杨肇军无心抵抗,一路败逃。

杨肇败走,西陵无望,那江陵也就没有必要打了,羊祜、徐胤便也撤军引退。陆抗对形势的估计丝毫不差。失掉外援之后的西陵很快被攻下,步阐及同谋将吏数十人被诛杀,皆夷三族。

夺回西陵之后,陆抗加都护(相当于当年的周瑜),无功而返的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免为庶人。

陆抗自此变成了东吴军队最高统帅,但他并不居功自傲,谦虚如常。你以为我要表扬他么?没猜对。

因为陆抗实在没什么好高兴、好得意的。这一仗,东吴虽然胜利了,但实际上却可以算是失败了。

江陵的大坝被毁了,确实破灭了羊祜借水运粮的企图,但大坝防叛御寇的战略作用也随之丧失了,再筑?不花钱啊,不累人啊?

步阐以及数十名将吏被杀了,东吴能够使用的人才又少了一批。西陵本来就是吴国的战略要地,还好拿回来了,不然,可以算是一败涂地。

而晋国虽然打了败仗,但清算起来,并有什么重大损失,大将也没有什么伤亡,仅杨肇免为庶人而已。羊祜遭贬,只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惩罚,甚至可以说是个勉励,事后证明,司马炎始终没有丧失对羊祜的信任。

所以,夺回西陵之后,真正忘乎所以得意洋洋的,只有孙晧一个人而已,兼并天下这个梦幻肥皂泡越吹越大了。

君子的较量

羊祜,泰山南城人,祖上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地方官。不过,羊祜家更有名的亲戚来自母家,比如外祖父蔡邕,阿姨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他亲姐姐羊徽瑜嫁给了司马师,是为景献羊皇后,后又升级为弘训羊太后。

羊兄身材修伟,美须眉,而且博学能文,口才上佳,但羊大胡子前半生的事业是坚持当待业青年。都说成家立业,羊祜在娶了夏侯霸的女儿之后,仍不愿参加工作,州郡接连几次征召,他都不去。曹爽当年征他,也没征动,甚至司马昭请他到大将军府工作,他也没去。

这么看来,青年羊祜是个不求上进的混混?非也。

他十二岁那年,也曾碰到一个老汉,夸他生得一副好相貌,六十岁之前,肯定能建大功于天下。

这次奇遇的真实性,我们不必去考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羊祜是有雄心壮志的,但他知道,时势不但能造英雄,也能毁英雄。曹爽征你,你能去吗?大将军征你,你就必须去么?一切都要等尘埃落定,没有必要参与混战。

不过,拒绝了司马昭的邀请之后不久,羊祜还是应朝廷之征,当了中书侍郎,时机需要等待,但也要稍微打点提前量不是?

入朝为官的最初几年里,羊祜非常低调。曹髦大搞儒学运动时,官员们大多献诗献文,羊祜没有参与,对获得好评或者恶评的作者,也一视同仁,谁也不得罪。曹奂继位后,羊祜更是觉得最好不要待在皇帝身边,请求出宫工作,当了个秘书监,管管文件。钟会得势,羊祜更加小心,从来没有得罪过他,以免惹祸上身。

一直到钟会被诛,局面稳定下来,羊祜这才结束了潜伏期,先是拜为相国从事郎中,与荀勖共掌机密,后又升为中领军,统领宿卫禁兵,这个位置表现了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对羊祜的充分信任,皇宫内外一旦有事,那就要靠羊祜来控场了。

不过,羊祜对爵位官职似乎不太感兴趣,武帝即位后,他一再推辞封爵,力求自己的职位处于贾充、裴秀等人之下。

因为羊祜真正的兴趣在于做一番大事业,如果功业未建,名爵先行,朝中肯定有人先盯上你了,那还怎么干事业?

羊祜后半生的目标很专一——平定东吴。在这件事上,他一直是司马炎的同志知己。

泰始五年(269),司马炎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开始了对吴作战的前期准备工作。

羊祜在荆州,办了很多好事。

首先是开设学校,让大家学习文化和先进道德思想,稳定民心。再就是下令释放吴军俘虏,愿回家的回家,愿留下的留下,听其自便。

接着,羊祜缩减了边境巡逻队,下岗人员一律去开荒种田,陆续开垦出八百余顷田地。荆州原先的军粮储备只够三个月,这么一搞,两三年后,羊祜积起了十年军粮。

西陵得而复失,让司马炎和羊祜都感觉到,虽然孙晧残暴昏庸,但东吴还是有忠臣良将的,陆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有他坐镇,荆州上游恐怕难以速取。

就在君臣二人反省这次的失利的同时,西北形势危急起来,司马炎的工作重心暂时转向了灭火工作。不过,东吴这边也未曾放松。

现在,两国争夺的焦点是荆州,精确地说,是吴国的荆州。当时,晋吴两国都设有荆州,今湖北省北部属晋荆州,而长江沿岸则属吴荆州。

而争夺荆州的斗争,其实就是羊祜和陆抗的斗争,这两位,分别是各自荆州的最高军事统帅。

首次斗智,羊祜输给了陆抗,不过,他并没有灰心,回到襄阳之后,总结失败原因,仔细研究对手,调整策略。

陆抗是忠臣,也是良将,这种人一般有三个特点:有道德,有风度,有能力,陆抗情况更特殊,他还有苦衷。

陆凯死后,陆抗接过了规劝孙晧的担子,曾提出十七条针对时弊的建议,可孙晧充耳不闻,陆抗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那么,能否从陆抗的几个特点中,找到击败他的突破口呢?

经过思考,羊祜大张旗鼓的向陆抗宣战了,这是一场攻心战、道德战、情操战。

羊祜在两国边境,不断开垦荒地,建立城池,营造出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气氛,不堪孙晧剥削的吴国边境人民不断跨过国境,前来归顺。凡是来投降的人,不论军民,都得到了羊祜的优待和安置,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两军对垒,难免有开仗的时候,羊祜每次都提前约定交战日期,并严格遵守,绝不搞偷袭。打完仗,羊祜还会厚葬牺牲的吴将,有时候,还特地活捉一两个,教育一番就释放,玩起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把戏。这么一搞,放回去的,很快就自己来归顺了。

有一次,巡逻士兵俘虏了两名误入晋境的吴国少年,羊祜款待了两个孩子,还派人护送他们回家。不久后,两位少年的父亲领着两大家子人,随吴将夏详、邵顗来降。

有时候,局部战争发生在吴国境内,羊祜就地割谷子作军粮,都计算清楚数量,用布匹偿还当地农民。每次去野外打猎,羊祜都严格限制地域,不许跨出晋地,有些野兽如果被吴人打伤,逃窜入晋,那还给人送回去。

这些行动,收尽了江汉、江沔地区的民心。

时间久了,陆抗也顶不住了,屡次公开称赞羊祜是君子,堪比乐毅、孔明。陆抗在任后期,生了一场大病,羊祜听说了,就差人送药过来。

大家都劝陆抗不要吃,万一里面有毒呢?陆抗坚持服药,说:“羊祜岂是下毒之辈?”当然,是不是药到病除咱不知道,不过里面确实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