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3734500000062

第62章 历史卷(7)

既然如此取名,大多数人认为洋葱是在外国传过来的。其实洋葱的产地是中国。

在新疆的西南部,有一座山名字叫做葱岭。葱岭得名的原因,就是岭上出产一种“玉葱”。据有关典籍记载,玉葱“大如鸡子,叶如葱,而内中空,味甘辛”。这种“玉葱”食用的部分是地下鳞茎。可见,在当时的新疆和甘肃,就有洋葱的种植了。

而这种玉葱叫做洋葱,是来源于日本。玉葱从印度和阿富汗流传到世界各地,最后流传到日本。由于是欧洲传入的,就起名为洋葱。当时玉葱也传入中国内地不久,于是就跟着使用了洋葱这个名字。

119/税是如何出现的?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来源。在夏朝就出现了税收的雏形,称为“贡”。在西周,征收的军事物资称为“赋”,征收粮食称为“税”。春秋的时候,税与赋合并。

税是由“禾”和“兑”组成,禾指粮食,兑是交换的意思。税收起初的意思,就是向国家缴纳粮食的意思。

后来,税收由缴纳粮食变为缴纳货币,其种类在不断的变化中。税收是取之于民,使用税收是使用民力;因而如何有效地利用税收,是当代各国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

120/古代人也退休吗?

世界各国都有完善的退休制度,这种制度保证了劳动力的更替,也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古代劳动人民是没有退休的,退休的只有官吏。在春秋时期,一种叫做“致仕”的制度开始出现,这就是最早的退休制度了。汉代时退休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官吏到了70岁,身体状况不佳,可以退休,退休后可以享受原来三分之一的俸禄。在汉代的退休制度中,对于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以后各朝,都建立了明确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待遇也有明显提高。官职高的人可以享受全部俸禄,官职低的也有半俸,还有田地养老。退休年龄也在明代提前到了60岁。

121/古人上班打卡吗?

古人肯定没有打卡机,不过他们也要记考勤。

考勤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早,但是有明确记载和考勤工具的是出现在清代。清朝的官吏实行坐班制,管理都在办公场所上班。渐渐地,官吏的惰性体现出来了。根据《啸亭杂录》记载,和珅等军机大臣自己设立办公地点,不和其他大臣一起办公。后来,很多大臣开始在家办公,成了“soho族”。于是,清政府启用了“画到簿”,官员的出勤率记载在上面,存入内阁大库。

咸丰年间,为了进一步规范官吏的出席率,出现了考勤的奖惩制度,规定对管理“核其勤情”,这是最早出现的考勤奖惩制度。

122/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我国的皇帝都实行厚葬制度,他们的陵墓也是我们今天的宝贵文化遗产。各国的皇帝都有陵墓存世,距离较近的明朝和清朝还有大规模的陵园。而元朝的皇帝则我们没听说有陵区,也无历史记载,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大规模的陵墓。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的葬仪与其他朝代不同。他们的皇帝驾崩之后,便将一颗完整的全木抛开掏空,放入遗体后刷漆,然后用黄金做成的箍固定住,在陵区内深埋,再用万马踏平,不封不树,这样后世就找不到他们的陵墓了。

不过后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他们的陵墓。成吉思汗陵的位置就长期是一个热门话题。

123/“同志”因何而来?

“同志”这个词最早在《国语?晋语》中出现,原文为“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思是志趣相同的人,后引申为有共同理想的人。

用“同志”来称呼人,出现在清末的维新变法时期。堂堂光绪皇帝自感危急,赐杨锐衣带诏,向维新党人求救,上书:“朕位即不保,命康与四卿南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后,各个政党都以“同志”称呼事业伙伴。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解放后,“同志”是广大人民之间亲切的称呼,体现了人民不分等级、亲密无间的关系。

现在,“同志”又有了其他的特别意思,特别是同性恋者。

124/古代也有三军,这三军是哪三军?

现在国家的军队,由陆军、海军和空军三军组成。而古代虽然有海军,但是肯定没有空军。

春秋时期,各国的设置是上军、中军和下军。楚国比较特殊,是左军、中军和右军,这种区分与部队的任务和布置有关。

秦统一中国之后,兵种日益丰富,已经不止三军了,但这种说法延续了下来,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125/新中国哪个军衔是空缺的?

1955年2月8日,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服役条例》。我国军衔共分6等、20级。

这六等分别为: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军士、兵。

元帅这等军衔分为两级:元帅和大元帅。我们所熟知的十大元帅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元帅就是毛泽东主席一人。可他坚持不当大元帅,所以这个军衔一直空缺。

126/风力分级是谁发明的?

现在天气预报都用级来表示风力,这个表示方式无疑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西方人发明这种表示方法,却是吸取了中国人的研究成果。

唐代有位天文学家叫李淳风,他是辅佐李氏家族取得天下的重要人物。关于他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但他提出风力的分级是有据可查的。他所着的《乙巳占》中,将风力分为8级,主要标准是依据树枝被风吹动的状态。

英国学者博弗在读了《乙巳占》这本书后,在此基础上将风力分为0到12共13等级,这个标准成为了今天的国际标准。

127/广东广西原同属哪?

古时广东、广西同属岭南,在各个朝代的行政划分中时合时分。宋代岭南设置广南路,这相当于一个广南“省”的地方,包括了今天广东、广西大部分地方。可以理解为广东、广西原来是共同属于一个“广南路”的行政区域,后来又将之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是广东、广西名称之来历。

128/古时的“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我们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看到“七尺男儿”这个词。我们知道,按照现在通行的长度单位来计算的话,一米等于3尺,也就是说“七尺男儿”足足有2米多,难道古代人都和姚明差不多高吗?

其实问题就出在长度单位的规定上。因为古代的“尺”与现在的“尺”是不一样的,古代一尺约合23厘米,而现代一尺等于33.3厘米,差别不小。所以我们常说的“七尺男儿”,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只是刚超过一米六而已,这个算是古人中比较常见的身高。而古人认为的标准身高是8尺,也就是1.82米左右。古代人身高普遍和现在人不能比,所以常见的七尺男儿其实并不算矮的了。而身长9尺半的关羽,也就是有2.18米,就算在现今也是相当的高了。

129/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中国人吗?

我们常听说的用于确定地球经度和各地时刻而诞生的本初子午线,实际上就是一条用作参考标准的子午线,而子午线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世界上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而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中国唐朝的僧一行和南宫说等人。他们通过在今河南省境内选定一条子午线上的13个地点,测量夏至的日影长度和北极的高度,测量出子午线长度为351里80步,比现代测算稍长。不过这是世界上对子午线最早的测算,在当时普遍相信天圆地方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果。

130/最通用的宋体字是奸臣秦桧发明的?

在中国的各种字体中,会根据不同风格以书法家的姓氏来命名,比如楷书中的严(真卿)体、柳(公权)体等。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宋体字,是以朝代来命名的。这是为何呢?

因为,宋体字的创始人正是南宋大奸臣秦桧。他虽然历史名声很差,但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他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却由于名声太臭,就没有将之命名为“秦体”,而是用这个字体起源的朝代宋代来命名。

发展到今天,宋体字已经是印刷时使用最广泛的字体,它字形方正,整齐均匀,非常适合印刷、使用,也便于人们阅读。

131/汉武帝年轻时是个小混混?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是个破皮无赖,这点可能会遗传。

汉武帝是和秦始皇并列的伟大君主,但他在年轻时,却没有一个伟大君主的做派。那时,他经常聚集一批无赖子弟,逐兔射鹿,远游嬉闹,肆意践踏庄稼,百姓无不切齿痛骂。

有一次,汉武帝盗用姐夫平阳侯的名义在外面胡闹。地方上的官吏前往劝阻,武帝的随从甚至想鞭打地方官。官员大怒,率人将几位恶少扣留。最后,武帝亮出信物,才得以脱身。

成人之后,汉武帝展现出了帝王的雄才大略与远见卓识,开疆辟土,创下一番伟业。但是史学界同样存在对他生活奢侈、滥用酷刑、盘剥百姓的批评。

132/人们为什么要握手?

在很多正式的场合,人们见面和道别时都要握手示意,这是一种友好的象征,这种习惯来自于古人的狩猎行为。

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以狩猎为生,这个猎物有时甚至是人,当时的人经常遇到其他人的袭击。于是在遇到陌生人时,人们都存着戒备之心在远处对峙,如果没有敌意,就伸出右手,手掌张开,手心向前,表示自己手中没有石头或者武器。这时人们走近对方,摸一摸对方的手心,表示友好。这种友好的表示一直延续下来,就是今天人们的握手。

133/为什么会有人被灭“十族”?

在中国传统的亲属关系中,最多也就是九族。为什么会出现明朝学者方孝孺最终被皇帝诛灭“十族”的情况呢?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忠心不二,也是当时的着名学者、思想家。在“靖难之役”期间,不论如何威逼利诱,他就是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为了惩罚他对建文帝的忠心和对自己的宁死不从,朱棣不但残忍地将其杀害,还史无前例地将其门生故旧也算作一族全部杀掉,造成了这次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一共被处死873人,行刑就达7天之久。

134/“正”字记票起源于什么?

曾经长期非常方便的“正”字计数,最初起源于戏院,是由几十年前上海戏院中的账房先生们记“水牌账”演变来的。

清末明初时,上海的戏院称为“茶园”,那时并没有门票,只由戏院中的服务员在门口招徕客人,并将其领入座。每领座满5个客人,记账先生就会在类似黑板的“大水牌”上,写出一个“正”字在该服务员名下,稍候由服务员去计数并收费。

门票开始使用后,在戏院人们就不用这种方法计数了。但这种记数方法却被百姓们看中,并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其他许多领域。

135/金在古代指的是什么金属?

在“一字千金”、“一诺千金”、“千金难买寸光阴”等成语中的“千金”,指的不是一千斤金子,而是黄铜。

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而最好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贵金属。在很早的古代,黄金的产量非常低。这种过于昂贵、稀缺的金属,只有王侯贵族才有实力使用,根本没办法进行流通。而黄铜在当时也是一种很贵重的金属,产量又比金子大很多,价值又高,于是黄铜就作为了社会广泛流通的贵金属货币。

而“金”一词原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的一金是20两,汉代时以一斤(16两)为一金,一金就是1斤黄铜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产量上来了,才取代了黄铜成为贵金属货币。

136/做生意的人为什么叫商人?

在中国古代,周朝灭掉了商朝,把在商朝国都殷的百姓迁到了洛阳。由于是他们的前朝人,周朝政府认为他们低人一等,便不分给他们土地。这些商朝遗民迫于生计,只能四处奔波做买卖。所以,做生意的人就被称为“商人”,而他们从事的职业被称为“商业”。后来,商人逐渐赚到了大钱,周人也做起了生意,但是商人的称号已经固定了下来。

137/有留学生,那有还学生吗?

确实,真的有还学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留学生的。

留学生起源于日本。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近现代,日本学习欧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而在古代,他们学习的对象是中国,最为频繁就是唐代,当时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并向中国朝廷示好。遣唐使会带来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遣唐使回日本后,一部分学生在中国潜心学习多年,回国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他们就是留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快速地学习中国的知识,然后和遣唐使一起回国,将学到的东西带回国内。

现在看来,还学生有点像出国考察的性质。

138/中国曾有过女海盗吗?

想起海盗就想起骷髅旗,想起那些活跃在欧洲和加勒比海的传奇或罪恶的人物。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明朝的倭寇。其实在中国也有不少着名的海盗,而且还有女性。

这位传奇人物人称秦夫人,明朝人,她有6只船,其手下骁勇善战,与朝廷的舰队作战屡败官兵。当朝皇帝莫可奈何,只好求和,答应只要他们不再做海盗,接受招安,就发给他们可观的俸禄。但秦夫人没有答应,也许是习惯了绿林的生活,一直到死,她都是海盗首领。

139/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并且是唯一一个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可为何着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会将“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的称号算在另一个人陈硕真头上呢?

事实上,陈硕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女皇帝”,因为她是唐高宗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这个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女中豪杰,曾率众起义,并自封为“文佳皇帝”。虽然她最后被镇压了,但回顾中国历史,领导农民起义、又称皇帝的女性确实只有她一人,这样的壮举使她比很多男性领袖更有魅力。翦伯赞也是因其开天辟地般的壮举,而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140/和珅的家产究竟有多少?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战败赔款告终,赔款数额多达2亿3千万两白银,是日本当时年度财政收入的4倍,使之历一战而成为亚洲的暴发户,也使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只能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而中国古代最大、最富有的贪官和珅,其家产却3倍于数目已经惊人的甲午战争赔款。和珅财产的具体数目已经难以知晓,但据专家估算,仅嘉庆帝从其府上查抄的赃款、赃物,就已经价值近8亿两白银。

141/慈禧曾经全世界“宣战”吗?

1900年,做了无数丧权辱国决定的慈禧太后,竟办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向全世界宣战。慈禧在宣战诏书中说道:“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让人匪夷所思。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首先,她只是向西方几个主要大国“宣战”,而非真的全世界;那份诏书实际上只是一种战争动员令,而不是外交意义上的宣战书。另外,在实际的战争中,双方根本一直没有互相宣战,也没有断绝外交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宣而战”的情况。

142/中国历史上最大面额的钞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