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3734500000044

第44章 文化卷(4)

我们常用猴年马月来泛指未来漫长的未知岁月。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同样,凡是马年,也必有一个月是猴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但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描述为猪年狗月、鸡年兔月。那这个词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很多专家认为,这个词来历无从考据。而复旦大学中文系着名古汉语专家骆余明教授表示,这个词很有可能是“何年嘛月”的谐音慢慢发展变化而来的。

35/究竟什么是“白皮书”、“红皮书”、“蓝皮书”和“绿皮书”?

在新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某组织通过某某会议、或是某某机构通过研究发布了各种“X皮书”,白、红、蓝、绿皮,让人头晕眼花,摸不着头脑。其实,什么情况下发布什么“X皮书”是有固定规范的。如果我们了解它们的功能和历史,就不会感到疑惑了。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用于官方文件时,主要指英国议会的《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另一种也称为蓝皮书的,是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使用它的主要是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而绿皮书,是与红皮书相对应的,是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36/“跳槽”原是什么意思?

跳槽在今天是一个太经常用到的词了,尤其是经济危机中,被炒跳槽的人突然增加不少。熟料这个词原来是旧上海的妓院行话,它最初的意思是指嫖客丢弃原来的妓女另结新欢。在旧社会,嫖客上妓院被比作“(马)吃草”,喜新厌旧的嫖客们经常“跳槽”寻求新鲜感。这个词流传很广,在清末的小说中频繁地被使用,逐渐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最初的来历了。

37/“出局”一词最初是青楼用语吗?

我们将被淘汰称作出局,它最初也是一个青楼用语,专指嫖客花钱,把妓女接出妓院,送到自己家里或者其他隐秘的地方过夜。这在清末民初期间,算是上流社会的社会方式。

38/灰姑娘的水晶鞋真的是水晶的吗?

玻璃鞋很美,晶莹剔透,可是坚硬的玻璃鞋如何穿在脚上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中世纪。17世纪时,法国作家查尔斯?佩罗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重新创作,使这个故事最终成型。除了《灰姑娘》,《小红帽》和《睡美人》也是他的大作。

在中世纪,灰姑娘的鞋子是“vair”(松鼠毛),而佩罗把这个词听成了“verre”(玻璃),于是就将错就错,把这词改成了令人更熟悉的“玻璃”。“vair”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广泛用于装饰和衣服衬里的松鼠皮毛。

不过,玻璃鞋确实比松鼠毛鞋更浪漫一些。

39/小提琴的琴弦是金属的吗?

尼龙和金属都可以用来制作小提琴的弦,但是在1750年之前,所有小提琴的琴弦都是用羊肠制作的。

14世纪,在意大利靠近佩斯卡拉的萨勒村中,一位名叫伊拉斯莫的马鞍师傅,无意之间听见在吹动悬挂的干羊肠时发出了柔和的声音。由于羊肠成为了制作小提琴琴弦的最好材料,带体温的羊肠剔除脂肪,在水中浸泡揉搓,选择最好的部分再进行深加工,就制出了琴弦。

萨勒村的琴弦制造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长达600年。目前,虽然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发烧友认为,羊肠琴弦能弹奏出更优美的音调。

40/最早的长篇小说出现在哪里?

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出现在日本,这部作品叫做《源氏物语》,由女作家紫式部于11世纪初写成,共分54卷。

“物语”是故事的意思,是日本的一种小说体裁。《源氏物语》又名《源语》,描写与皇子光源氏有关的故事,主要是爱情纠葛。

在明代中期,中国出现了很多有极高艺术造诣的长篇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但是比《源氏物语》晚了几百年。

41/张爱玲是世界上搬家最多的人吗?

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似乎是夸张,因为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可以确信,晚年张爱玲即使不是每天都搬家,其搬家频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

这是一种强迫症的行为。中外历史上很多杰出的人都有一些强迫症,对跳蚤的敏感一直伴随着张爱玲的晚年。

42/为什么弦乐器被称作交响乐团的心脏?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很多音乐体系中,几乎所有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它又被称作现代交响乐团的心脏。这是为什么呢?

在交响乐团中,弦乐器组基本上占满舞台的前半部,它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数量上就占有绝对优势,人数占到整个参演乐队的60%-70%。

它的数量最大,也是因为其绝对重要的作用决定的。弦乐器组音域宽广,容易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变化;在演奏悠缓长音时,也不用像管乐器组一样经常换气;另外,弦乐器的音色格外温暖,富于表情,最适合表达人的复杂感情和内心体验。

事实上,虽然交响乐团需要各种乐器通力合作,但弦乐器凭借其自身特色,自然成为了组成整个交响乐团的基础,被称作“心脏”也是在强调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3/《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取外国名字?

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杰出的作品之一。他笔下的阿Q,入木三分地讽刺了旧中国的种种时弊。阿Q的形象和他的精神胜利法,都牢牢地被读者所铭记。

阿Q的故事发生在清末与民国的动荡时期,阿Q本人也是中国人,为什么叫外国名字的呢?

原来,字母“Q”字就像一个人脑后留着一条小辫子,正是清朝的发型。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命名,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犀利笔锋下的幽默风趣。

44/“京剧”是北京的戏剧吗?

京剧不是发源于北京地区的戏曲形式,而是多个地方的戏曲形式在北京互相影响、杂糅、合并而形成的。

清代,北京成为了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由于王族和八旗子弟的需求,作为娱乐产业内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昆曲、秦腔、戈阳腔、汉剧等地方戏曲,在北京经过了长期的演化和互相影响,徽剧在此基础上融汇各家精华,并结合京腔,最终形成了我国的国粹——京剧。

18世纪后期四大徽班的进京,被认为是京剧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而四大徽班进京的推动者,是旧中国封建皇权的代表——乾隆皇帝。

45/墨色以什么颜色为最佳?

中国画的用墨是很讲究的。那鉴别墨的好坏都有什么标准呢?第一个是看墨锭是否细腻滋润,另一个就比较少人知道了。一般我们都会认为水墨画就是黑白画,那自然乌黑的墨色是最好的,其实不然。最好的墨是泛蓝或紫玉光泽的墨锭,黑色的次之,而泛青光、白光、红黄光的为最劣。然后再辨别墨的气味。好墨闻着没有香味,但在磨墨时能发出一阵阵芳香气味。

46/“七月流火”是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吗?

“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七月的暑热如火,但其实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用。要知道,《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天气渐凉,该备寒衣了,那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

原因还要从其来历说起。三千年前历法尚未完善,人们要靠观星来指导农事。夏末正南方天空会出现一颗叫“大火”的红星,即天蝎座里的心宿二,这在农夫们的经验中就意味着夏去秋来,要开始忙碌秋收了;一段时间后,“火”日渐西移下坠——也就是“流”,直至有一天完全看不到——这个过程被称作“七月流火”,表明暑气已退,寒气将来,所以才有下文的“九月授衣”;而且,“七月”实际上是农历七月,差不多是公历的8、9月了。

47/为何称禅林住持为“方丈”?

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见将禅林寺庙的住持或是出家的师父称作“方丈”,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古时印度寺庙的僧人大多住在一起,而僧房大多是一丈四方之室,故称之为方丈室,后来慢慢演化为指住持的居室,今天就成了对禅林住持或师父的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48/“见义勇为”是孔子说的话吗?

我们现在一直提倡崇敬的见义勇为,其实在古代就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的一部分。比如在很多小说里,都花大笔墨勾画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的侠士义士。其实,这是中华民族提倡的精神。很好理解,因为它最初是由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说:见到合于道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这早就暗含在我们社会的儒家思想主流里了。

49/“五彩缤纷”究竟是什么颜色?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三原色是红黄蓝,但为什么我们却经常使用“五彩缤纷”来泛指各种颜色,而不是“三彩”缤纷呢?在我国,古时候并没有对三原色的分析界定,我们的“五彩”实际上指代的是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其实“五彩”和我们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木、金、火、水、土是一一对应的,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并不是对颜色进行细分界定而形成的词汇,更多的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来的。

50/“荤”是指肉食吗?

“荤”其实是蔬菜。通常认为“荤”就是指肉食,荤菜指的就是用肉类做成的菜。实际上,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误会,“荤”和肉无关。

“荤”指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经常说的“五荤”包括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佛教徒禁止吃荤,就是指的这些有特殊味道的东西。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吃过这类食物的时候,嘴里会有刺激性的味道,然后再诵经或者祈祷,会对神明不敬。

之所以会将荤误认为肉类,是因为戒荤作为佛教的戒律传到中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演变,出家人禁止吃肉,而其他人发现和尚不吃肉,由得知他们“戒荤”,便将肉和荤联系起来,时间长了就成了普遍接受的习惯。

51/道教可以吃肉吗?

道教分为很多派别,他们有相同的信仰,这点和佛教类似。在吃肉这一点上,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规定。

正一派是道教中的一支,这个派别的教徒不但可以吃肉,也可以喝酒,还可以结婚。他们所吃的肉被称为“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这点来源于教徒不杀生的信条。

但是,所有道教徒都不吃雁、狗和乌龟的肉,这三种肉被称为“三厌”,厌是不忍心的意思。就是说道教徒不忍心吃这三种动物,原因是雁有夫妇之伦,狗有保护主人之忠诚,乌龟有忠君之意。

52/“八戒”是和尚的戒律吗?

在古典名着《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它原本是天蓬元帅,唐僧根据佛教经典中的“八戒”为其取名。那“八戒”指的都是那些呢?

八戒并不是僧侣的戒律,而是为在家的佛教徒制定的戒律,包括:不偷盗、不杀生、不淫乱、不饮酒、不妄语、不睡高广大床、不化妆、不看歌舞,过午不食。佛教的戒律很多,出家的僧侣较为严格,而在家修行的俗家弟子做到上面的八戒也实属不易。猪八戒在《西游记》的故事里就屡次犯戒,而且出现很多滑稽的场面。

53/“敖包”是蒙古包吗?

《敖包相会》是我国一首知名的民歌,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描写的是热情的蒙古人们在蒙古包前欢庆的热烈场面。实际上,敖包并不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住的一种帐篷,而敖包是一种类似于边界标志的东西,一般是一堆石头或者土堆。

敖包是成吉思汗征服蒙古部落的产物,起到的是界标的作用。后来敖包变成具有了宗教色彩,经过敖包的人会在上面放上一块石头,并祭拜它;所以现在很多敖包上面都有一根高高的杆子,然后挂着不同颜色的布幡。

如今“敖包会”成为了蒙古人民的习俗,人们向敖包祭祀,祈求神的庇佑并举行庆祝活动,晚上青年男女在敖包前幽会。这就是《敖包相会》歌唱的情景。

54/“定心丸”真的存在吗?

我们为某件事情而紧张时,如果有人漂亮地将事情解决,我们就是说为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熟不知,定心丸真的是一种药。

在明代的军队中,为了使士兵的心神安定,面对残酷的战争,我国的国粹——中医在此就发挥了威力,一种叫做“定心丸”的药品在军中开始配备。定心丸是由硼砂、甘草、沉香、雄黄、辰砂、木香等中药构成,这些中药都有安神和解毒的效果,因此确实有很好的稳定心神的效果。

后来这种药品逐渐消失,而定心丸的比喻却逐渐流传了下来。

55/“东道主”为什么用来形容主人?

无疑,这是一个中国的典故。

春秋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春秋时期留下了一个着名的成语,就是“秦晋之好”。秦国和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军事强国,这两个国家的君主通过联姻与互相扶持,建立了的很好同盟关系。但是,国家间之的利益冲突,也带给这个联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公元前630年,“春秋五霸”中的两位晋文公和秦穆公率领的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的都城。由于军事力量的悬殊,郑国决定离间秦晋联军。于是,郑国的使者拜见秦穆公说,郑国地理位置夹在秦晋之间,而晋国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控制郑国,郑国忘了只对晋国有好处,如果郑国不亡,秦国以后出兵,郑国可以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地理位置上,从西向东分别为秦、郑、晋)盛情款待。秦穆公听了觉得有理,就单方面退兵。晋国无奈,只得跟着退兵。

这个历史事件,使“东道主”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也给着名的秦晋之好埋下了最终破裂的祸根。

56/“法西斯”刚开始就是个邪恶的词语吗?

“法西斯”一词起源于罗马,在拉丁文中意为“束棒”。故名思义,“法西斯”是由一束棍棒捆束而成,中间插入一把利斧,其实就是由棍棒和斧头结合而成的一种武器。这种武器由罗马执政官的侍卫所持,是一种权利与威仪的象征。这种武器也用来惩罚犯下严重罪行的人,先用棍棒击打,再用利斧将其斩首。罗马的执政官多有雄才,而受人尊敬,因此“法西斯”实际上是执政官权威的象征,有些神圣的意味,而并不是一个恐怖的字眼。

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独裁政党借用了这个象征,将自己命名为“法西斯党”,使这个词蒙上了罪恶。

57/“达赖”和“班禅”都是什么人?

“达赖”和“班禅”都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一种称号,这种称号是通过转世的形式代代流传的。目前,班禅已经传了13世,而达赖传了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