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3734100000035

第35章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河北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冯会玲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一种图形的变换。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旋转和性质,使学生认识旋转,探索性质,体验变换的理念与思想,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强,善于互相交流,但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旋转的概念

(2)探索旋转的性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感知数学美。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

①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

解决策略: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认识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随后让学生找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并整理得出旋转概念及三要素。

②探索旋转的性质。

解决策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展示旋转变换,让学生找出旋转前后的图形的特征,在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中归纳得出性质。

难点:找准旋转变换关系。

解决策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使抽象的图形变换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感受旋转

以张丹张昊在都灵冬奥会上的花样滑冰为情境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对于旋转现象学生只能想象,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美。

环节二:认识旋转

常规教学中,难于解决学生习惯于顺时旋转的思维定势,难以把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

所以,我借助几何画板来操作:

1将荡秋千抽象成点的旋转(主要体现顺时旋转)。

2汽车的雨刷抽象成线段的旋转(主要体现逆时旋转)。

3钟表的指针抽象成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点、线段、图形的旋转抓住旋转的特征,从而得出旋转的概念,为下面性质的学习打好基础,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环节三:合作探究归纳新知

在探究旋转中心在图形的顶点上、在图形上、在图形内、在图形外,这四种情况时图形旋转性质。

对于旋转中心在图形的顶点上的特殊情况,学生便于操作,对于后三种情况学生操作出现了困难。

这时我借助几何画板进行演示操作,为了让学生观察更直观,我还设计成了追踪点的形式,计算出旋转角的大小、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通过学生观察更容易得出结论,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随着探究问题的深入,学生不仅体会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而且很容易体会到旋转的性质,使这一教学环节得到进一步升华,为后续学习画图奠定了基础。

环节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巩固性质

学生观察三菱车标、四叶风车、五瓣紫荆花的旋转过程,延伸至多个基本图形的旋转,得出两个基本图形间的旋转角的度数的规律。

设计说明:问题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易于揭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加强。

2.应用性质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课件演示这一旋转过程。

设计说明: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从而突破难点。

环节五:课堂小结(略)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环节六:布置作业

设计说明: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眼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几何画板和动画演示变换图形,引导学生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数学思维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