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主动赢得一切
3730200000024

第24章 积极主动奋发图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

梭罗说:“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意志薄弱难成大事,一个人要想成功,把失败写在背面。就必须拥有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意志薄弱难成大事

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坚强的意志对于人生有着极大的作用。莎士比亚的“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园圃,我们的意志就是这园圃的园丁。无论我们插蓖麻,种莴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育一种草木,或者使全园万卉纷呈,或者让它荒废也好,或者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权利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名人视线

拳王是怎样的炼成的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当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气之力了。

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存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

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片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坚持!成功出自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阿里坚持到胜利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中的又一个传奇。

不管你是上苍的宠儿,还是人世间的幸运儿,你的一生都不可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有一天不幸叩响了你人生的大门,譬如,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突然病魔缠身,突然生意破败,你怎么办?怨天尤人,号啕大哭甚或抛弃生命,那你就是一个弱者。你应该“临危而不惧,遇变而不惊”,应该沉着冷静,不灰心、不气馁,以超然之毅力、坚韧之意志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并战胜困难!

? 毅力也称意志或坚持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来。”安格尔认为:“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这些都说明了毅力的重要性。这正说明了“成功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我们在那些表面上“不可能”的困难面前却步不前,是否就是因为缺少了福格的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呢?

狄更斯认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富兰克林认为:“唯坚忍者始能遂其志。”马克·吐温则认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从这些伟人、名人的格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毅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人生道路到处布满了荆棘,有着各种各样的挫折。走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具备坚强的意志,那么意味着你难以成就大事,你的一生只是平庸一生。如果你有坚强的意志,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会停下来,跌倒了爬起,再跌倒了再爬起。就这样,你获得了真正的人生,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坚强的意志是心理支柱。对于人来讲,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成了一具无生命的躯壳,一个临死的灵魂。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坚强地去面对,去拼搏,这样就会像阿里一样获得真正的人生和成功。

?那么,该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呢?很简单,只要你确定人生的目标,专注于你的目标,那么你所有的思想、行动及意念都会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坚强的意志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你必须具有坚持把工作完成到底的能力。它是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的一种象征,这也是你发展成为别人的领导者并赢得卓越的驾驭能力所必需的一种个人品质。实际上,意志力是与勇气紧密相关的,当事态真正遇到困难时你所必备的一种坚持到底的能力,是需要跑上几公里还得具有百米冲刺的能力。它也可以被认为是需要忍受疼痛、疲劳、艰苦,并体现在体力上和精神上的持久力。

意志是你在极其艰苦的精神和肉体的压力下长期从事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力,它是需要你长时间付出的额外努力。那是需要你大口呼吸的时刻,而且它也是一种你想具备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所必须培养的重要的个人品质。

成功维他命

意志力从何而来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体器官对决心的服从,正说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毅力呢?

1.强化正确的动机

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崇高的人生目的激发出坚韧的毅力。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 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

2.从小事做起

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锻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 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 也能使人大困难之毅力。

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懒觉,那不妨来个睁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 ,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 今日毕”作为座右铭;有的人碰到书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强迫自己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只要天天强迫自己坐在书本面前,习惯总会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从自己做对的,因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 ,任何意志性的行动也是共生的。事物从来相辅相成,此长彼消 。从小事情就可以培养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3.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

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当然人的兴趣有直观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但两者是可以转换的。例如:有的人对学外文兴味索然,可他懂得,学好外文是建设四化的需要,对这个需要,他有兴趣 ,因此他能强迫自己坚持学外文。在学的过程中,对外文的兴趣也就能够渐渐培养起来,这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他坚持学外文 的毅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 、某项工作发生内在的稳定的兴趣,那么,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 不觉来到他身边,也就成为十分 自然的事情。

4.由易入难,既可增强信心,又能锻炼毅力。

有些人很想 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终的干完但往往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难以为 继。对毅力不太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 这一目标穿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易入难的原则。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柯达的话看来对于我们干其它事情,也会有启发的。

要成功,勤奋是关键

只有无止境的追寻,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境界,领略无限风光。即使天生愚钝的人,只要真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要笨鸟先飞,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名人视线

不惜力者有人敬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回家。他本想在家乡找一个帮工的活儿,挣些钱补贴家用。但他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找到,不得已,只好背井离乡,到了粮食集散地嘉义,在一家米店当了小工。

一年之后,王永庆已全部掌握米店经营的奥妙,于是他让父亲给他借来200元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很小的米店。开始时,因他的米店铺面小,地处偏僻,又没有知名度,因而很少有人光顾他的米店。为打开销路,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钱,唯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王永庆就以此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改善米的质量,筛簸米中的砂石、米糠,使自己的米纯净质优。同时,王永庆还改善服务质量,不但送米上门,而且还放米进缸,帮顾客腾清、洗刷米缸,把新米放下层、陈米放上层。他做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认真,就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有时候让顾客都很受感动。另外,王永庆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载了顾客家米缸的容量、人口以及月用米量的多少等,他估计该顾客米快吃完时,就主动将米送去。这样,时间一长,人们都认可了王永庆的米店,说他的米店质量优良,服务周到,信誉最佳。于是,他的米店生意兴隆起来。

王永庆开米店之初,每天只能卖一包米,一年后每天可卖十几包。他挣的全是辛苦钱,利润非常低,每包米只能挣一毛二分钱。

稍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开了一个碾米厂。因他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碾米厂,其设备、经验都比他优越,但王永庆以勤补拙,每天早开工晚收工,比日本碾米厂多开工四个半小时。这样,他的碾米厂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嘉义米行中有口皆碑。永庆米行在嘉义20多家米行中排在了第3位,而他隔壁日本人的米行排在第4位。

抗日战争期间,因粮食实行配给制,王永庆无米可卖,于是转行经营木材。日本投降后百业待兴,王永庆经营的木材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到1946年,他积累的资本已达到5000万元台币。

在20世纪50年代初,王永庆开始经营塑胶产业。他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塑胶产业中获得了令世人震惊的业绩。根据台湾《天下杂志》的调查,王永庆开创的台塑集团已是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拥有员工近7万人,营业额近3800亿元新台币;台塑集团六轻厂完工投产后,乙烯产A将超过日本、韩国的各大厂家,居亚洲第一,跻身全球十大厂之列。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王永庆,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由此,王永庆还获得了“胶塑大王”的美誉。

1975年1月,美国圣约翰大学赠给王永庆荣誉博士学位,他在仪式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己之不足。”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碍。”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战胜遗传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点。天资聪敏者的优势,往往只在某个方面。而所谓素质差,也仅仅是指某个方面。只要进行反复训练,勤奋努力,就能消除这方面的差距,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勤能补拙。

“不惜人力有人敬”。只要你不投机取巧,只要你辛勤工作,你一定会达到光辉的彼岸。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出,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否获得成功,智商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不少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智商其实并不高。他们的成功,主要靠后天的勤奋努力。爱因斯坦说:“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这句话,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你也许还是觉得光凭勤奋,不一定能够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因为你不是天才。其实不然。真正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是勤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文学家高尔基也明确指出:“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威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未必是“千里马”,但是可以通过“老黄牛”精神,取得一样惊人的成绩!所谓“千里马”,古人称为“千里足”,是指一种灵活快速、日驰千里的良马。人们常常也用它来比喻聪明才干,尤其指智略干练的王佐之才。这种才干的确是人们建立功业的宝贵条件。所谓“老黄牛精神”,主要就是指刻苦奋斗精神——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牛劲”。正是这种“牛劲”,使人们能够在艰巨的工作中,永远坚定乐观,开拓前进。我们不一定都有“千里马”之才,但是,勤能补拙,老天也会被感动的—甚至就像丑小鸭可以成为白天鹅一样,甘心不断磨砺自己的老黄牛,也终于有一天会成为千里马!

所以,成功没有捷径。聪明才智不可恃,点滴累积才是成功的要诀。笨鸟先飞早人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蝉联三次世界篮球冠军的天才教练蓝帕第有一次说:“任何一位顶天立地、有作为的人,不管怎样,最后他的内心一定会感谢刻苦的工作与训练,他一定会衷心向往训练的机会。”

成功维他命

勤奋工作的三条路径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总有回报。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享受到工作中的乐趣。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勤奋学习和工作的典范,可以说他们对工作都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1.视工作如生命

普通人一生的1/3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就如伴侣一般形影不离。工作就是我们的一部分生命。如果你热爱生命,那么你也要热爱你的工作,当成生命一样来爱。

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工作成就与其对工作的痴迷程度是成正比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定不能有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的想法,而是应该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不懈追求,把工作视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而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工作时要想工作、干工作;业余时间也要思考工作,谋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佼佼者,从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