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3730100000027

第27章 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

天津的一个记者忽发奇想,做了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他肩扛了一架数码照相机,镜头对着后面,在天津最热闹的大街上走了一圈,边走边拍。结果怎么着?拍下了很多面孔——各种各样的表情都有,可就是没有一张脸是微笑着的!

居然没有一张脸是微笑着的!一个也没有?

我以为是这位摄影记者的夸张,抑或取景有失偏颇。于是,自己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上走了一圈,还真别说,几乎也看不到一张自然微笑着的脸!

我很是惊讶,怎么天津人都不会微笑吗?上海人也不会微笑吗?中国人都不会微笑吗?

尽管是我亲眼所见,但我还是说服不了自己。

前几天,一个德国朋友来上海旅游。他在上海滞留了10天,临走时,我征求他对上海的印象,德国朋友直言不讳,说上海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上海人不够热情。我问他何出此言,他回答得倒也干脆:上海人在公共场所碰头时没有人是微笑的,更不用说打招呼了,哪怕是礼节性的招呼,哪怕是住在一幢大楼里的居民、哪怕是门对门的邻居在一架电梯里遇见时!

原来如此!

别人说服了我——中国人不会微笑,至少上海人和天津人不会(轻易)微笑!

在欧洲,德国人是被几乎整个欧洲的人认为比较冷酷的,他们虽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却是不如法国人那么随和,西班牙人那么热情,英国人那么大方……但到了中国,到了上海,我们上海人却被欧洲人公认为冷酷的德国人评价为:“上海人不够热情!”

幽默是人生的味精,微笑是生活的鲜花。没有味精,人生枯燥;没有微笑,生活萎靡。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面部神经绷得那么紧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缺少微笑呢?

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上海人、中国人没有感恩的心情,而感恩的心情是微笑的催生剂。

外国人来到中国、来到天津、来到上海,他们看了高楼大厦(这是我们自豪地对外宣传的改革开放成就)、看了旅游景点、看了交通、市容等等,最后归结到人,自然而然地,他们看到了一个细节:中国人少微笑!

从生理角度看,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因为,无数的精子进入女性的子宫,去和卵子赴约,但最后只能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其后,成千上万的精子就如战败的军人,销声匿迹、归于无形了。你是那个成功的受精卵,我也是,他也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我们抢在那么多精子之前拥抱了卵子,我们是胜利者,而胜利的概率是那么小,只有几千万、甚至几亿分之一,我们难道还不够幸运吗?

从社会角度看,我们置身于这个城市,从事现在的工作,在目前的单位,我们也是幸运的。譬如我吧,我在上海,这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交通迅捷而便利,生活优越而方便;我在世博局工作,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出了一点力,但跟那些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精力和时间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相比,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能够在这儿工作,能够在这样一个国际平台上、为这么巨大的事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也许你会说,我在一个很小的城市,我的生活也不富庶,我的工作更不如意……那么,我要告诉你,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近1/4的人还在温饱线上苦挣苦扎,他们连衣食都不能如意,遑论工作和享受呢?与他们相比,你的境况怎么样呢?

因此,带着感恩的心情投身于自己的工作,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寻求更好的工作和待遇,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工作的同时享受已有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还在十几年前,我在社科院求学,经常在食堂里邂逅赵鑫珊先生。在喝着热粥就着馒头时,这位哲学家兼作家总是一副常乐的知足表情,他发自内心地说:“我是多么幸福啊,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却有热乎乎的粥和白生生的馒头吃。我赵某人何德何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他的这番话中,包含了很明显的感恩心情。作为一个着作等身的人,作为一个消费者(他吃馒头、粥都用饭票),换句话说,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他完全不必感谢任何人,完全不必有愧疚或感恩的心情。可他还是这样说了,这样做了,这显示了他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体现了对他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赵先生是我的朋友,如果说他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的话,那么吴建民先生的话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吴建民先生是前中国驻法国大使,于2003年12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现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他参与了中国申办世博会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经历了风雨也看见了彩虹的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家。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看待工作的呢?

2004年5月,他到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来,在给我们的讲话中,他深情地回顾了世博会的申办过程,说是历尽艰辛、排除万难,但现在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就是胜利者。接着,他话锋一转,说我们能够作为筹办和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要力量,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感谢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支持、感谢为申办成功做出贡献的无数单位和个人,感谢他们给了发展中国家一个机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世博会)、感谢他们给了中国一个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他们给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机会,让我们置身其中、为这么一个巨大国际事件贡献力量。说着说着,吴先生动情了,竟眼含热泪,语带泣音。可以看出来,他的感谢是发自肺腑的,是诚挚坦率的。

与吴建民先生有着同样境界的是世博局的周汉民副局长,他不止一次告诫同仁,“要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干好世博局筹办和举办这样崇高的工作。

与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相反,是含着怨气、怒气对待工作、同事和老板,这样的人能做好工作吗?会有乐趣吗?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与其抱怨不休,不如自我调节,辞了工作,换个环境,以便调整好心情,认真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和人生。

我曾经在206路公交车上多次看见一个女孩,她那副满是幽怨的眼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在车上的所作所为更是让我难以忘记。

一次,一个乘客一不小心蹭了她一下,她便侧人以目,很不友善。还有一次,一个乘客将雨伞放在她面前,她更是立即把腿移开,以示抗议。那副表情,生生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好像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欠了她似的。我不知道她对她的老板是否也是这副表情,假如是的话,她的老板一定也不乐意看,更不会欣赏。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待人这么不友好、甚至怨恨别人,是因为工作吗?是因为家庭吗?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呢?心情不好的人,脸上就不好看,而一直这样侧人以目、含怨带嗔,其表情就会形成定格,变成长相,我要问她:这样的长相好看吗?这样的长相美丽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不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融入社会,融入同事呢?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改变社会,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啊!

因此,读者朋友,假如你和这个女孩一样,那么,我要真诚地奉劝你,放下不利于塑造心情的一切因素,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带着感恩的心情工作、生活。因为感恩的心情是烦恼、怨恨和一切不良情绪的消弭剂,是你心中不灭的阳光。无论下雨还是天晴,只要你带着感恩的心情,你的内心永远阳光灿烂。而只有带着感恩的心情处世,才能被生活和社会友好地接纳,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和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恩心情是让被我们看不起的人教会的。

我们来看魏海铃女士撰写的一篇文章——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

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胜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助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以前给你家装过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告诉我,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

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建议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于是,他打开了背着的口袋,于是我们看到了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是啊,和天津的魏海铃一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心灵的钟声常常是由别人敲响的,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敲响呢?因为我们没有棒槌,这根棒槌就是感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