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勇于品尝苦涩人生
3730000000061

第61章 怎样克服工作中的不安心理

人对未来的目标认识不清晰,或目标在前却束手无策,自己又对这种状态感到不安全,就会坐立不安,心情烦躁。

某物理助理研究员,平时心情平和沉着。在一次晋升评级中,几位资格比他浅、年龄比他轻的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而他却榜上无名。不到两个月,他就变得神志呆滞、面黄肌瘦,不久又胃出血住进医院。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他在两年前就接受了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多次构思,反复推敲研究方案,但一直没能动手。不料,一年之后,他还在做前期准备时,一位进研究所不久的青年人大刀阔斧地在该项研究中出了成果,发表了论文。在这次职称评定中,该青年被破格升为副研究员,从而使这位助研陷入极度的精神苦闷之中而大病一场。

这位助理研究员在晋升前的准备阶段,心神不定,优柔寡断,晋升未成后又是心神不安、苦闷忧虑。他在晋升之前,并非没有“危机感”,也时时感到种种不测可能近在眉睫,也经常处于不安全的心境之中。问题在于面对这种种不测,应该怎么办,以及以后这些不测真的出现了又如何对待。心理学能为这些问题提供些帮助。

1.追求成果勿求完美无缺。优柔寡断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才能,也不是因为他没有理想,更不是他得到的机会比别人少,而只是他想得太多。他们事事追求完美、稳妥、尽善尽美,反复地构思、计划,但总是在计划、设想中消耗时光。时光、机会就在计划、设想中悄悄溜走。有许多事情,都是在行动之中才能完善、补充的,而且世上的万事万物也绝没有尽善尽美的“至善主义”极端。

关键是机遇紧握在手,不失时机地去做、去苦干,尽快把成果拿出来。当然成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为成功打开了道路。

2.不要放宽自己的时间。在工作中把“希望在明天”是人创造出来的自我宽容的借口。心理研究者曾在两个对比班里,进行了一次撰写心理学论文的实验。论文题目相同,要求一个班的学生在两周后交卷,另一个班在三天后交卷。

对后一个班级的同学,要求严厉,不留余地。结果是:第一个班级的学生多在第二周的中期开始就笔,二周后如期交卷的占90%。要求三天后交卷的班级,1/3的学生当晚就开始写作,三天后97%的人完成了论文。奇怪的是,两个班论文质量相似,而且优秀论文的比例后者比前者多。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教师对第二个班级学生的要求“苛刻”有关。

此项试验说明,时间对人是个常量,对时间的使用决定于个人对时间质量的要求。同时,在时间价值上不给自己留后路,往往能加快时效,从常量中挤出更多的时间。

3.做事切莫一拖再拖。当一项既艰苦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放在面前时,人会无意识的用精力分散的借口拖延时间,即无意识地算时间,能拖一天即拖一天。

所以对工作中的任务,要在接手之际,就限定时间。首先要打破生活惰性,在工作进展之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长跑疲劳极限”,此时更要咬紧牙关,熬过去。

任务完成已过半,还要克服自我放松的情绪,至成果在握的前夕,更要一鼓作气。必要时,可以用“倒数计时”法,防止“成一百败九十”的情况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工作、事业上的不安。其实,今天棘手的任务,明天还是棘手,时间越长困难越大。

4.只追求事业的价值,不追求名利结果。可以将自己的理想分解为几个短期理想,这样可以在清晰的目标指导下稳步前进。但这种理想应该是个人才能的实现,而不要过于追求事成之后的名誉地位、金钱权利。这种权势、钱财的追求一旦与成就连在一起,就会使人去投机取巧,甚至会觉得得不偿失。而只有表现自己的才智,才是人类最高尚的生命动力。试看,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苦恼和不安的。

5.失败时眼睛盯着明天。失败之后,人容易将眼睛盯在对往事的追悔上,它就像在竞取时好把工作任务寄托在明天一样,都是拖住自己不能前进的负性力量。一旦失败已成定局,莫沮丧莫追悔,应该尽快忘记“伤痛”,爬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朝着明天奋斗。怨天忧人无济于事,只有根据前述的方法重新去争取。希望对于任何人都是均等的,问题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要始终科学地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