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3721300000023

第23章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16)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还对落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对能力强的学生也必须进行个别辅导,因为这些学生就其个人特点而言,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注意不亚于对学习落后的学生。

对学习落后学生的个别工作,主要在于使他们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对优秀生的个别工作中,教师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寻求他们感兴趣的认识活动。

除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外,采用个别的教学形式就能更充分地和完善地进行培养专家——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教学过程。

五、小组教学工作的组织

小组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小组成员的人数是不固定的,而且他们的学识修养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各年级的学生可以同时在一个组里顺利地工作。需要接受辅导的学生可去参加小组辅导。指导是对挑选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组学生进行的。

采用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时没有固定的课程表。

小组工作是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活动的基础。小组是根据自愿原则编制的,在其人员的组成中,选有组长一名,干事数名和小组公报(以墙报的形式出现)编辑一名。

小组通常由教师领导。小组工作的成败完全有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个人的热心程度,因为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教师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必然会使学生受到自己精神的感召。在这些条件下,小组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发展学生在工作上的独立性、发明创造精神、机敏性,也就是每个苏联专家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品质。

小组中学生人数不应超过十五——二十人。学生人数过多就难以及时地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由领导人在全体组员的参加下制定小组工作计划,期限为一学期或一学年。同时要考虑到学校、生产环境的可能和需要,学生的要求、爱好和兴趣。应拟定谈话的题目,学生介绍性学术报告的题目,并务必准备某些教具:样品、模型、仪器等。计划中要规定参观、专题晚会、展览会、竞赛,出版通报。在小组的第一次作业上,要确定小组活动的初步大纲。

在小组活动中应当经常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利用本专业各科目的知识,了解各科目之间的联系。必须教他们学会实际利用科学规律,培养利用科学书籍和其它专业书籍的能力。

在小组中应当形成自己的一些传统和同学校工作制度与条例相一致的明确的行为守则。小组纪律虽应由学生自觉遵守,但毕竟应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小组中必须遵守的守则应是:行为要文明,工作要准确认真,每个零件和整个制品的质量要好,外形要美观,做每件事情要有耐性,并坚持到底,对所接受的工作、对保护财产要有认真负责精神。

选出的小组领导成员应有明确规定的义务和权力。小组领导人必须帮助整个领导创造使每个学生以高度负责精神履行自己义务的环境,而不是进行琐碎的监护。

小组工作大纲不应与学科作业重复。从一开始就应使学生投入积极的独立工作,以便让他们感觉到新的、有趣的事情是切实可行的。讲授理论不应超过三十分钟,最好是同学生自己所做的工作联系起来。

小组活动时间应规定为大致两小时,不使学生过于疲劳。每个学生都应参加某一个能扩大其专业知识的小组。学生可自愿选择小组,选定之后他就有义务积极参加小组工作。

由于有各种不同的小组,教师就有可能较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按照他们的志愿和才能吸引他们参加小组工作。小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它长期地、在一年或几年内都能作为一个教育因素影响学生。小组工作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能产生特别有益的影响。在小组中能为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点,为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创造条件。

小组辅导是帮助对一定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以及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小组辅导时,应解说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或解释学生很难掌握的材料。

对于从事课程设计的学生也要进行小组辅导。在学生准备考查和考试期间进行辅导特别有益。

小组指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产实习时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有组织地和自觉地完成实习和教学生产任务。

六、群众性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

中等专业学校中除课堂、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外,还采用群众性的教学工作形式。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工作。

报告会(来源于拉丁文confero——集合)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同时把大量学生的智力和意志动员起来,去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为了使一个年级或一个专科的学生了解实验工作的结果,可组织报告会。学生就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准备报告,并在会上作适当的传达。这样的报告会最好是在一个能反映该报告会基本内容的鼓动性口号下举行。这一口号的实质,应由学校的一位领导人或教学法委员会负责人在头一篇纲领性报告中加以说明。

举行报告会应有大量学生参加,因此为了演示有趣的实验及其结果,最好利用技术手段。借助无声影片、幻灯片、有声影片,特别是关于最成功实验的特制影片,能更有说服力地说明实验的内容。

报告会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实验工作,揭示这种工作的巨大可能性,并能培养大家对待实验工作的积极态度。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常在生产实习前组织动员报告会,其目的是使学生作好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准备,更好地动员他们在生产条件下积极地进行学习工作。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是生产中未来的组织者,因此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他们参加自己将要去工作的生产集体的社会生活。为此目的,在报告会上,最好由团委会的代表报告举行座谈会、在居民中作讲演的经验,以及学生为了精神上的进一步成长而在生产条件下丰富自己知识技能的经验。

在报告会上,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他们将去实习的生产单位的安全技术规则。

产实习后,必须举行总结报告会。会上应总结实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生产情况,研究学生工作中好的经验。总结报告会的任务之一,是鼓励学生利用在生产实习中获得的新知识和好的经验并且进一步积极地学习。

比赛是群众性的教学教育工作形式,举行比赛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门主要学科成本专业的一级学科的兴趣。比赛可以让许多人做书面作业的形式来组织。给学生布置作业,例如,解决一项关于制造或改进某一部件、机械、仪器的设计任务;解决一个关于操作利用机器或对之进行技术保养的问题;选择最合理的工艺过程;根据一定征兆作出诊断并加以论证,等等。必须使比赛的作业具有创造性,并且需要利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

评判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总结比赛,评定比赛的优胜者,并确定参加比赛的各学习小组的名次。

比赛除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外,还非常有助于揭示善于教育学生的先进教师的经验,而这一点就使学校能更确切地确定提高教学过程效果的工作方向。

竞赛(来源于拉丁文concurro——冲突)学校中也常组织竞赛,目的是促使学生注意创造性地掌握专业知识。竞赛评判委员会确定学生应当完成的具体的实际工作,并规定对完成这些工作的要求。竞赛起先可以按组进行,而后可在全校学生中的优胜者之间议定得奖名次。评判委员会评定测验作业完成的结果,确定胜利者,并审定班级和学生所占的名次。

经常举行的竞赛应包括在教学过程的总系统之内,这样这些竞赛作为群众性的教学形式,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使实际生产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就培养中级专家的许多专业来说,都有把竞赛列入学校传统的迫切需要。

比赛能使学校了解到从基本上改进理论教学的潜力,而竞赛则能使学校了解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实际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潜力。

观摩这种群众性的教学、教育工作的形式,常用于音乐学校、戏剧学校、舞蹈学校、文化教育学校和其它学校。教育集体在公开的观摩中应评定出最好的演出者,以便作出创造性的总结报告。

观摩展览是为了广泛地使学生和当地居民了解学生的技术或艺术创作而组织的。在实用艺术学校、艺术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都经常举行观摩展览。

为了进行观摩,首先要组织学生的创作展览。在观摩展览前的谈话中,要使学生了解展出作品的基本派别,了解最有才能学生的创作特点。在观摩展览时,个别作品的作者要发表演说。应让观摩参加者了解对具有教学教育价值的有趣作品的评论。

群众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具有一个特点,即能同时对大量学生施加自己的影响,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去解决某一重要教学问题。

且由具有群众性,对学生思想和行动所作的精神动员也就能激发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积极的情感。群众性的形式正是由于具有这一很重要的特点,才能在学生集体中造成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气氛。

七、参观

参观(来源于拉丁文excursio——旅行)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到能说明对象、现象的环境中去研究它们而外出或旅行。参观具有巨大的教养和教育意义。在参观时,学生能在自然(生产)条件下,直接观察和研究对象、现象和过程,这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关自然、技术、工艺过程、人们劳动活动的知识,获得丰富的经验和能扩大自己眼界的具体表象。

列宁在论述综合技术教育原则时,特别重视让学生到工厂企业、电站、农庄进行有教育意义的参观。

参观要求做大量的、认真的准备工作。首先必须选定参观时应当研究的材料。这可能是新的车床、机器、装置或生产中的新工艺线,等等。参观可以直接在生产条件下了解劳动能手的经验,了解经济组织问题等。

在准备参观时,同样重要的任务是根据教材内容选定参观对象。

制定参观计划的教师,应在带领学生参观前亲自了解参观对象。

为了预先安排好一切和能最好地当场利用按照教学任务内容需要向学生演示的东西,教师就必须预先了解参观的对象。在亲自了解对象之后,教师就应制定参观计划,为学生规定全体的和个人的学习任务。

在开始参观前。要同学生进行谈话。在谈话时要详细说明一些基本概念,以便学生在参观时能更了然地观察对象、现象和过程。同时还要就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怎样遵守安全技术规则作出指示。

如果企业或经济单位派人指导参观,教师就应预先让他了解,必须使学生注意的究竟是什么。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遵守安全技术规则的情况。

参观后的总结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要利用参观得到的材料同学生进行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把这些材料同学生以前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要指示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任务来整理参观材料。学生可以个别地或分成不大的小组编制图表、植物标本集,收藏物品册,准备直观教具、报告、简短的总结,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参观材料。

必要时,可组织参观课,或所谓的在生产单位上课。学校没有足够的设备来按教学大纲上课,而企业、农场或机关却能提供教学设备时,那么在这样的场合下,这种课就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中缺少检验发动机用的试验台,但在修理企业中这种试验台却有的是,而修理企业则在每区和每州都有。因此最好是以在生产单位上课的形式进行检验发动机和测试其性能的这一课题。

应当尽可能地为在生产单位上课创造接近于在学校实验室上实验实习课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不受生产条件的干扰,以便能正常地专心于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实践(生产)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实践教学是同理论教学密切地联系着的,它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并为获得新知识、提出新的认识目的创造条件。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的这种相互联系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生知识中的形式主义,形成自觉地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促使劳动富有智力内容的条件。

“实践教学”这一概念包含以扩大和加深综合技术知识并使之具体化为目的的劳动教学;对劳动的初步的职业训练和劳动教育,以及学生在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例如,在学生学习理论学科时,也就是在他们的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实习工作和实习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劳动教学。

而在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初步劳动训练、劳动教育,以及学生的生产劳动则是在生产条件下实现的,因此往往把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称为生产教学。

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带有非生产的性质,例如在医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及其它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就是这样。由此可见,“生产教学”这一概念乃是类概念(“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种概念。以后我们将使用这一较广泛的概念——“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教育原理

实践教学是按照国民经济具体部门的一种职业对中等技术学校学生进行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研究职业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内容,研究旨在形成系统的实际技能和技巧的工作组织方法和形式。

实践教学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在学习普通科目、一般技术科目和专业科目时获得的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把教学同学生在所学职业方面的生产分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手段。“职业”,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概念。

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职业。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各种职业的劳动内容就经常改变。职业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就有关专业和职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也要发生变化。

《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强调指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是教学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经过实习应获得作为专家进行工作的技能,此外在技术专业和农业专业方面还能获得一种职业的技能。”

一个专家不管他在哪个领域工作,都应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懂得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原理,善于在实践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中级专家是生产工艺过程的直接组织者,应当善于经常改进这种过程。

为此目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规定把约百分之四十的学时用于实践教学。

学生的实习作业可以是非常多样的,但共同的一点应当是,每一种作业都要能使学生形成为具体专业所特有的测量、计算、制图和工艺等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这样的技能和技巧也能在完成任务、拆装各种设备、绘制工艺图、拟制各种生产文件、完成安装和操作工作等等的过程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