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3721300000017

第17章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10)

但口头提问也有缺点,一部分学生在口头提问时通常处于消极状态,例如口头提问花费的时间太多。要克服这些缺点,就应让学生在回答时再做一些试验,演示直观教具等等,还应把个别提问同面向全体的检查结合起来。

在进行系统的口头检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并逐渐加深难度和加强概括性,使问题逐渐复杂起来。乌申斯基写道:“善于提出问题和逐渐地提高答案的复杂性和加深难度,是最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惯常的教育方法之一。”

这些问题往往都要求学生回忆事实,表述理论原理、规律、规则,比照和对照,区分出主要的东西,论证、评价现象,揭示因果关系,科学地说明现象和过程发生的原因,等等。

有时还应当向学生提出一些补充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应当是提示性的。

在日常检查知识的过程中,当给学生作出评定时,要分析他们知识中的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分析给予学生的评定,总能帮助他努力赶上所要求的水平。在这些条件下,评定就具有鼓励和教育的意义。

在书面检查过程中,能同时检查全班学生的知识。这种检查对某些科目(语言、数学)来说是必须的。如依靠图纸、图画、略图、图表的帮助,也可把这种检查应用于其它普通科目和专业科目。

书面作业较之口头提问有许多优点。书面提问易于使要求统一和使之个别化。这一方法具有比较简单易行的特点,能较节省地使用时间。教师为了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对书面和图表测验作业进行多次的分析。

但是书面作业不能代替口头检查。做书面作业时缺少教师同学生的直接接触,教师对回答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发生影响,而这就会降低检查的教育作用。必须根据教育学的要求,恰当地把对学生知识的书面检查和口头检查结合起来。

在需要同时对一些学生进行检查的课上,当进行混合(多人次)检查时,常广泛利用简短的书面测验作业。

为了检查学生的实际训练水平,常采用实际测验作业。这可以是一些与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各种直观材料有关的作业。

为了检查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可以让他们做需要完成一定过程、工序、方式的测验作业。在实际测验作业中,可以列入一些要求从理论上说明所完成的作业的问题。

利用实际测验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个别地完成测验作业。第二种方式是让一组学生同时完成实际作业。如果进行个别作业不能得到最终结果,就可采用第二种方式。

正象全班书面测验作业一样,可以让学生完成全班实际测验作业。关于程序检查另有专章论述。

在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常常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

检查结果由教师按五级制记分法进行评定。

程序教学及其实行手段

一、程序教学

近年来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数学和控制论的方法。控制装置的出现和控制论的发展使教学概念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现代的理解,可以把教学看作是将知识传入复杂的控制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综合的长期过程。随着我们关于记忆职能知识的完备,机体的“调谐”将会进行得比在采用现有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有成效得多。虽然教育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它直到最近还缺少精确性这一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方面的许多建议都是基于大致的概括,而不是建立在严格的计算之上。如不采用数学方法,甚至不可能恰当地表述(比如说)与寻求最适当的控制教学过程的方法有关的任务。如无这样的方法,如不根据教学任务和教育理论的需要来制定这种方法,就尤其不能在使教学得到实际合理化方面取得些许重大的成就。

现在是在所谓程序教学和在教育学中应用控制论思想与手段的旗帜下,将精确的数学方法、逻辑数学方法以及理论信息(теоретико—информационый)等方法引进教育学中。

在我国和在国外,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国家教育机关都非常注意程序教学。近年来教育学的这一新的发展方向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对程序教学问题的兴趣一直在持续增长。

А.И.贝格院士指出了这一发展方向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同时也强调说明:“由于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一门关于程序教学的新科学发展起来了。这门科学要求使用普通的或专门的控制机器。这样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赢得时间?但归根到底,教学生学习的将不是机器,而是使用机器的教学法专家和教师,因为工作程序是由他们编制的。”

程序教学是什么?它的实质何在?

程序教学是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劳动效果的一种系统,其基本任务是寻求最合理地指导学生认识活动的方法。

程序教学被认为是严格地划分成许多时间阶段的过程。程序教学把教材划分成许多“等份”,不是决定于抽象的思考,而是根据教育经验和客观标准作出的。这些客观标准应为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保证最适宜的条件。

程序教学最重要特点之一是要求对掌握每份教材的情况立刻进行客观的检查。学生只有在知道他已掌握了前份教材之后,才进而学习下一份材料。如果没有学会,机器会立刻再重复一次前份材料或揭示错误。正象在生产中检查每道工序(按工序进行检查)那样重要一样,对学生掌握每份教材的情况进行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程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学的个别化能与全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许多世纪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教学制度,无疑具有许多优点,但远未达到完善地步。它实质上是一个没有经常反馈的过程。无论哪一个教师在当时都不能有把握地说出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情况。

实验证明,教师在讲课中传授知识的有效性系数都比较低。而在有反馈联系的情况下,这种知识的有效性就大为增加。在传统的教学制度中,把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检查知识上了。

上述原因也就引起了新的教育现象——程序教学的出现。程序教学的主要思想是以控制论的观点看待教学。

所谓的控制系统可以理解为(照В.М.格卢什科夫的话说)一种装置,它们能组织和实现有顺序地传递信息和改变信息;能从受控对象接受信息,并且加以适当的改变,再以为是控制对象所必需的形式发出信息;然后重新由受控的对象得到信息,并且重新加以改变,等等。

说到控制系统,就应提及直接联接和反馈的概念。在控制论中所说的联系(按А.Н.科尔莫戈罗夫的话说),是指接受信息、保存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信息流(потокинформацин)是按照直接联系渠道由控制系统传入受控对象,而反馈信息流则是按反馈渠道由受控对象传入控制系统。在控制理论中有开路控制系统和闭路控制系统之分。

在第一种情况下,亚系统根据程序发出控制信号Х,并用此信号影响控制对象В。信号Х在这种情况下是使对象В从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的操纵者。对象В的最终状态决定干数值Y。但除了信号Х之外;影响对象В的还有“外部环境”,即干扰信号Z,它会使数值Y发生离差,成为ΔY。如果这种离差不超出程序所规定的限度,控制就能进行,而这就是说,开路控制系统在起作用。如果干扰数值Z使Y超过所许可的限度,这就是说,控制遭到了破坏。

现在,我们先转而谈谈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把讲演课这种教学活动划入开路控制图式。教师A在备课时,向自己提出的目的是使学生B的知识在讲完课后达到某种水平(Y),同时允许有±1分的离差。他根据这样的计算,拟定自己的讲课程序。在学生听讲过程中,所谓外部环境,即各种各样的诱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妨碍学生掌握教材。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外界。而且,也可以是由于学生内在心情上的原因。这种影响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不相同的。如果这种影响相当大,则学生所取得的知识的水平就低,而离差便超过所许可的限度。这时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失去了控制这一事实,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可惜的是,要改正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

在其他一些教学形式中(例如课堂教学),教师力图通过在教学中实现闭路控制图式(图2)来克服这种缺点。教师在课上把教材分成几个部分讲述。每讲完一部分之后,就向学生提出测验题。根据个别学生的回答,牧师(A)就试图判定学生掌握教材的水平(Y)和离差(ΔY)。这样就是试图实现反馈。当出现离差和错误时,教师就加以纠正,并予以解说,等等。

但这种水平的反馈不能保证按闭路控制系统进行教学,因为教师只能提问几个学生,而且根据他们的回答,不能判断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教材的情况。

程序教学指出了克服上述缺点的途径。

程序是程序教学的基础。

程序与普通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程序中不仅提供应当学习的教材的内容,规定学生学习这些问题时的行动,而且创造自我检查的条件。

程序既可采用程序教科书的形式来实现,也可借助教学机器去进行。

在第一种情况下的程序教学通常称作无机器的程序教学,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称作机器程序教学。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它的教学论原理都是相同的。

程序就是把教材分成一些在逻辑上完整的等份的序列。这样的每一等份叫做程序步。每一步又由一些较小等份的具有一定目的的教材组成,这些较小等份的教材称为框面。

图中:N——信息框面;O——操作框面;OC——反馈框面;y——指示框面。

信息框而输入“一份”学生需掌握的说明概念、规则、现象等实质的基本信息。由于人的有效记忆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因此这“份”

教材的分量也是有限的。靠着信息框面的帮助学生只能形成初步的行动基础。

程序的操作框面包括一些作业和指示,用来指导学生如何为掌握信息框面提出的概念而行动。这一框面按一定的顺序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作业,并对其中每项作业的内容加以充分的说明,同时还要预先规定各种形式的活动。

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实际的)和智力的活动,分析或综合任务的条件,口头或书面说明解答习题的方法,等等。操作框面可以包括有能指导学生活动的和在选择正确解答方法上能给他一些帮助的指示。

通过包含信息框面和操作框面的程序可以在任何水平上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反馈框面能使学生自己检查和纠正他的认识活动,顺利地掌握程序内容。反馈框面包括对操作框面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业的答案和解答方法。在反馈框面的水平上,程序能实现内部反馈。

内部反馈能使学生养成对待自己活动的自觉态度,养成检查自己的活动、找出判断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和处理情境办法的习惯和技能。必要时,借助于反馈就不需要教师直接参预,只借助程序的实施手段,即当一切信息联系在“学生——程序”系统内部接通时,就可纠正学生的认识活动。

检查框面。“检查”这一名称本身就是说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检查作用。依靠检查框面可实现外部反馈,这时信息联系是通过教师来接通的。检查框面指靠学生在学习教材时有完全的独立性。靠着检查框面的帮助就能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其知识水平。

指示框面是辅助框面。在这些框面中揭示错误的实质,并指示为消除错误而必须完成的活动。这些指示,就其内容而言可以是给学生一些补充习题,让他返回到信息框面,给他指出教科书、参考书中需要查阅的页数,等等。

在意义上相近的一些连贯的步子可结合为组(группа),而组又可结合为题目(тема)。

根据教材排列的性质和由于框面的多少及框面间的职能联系,程序的结构图式就可分为直线式的、分支式的和混合式的三种。

直线式程序步子内的各个框面和程序的各个步子本身都是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排列的,象条直线一样。学生是一步一步地学习教材。

反馈框面向学生发出信号,告诉他掌握教材的顺利程度。学生通过把他采取的解答方法同标准答案加以比较,就能认识自己的错误。程序中不解释错误。遇到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时,学生自己应觉察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分支式程序在每个操作框面之后都要加入一些反馈框面(图5),这样就是让学生从一些分支中选择自己行动的途径。学生下一步的行动由程序根据他所选取的答案加以规定。如在选择答案时出现错误,则程序会根据错误的性质,作出相应的说明。在一种情况下,这可能是一些指示,让学生返回到操作框面或信息框面,以便重学一次。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可以是指示学生去研究一些水平较低的补充信息,随后再让他返回到主要信息步子的信息框面。同时,在以前各步子的任何一个步子上都可以让学生作这样的返回学习。

分支式程序就其内容而言可以排列得非常近似于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才能来掌握教材的过程。这种近似程度能说明程序具有适应性的特点。

按照混合结构图式排列的程序,即按直线式程序讲述一些等份的教材,另一些按分支式程序讲述的,则称为混合式程序。

程序检查在程序教学中,反馈框面OC和检查框面K起着检查作用。反馈联系框面是在自我检查的水平上起这种作用的,在程序的结构图式加以考察,它们是程序的每一个步子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至于检查框面,则起着直接检查作用,故完全不必在每一步子上都存在检查框面。这些框面是随着在一定水平上进行概括的必要程度,为了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的进度和评价他们的活动而列入程序的。

以后,这些检查结果就可以由教师用来给学生作出评定,以及表明程序本身的质量。程序中列入检查框面的密度取决于检查的目的,所学学科的结构和实现程序的手段。

二、程序教科书

为了能利用教科书来实现程序教学原则,须按照特殊形式编写教科书。现在我们来研究那些在我国和国外得到广泛采用的形式。

在按直线式程序编写的教科书中,枢面是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的。

每页上的反馈框面从书页的右边排成一直行。学生在学习教科书时,要拿一长条纸盖住这一行。在读完和研究了一份信息之后,他就准备回答操作框面上的问题。写上答案,并填写句中的空白,然后转到反馈框面,把纸条向下移动,把自己的答案同标准答案作比较。对比较的结果要进行分析。如果答案不对,就要由自己推论找出错误来,也就是说要竭力弄清楚是什么使他作出了错误的结论。于是他就改变了原先的解答方法,并自觉地改正错误,然后再进而学习下一步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