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未来在磨砺中生辉
3713800000049

第49章 追求完美的女孩好痛苦

小燕,是三年前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前不久,跟我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张老师,现在,我感觉自己太需要帮助了,我好像得了什么怪病,我想把我的苦恼说给您听听。希望能得到您一些帮助。

转学后,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可谓一帆风顺,年级第一名很少不属于我。升入三年级以后,第一名似乎与我绝缘。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学习中经常有一些念头干扰我,让我不能专心。举个小例子吧。比如我写了一个“大”字,如果写得不好,就总是想为什么写得不好?横为什么写歪了?其实我得不到什么答案,但还总是想啊想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已把一件事做好了,却不放心,又想啊想的甚至要反复检查,再做好几回。我知道您是研究心理学的,现在又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不知道您能否医治我这种心理疾病?张老师,您能为我出谋划策吗?小燕心中的天空出现了阴云,需要别人帮她一把。我在给她的建议中说:

很高兴你在遇到困难时候想到了我。我猜你所以没告诉给老师,是想等到学业成功时,给老师一个喜讯。老师知道你要强向上,所以才会有长期的年级第一。你勤奋努力,十分可贵。

然而,有时你是太努力了。你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检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措是否得当,对自己过分的克制,责任感过强。由于你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至过分认真,过分注重细节,过分谨小慎微。太多思的结果,人就难以作出决定,造成焦虑、紧张,无法轻松愉快。这在心理学上叫“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常表现为,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样的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定。他们的情感多为焦虑、紧张、悔恨,而轻松愉快满意的情绪较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致怨恨。时常处于内疚、自责和悔恨之中,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状态进而会导致强迫症和轻度抑郁症。

怎么会出现强迫型人格障碍呢?大多与幼年时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相关。父母管教过分严格、苛刻要求,束缚自由意志的发育,造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此外,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自身有强迫性人格障碍,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

就你的情况看,就是由于早期的影响让你形成了强迫型人格。据了解,你在这里读书时,已是那么舍不得玩耍,那么认真,那么自律,不犯一点过错,不误一点学业,凡事都追求完美,这既是你的长处,也是你的短处,甚至可以说是你现在的症状的苗头。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也许适当引导会过去的,偏不巧还没来得及帮你调整,你就转学了。至于后来出现了你信中所说的情形,为一个“大”字笔形也会没完没了想啊想,为一件小事追根究底无穷尽,做好了,又不放心,要重复好几遍。已经看出由强迫型人格导致的强迫症的症状了。

我知道这症状使你很苦恼,但不用怕,不用愁,关键是通过认知调整,来淡化强迫型人格,在此基础上化解强迫症症状。介绍下面几种心理自我疗法,你可以试试。

(1)认知调节法。先从认识上来解决,真正领悟到:人没有完美的,人总有不如意,成功总是相对的,第一更是相对的,不可能永恒,只要努力了就足以自慰,心理上就已是成功。比如面对考试,别太拿它当回事,来点平常心。

拿得起,放得下,洒脱些,豪爽些。对待学业,对待自己,都应该有平常心。

因为我们是凡人,不是神仙。

(2)听其自然法。天地人事,属于我们主观能把握的不太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事,任别人去评价好了,无所谓。比如,字已写,信已发,日后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门没关好就没关好,这都没什么关系,我做了就行,管它什么好不好呢?因为,世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3)思维阻断法。当你正为一些细小的事情没完没了地想下去的时候,来一个“当头棒喝”--对自己大声命令“停”!这时人的思维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起能动作用,也就不再想下去了。在重复一些行为时也可以这样去做。

(4)逆转意图法。如果上述方法还不管用,可以来个“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不要想,而是放开马缰任其驰骋,尽力地想,不是不去重复行为,而是尽力地重复这个行为。一定要超过平时的时间。这样直到你自己对此也厌恶透了,从而不去做了。这样几次之后,也可望改变没完没了的“想”没完没了的“做”的毛病。

小燕,你会理解上述几个方案第一个是关键,应该依次试用。如果需要,还可以直接来心理咨询室。好,相信你坚定自信,走出困境,轻松自如的生活。

过了一些日子,小燕终于又来了。她告诉我,慢慢试用几个方法,挺管用的,心情也轻松多了。后来,小燕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

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待遇”

老师见到你们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是一个亲切的微笑,见到你却是满脸的严肃和冷酷;同一道考题一样的答案,给人家判了满分却给了你一个刚及格;分配劳动任务时,人家的相对轻松一些,而你有一大堆的活要干。

这种所谓的“不公平”,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并不少见。有许多同学因此感到深深的失落,甚至埋怨、报复,或者“破罐子破摔”。

要求公平,仿佛是人性使然。公元前1世纪,小亚细亚奴隶起义,提出建立一个“没有富人与穷人,没有奴隶和主人的太阳国”。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主张“均贫富,等贵贱”。孔老夫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孙中山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然而,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它无疑是合理的,将来,也许能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

但是,生活当中往往不是公平的,有时候不公平的现象还特别严重。你该怎么面对?

面对不公平,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强求平等。试想,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猴群里如果不让最强壮的、对猴群贡献最大的猴王和王后先吃饱,那么,猴的最优秀基因能遗传下去吗?即使在将来,绝对的公平也是不可能的。世界本来就如此。比如说:鸟吃虫,对虫来说就不公平;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也不公平;美洲豹吃狼,狼又吃猫,猫吃老鼠,老鼠吃……绝对平面的水不会流动,必然陈腐。只要看看大自然的进化,你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问问自己,为什么这种“倒霉”

的事情总是落在自己的头上。

在任何社会里,分配和生活上的绝对公平是不会有的,社会总是给一些特殊的人物以特殊的优待。问题是将优待给谁。与其整天抱怨不平,不如平下心来。

如何克服这种“强求公平”的心理呢?

(1)把你在日常生活中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列下来,制成一张表,试问一下你自己:“如果我为这种不公平的情形不悦的话,是否事物就变得公平起来?”当然,大部分的事是徒劳无益的。因此,你会主动地放弃要求公平的观念和那些毫无价值的努力。这样,你才有可能逃脱“强求公平”造成的消极心理。

(2)每当你在想“我是不是会这样对待你呢”时,你最好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型:“虽然我目前尚不太同意,可是我知道,我俩之间确有些不同。”这样,你会变得不至于太计较,容易打开与别人交往之门。

(3)在你要说“那太不公平”的时候,更换成“真不巧”或“我倒愿怎样怎样”,这样的语句使你改变对现实的看法,你会开始接受“现实”,并使自身超越它。

(4)消除与他人相互攀比的心理。你要有你自己独立的目标,不要管他人怎样做,你认为自己该怎样做,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干。

(5)回赠对方的礼物时,不必考虑你所收到的那一份有多贵重,你只要考虑自己准备的东西对对方有意义,至于费用多少,是否与对方的礼物等价,这是次要的。因为如果过分注重礼物的等价,对方会以为你的热情只是出自义务,并非来自你内心的真诚。

(6)报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它是受他人控制的一种行为方式,你要用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不要用他人的做法来刺激自己。

最后,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你必须重新确立正确的“公平”观。里根总统访问我国,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话:“最大的平等是机会的均等。”以竞争者为例,平等就是意味着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并不要求他们在同一时刻到达终点线。你应树立新的公平观,只能是起跑线上的公平,公平不等于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