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3711300000008

第8章

警方不得不对当年的那场火灾重新进行调查推断。曾被认为是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现在看来,是狡猾的犯罪分子将孩子偷走后故意制造的。案件很快就被侦破了,偷走孩子的竟然是科瑞斯的一个远房亲戚。火灾当天,她曾远道来访,并称自己怀孕了,但此后再未上门,直到在那个派对上再次露面。

科瑞斯也说出了久藏于心中的疑点:当我冲进女儿的房间后,床上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我发现,一扇窗户竟然是开着的,而当时是冬季--再狡猾的罪犯也终会留下蛛丝马迹,就算逃得过警探的眼睛,却逃不过一个母亲的心。失散六年的女儿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有一种说法,只要两个人互相思念,就会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他们连在一起,即使战争、疾病、误机、邮路不通......使他们阴差阳错地分离,但,这条线会越收越紧,而他们,终归有一天还会再见。

我也相信,世间确有一种爱,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生命的跪拜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始宰杀。这时,牛的眼睛里已是满含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刀子。

突然,牛两条前腿"扑通"跪下,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屠宰业已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计其数,在临死前掉泪的牛他也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

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鲜红的血顿时从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将牛剥皮开膛。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当"落地。

--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只刚长成形的牛犊。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没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卖,而是把母牛和那个还未出生的牛犊,掩埋在旷野之中。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人们,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

父亲的纸条小学三年级时,我迷上了小人书。我还用滑石刻了一枚印章,在每本小人书的扉页上盖上自己红红的名字。每天放学后,都会有一大群小伙伴簇拥在我身边,眼中满是羡慕的光芒。为此,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像经营一项事业一样,一本一本地攒着。

那时,家境并不宽裕。尽管父亲在一家乡镇小工厂当厂长,但一个月三十几块钱的工资也仅够维持家用。父亲也从来没有想到给我零花钱。每每在书店里看见新出版的小人书,花花绿绿的封面撩拨得我的心奇痒难耐,但也干着急没办法。

一天晚上,父亲喝了酒回来,早早上炕睡了。他的上衣挂在外间的墙上。我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摸黑蹑手蹑脚到外间,压抑住怦怦的心跳,颤抖的手伸向父亲鼓鼓的上衣口袋,慌乱中凭感觉抽出一张钱,做贼般回到房间,用被子把全身蒙起来,心跳得很厉害。那是一张很新的五角票子,我把它掖在炕席下,翻来覆去一宿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整天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直到吃晚饭时,见父亲没有觉察的迹象,才放下心来。过了两天,我到书店把那本期盼已久的《真假美猴王》

买了回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趁父亲不注意,从他的口袋里拿钱,有时一角,有时两角,尽量让父亲觉察不出来。看着自己喜爱的小人书一本本盖上了红红的印章,我天天都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幸福中,以至于有几次父亲眼中掠过几丝异样的光芒,我都没在意,心里眼里全是小人书的影子。

一个星期天,父亲歇班,早饭后和母亲扛着锄头到地里去了。像往常一样,他的上衣挂在墙上。我在家中做作业,估摸着父亲走远了,又一次把手伸进父亲的口袋。但这一次里面一分钱也没有,我只摸出了一张薄薄的纸条,当无意中看到上面的一行铅笔字时,我一下子惊呆了。

纸条上写的是"如果要用钱,跟我说一声"。我的头嗡一声大了,只觉得天旋地转,立时冒出一身虚汗。那个上午,我真的感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些怕,有些愧,有些悔,又有些担心--父亲会怎么看我呢?

父亲回来后,我躲在房间里,大气儿也不敢出,我觉得真是无颜见爹娘。吃饭时,我满面羞红坐在饭桌前,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奇怪的是,父亲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跟母亲说些地里的话题,还问我作业完成没有。饭后,刚回到房间,我的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淌了出来。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父亲也如从前一样爱我,并且开始隔一段日子给我零花钱了。父亲只字未提那张纸条的事情。二十多年过去了,那张纸条一直珍藏在我心灵的一隅,沉甸甸的。每当面对一些违心的事,或者说一些违心的话时,它就会从记忆的深处浮现上来,让我扪心自问:"这样做合适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做人准则。

可以说,我真正学会做人是从父亲的那张纸条开始的。

珍惜时间的齐白石齐白石是我国现代最着名的国画大师之一,他最擅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在篆刻方面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请教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回去后,果真挑了一担础石来。他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变成了泥,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为了随时观察虾的生态特征,齐白石在案头摆着一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有一次,碗里的几只小虾发生了一场战斗。开始时,小虾两军对峙,双方缓缓挪动,仿佛都在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它们举起双钳,猛然间扑上去勇猛格斗,厮杀得难解难分。齐白石被这奇趣的"虾战"深深吸引住了,他趴在碗旁仔细地观察,越看越觉得趣味无穷。经过长期的仔细观察,老人画的虾,有的双钳闭合,躯干伸展,长须急甩于后,似虾在破水冲跃;有的双臂弯曲,长须缓缓摆动,一副休闲的模样,分明在轻浮慢游,神态多变,生动传神。

齐白石老人90岁高龄时,还坚持每天作五幅画儿。有一次,他过生日,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一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一早就起了床,顾不上吃饭,就先到画室去作画儿。家里人都劝他先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五张画儿总算画完了,家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儿来。

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

"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

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

"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儿,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又继续作起画儿来。

他有句名言:"不叫一日闲过。"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儿才能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苦练跷功的梅兰芳梅兰芳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在他8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也不教他了。

朱先生临走时,把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话像一根针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难道别人能学会的戏,我就学不会?难道我比别人少点儿啥?他暗下决心,非闯出个样子来不可。

不久,梅兰芳入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

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3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

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