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淝水之战1.王谢家族
3702900000027

第27章 龙过襄阳(3)

“王丞相之侄。其父王旷,殁于昔年上党之役。王羲之随卫夫人习书道,又曾上罗浮山,今已有天龙之象。”

道安笑道:“葛仙翁上月过此,曾说此人。”

法汰似乎有些吃惊:“葛仙翁来了襄阳?”

“不过他又已经走了。”

“去了何处?”

“不知。”

法汰意甚遗憾。

道安微微皱眉:“师弟,佛门自有妙法,你又何必羡慕道家?”

“是。”

法汰想了想红着脸道:“葛仙翁来如云鹤去如鹤云,我实羡之。”

“呵呵。你的意思是他比我们潇洒?”

“是。”

道安肃然道:“师弟,你错了。道家出自老庄,历春秋,经战国,两汉以来流传久矣。故道家之流皆优哉游哉,自如于世。而我佛门则不同此……”

法汰静听。

“东汉之时,我佛法始入中土。(另一说为西汉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那时世人皆不知其为宇宙心宗、乾坤道门,只以方术视之。更有愚者妄作《老子化胡经》,百般诋毁佛祖。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虽有末牟子诸贤士作《理惑论》等为世人解惑,终因因缘未倒,无多大效果。”

法汰点头,神情渐渐凝重。

二僧对坐,似云间双石。

道安道:“所幸如今佛法渐昌,鸠摩罗什大师宏大道于西域,法显大师只身西去求取真经,中原与江南,正是传道佳所。凡事之初,必多磨难,劳累之苦在所难免。师弟何必羡慕道家?焉知未来我佛门不在道家之上!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不依因主,则佛事难立。前几日慧持寄信与我,言已在峨眉之金顶建下道场,天师道蜀中信徒虽众,亦不能夺其美也。今你已在江南打好基础,可谓有功于本教。”

法汰心服:“师兄说得是。”

道安一笑似老树花开:“些子浅显道理有何难懂?要人信你,你必先自信。”

法汰笑道:“师兄居襄阳,四方悉知矣。”

道安摆手道:“浮名于佛法无益,还须清心修持。”

法汰因见慧远侍立于道安身旁,笑曰:“告师兄,今我亦收一佳徒。”

“他在何处?”

“我让他在门外候着。”

“叫他进来吧。”

“善哉。”

道生见了道安,纳头就拜。

道安好生喜欢,故意问:“为何拜我?”

道生应声道:“弟子从门外进来,远远看见师伯就像一尊佛像,因此下拜。”

“佛门不立偶像。”

“佛门不须偶像。佛不是神,佛是万神主。”

道安此语一出,道安有些吃惊,顾法汰曰:“师弟,这话是你教的么?”

法汰微笑摇头。

道生心中隐隐不安:“师伯,我说错了么?”转视法汰:“师父,佛是神么?”

法汰笑道:“我也不知。”

道安呵呵地笑:“不错不错。佛不是神,佛是万神主。”

道生大喜,复又疑曰:“佛既然不是神,为何又是万神之主?”

道安大笑:“这话是你自己说起来的,你问自己去!”

道生似悟非悟……

法汰一笑,向道安闲言道:“师兄,听说古希腊有万神庙。万神庙中万神安在?”

“万神皆在庙中。”

“师兄是说万神皆不在天地中?”

“然也。”

“然则天地中有何物?”

道安不答,问道生:“你可知阮公?”

“知。”

“阮公曾作《大人先生传》,你可曾读过?”

道生愧:“没有。”

道安宏声吟曰:“‘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见阮籍《大人先生传》。)神不若佛。”

法汰颂曰:“我佛光明。”

师兄弟二人谈兴大起,道安指曰:“你带师弟去走走。”

慧远俯首:“是。”

道生大喜:“快带我去!”

“走吧。”

两人笑谈而去。

法汰与道安面面相觑,见道生天性如此活泼,又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