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史记》学生活
3698200000048

第48章 李斯列传(5)

【原文】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粱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

【译文】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二世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项粱已经将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原文】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译文】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原文】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译文】

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赵高任中丞相,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二世问左右侍从说:“这是鹿吧?”左右都说:“是马”。二世惊慌起来,以为自己迷惑,就把太卜召来,叫他算上一卦。太卜说:“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虞诚地斋戒一次。”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整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二世亲手把他射死。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赵高就劝谏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的人,这是上帝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应该远远地离去皇宫以祈祷消灾。”二世就离开皇宫到望夷宫去居住。

【原文】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译文】

二世在望夷宫里住了三天,赵高就假托二世的命令,让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宫内,自己进宫告诉二世说:“山东各路强盗大批大批地来了!”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立刻逼迫二世让他自杀。然后取过玉玺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无一人跟从,他登上大殿时,大殿有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就把秦始皇的弟弟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

【原文】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译文】

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

【原文】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逋。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

【译文】

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泰就这样失去了天下。

【原文】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人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昕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译文】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活学活用】

善谋国更要善谋事

在谋国方面老谋深算、妙计频出,却对悄然而生的危险视而不见,最后只好束手就擒。

秦朝时的丞相李斯就是这样一个悲剧典型。

李斯青年时期在地方官府做杂差小吏,后投师于著名思想家、儒学大师荀况门下,研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入强秦,先是成为秦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后借机得见秦王,遂以治国之才显露,逐渐成为秦王嬴政的倚重之臣,并最终升为丞相,辅助秦王,治内征外,二十余年平天下,使六国归一。其后又为秦立法定制,为天下初定的政局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继位以后,重用信任宦官赵高,导致朝政陷入昏暗之中。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秦王朝已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候,随着外部斗争愈演愈烈,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也越发不可调和。

郎中令赵高,身居要职,把持着朝政大权,常因大臣不听从自己,擅杀无辜。胡亥深居禁中,每日怀抱姬妾,在歌舞声中打发时光。朝中政事,由赵高一人专断。

赵高恃宠专权,惟觉丞相李斯阻碍自己,遂起谋害之心。

为了置李斯于死地,赵高苦心积虑,他诬告李斯的长子李由有谋叛行为。胡亥信以为真,遂派人立案调查三川郡守勾结楚盗的情况。

李斯遭到赵高的暗算,忍无可忍,立即上书二世,揭露赵高居心叵测,请胡亥尽早铲除,但此时胡亥、赵高正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胡亥不仅不怀疑赵高,反而为其解说:“朕年少,就已失去先人,于朝政毫不知情,不懂得如何治国,您又年老,朕不依靠赵高君又靠谁呢?”

赵高见二世对自己宠信有加,便对二世哭诉道:“丞相所恨,惟独赵高。我一死,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杀君谋反了!”赵高一席话,犹如火上浇油,二世下令把李斯及其宗室宾客统统逮捕入狱,交由赵高审讯处理。

李斯被捕时,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亦受牵连。二冯坚持士大夫气节,“将相不辱”,遂自杀身亡。而李斯贪生怕死,自认为对二世忠心不贰,又自负辩才,幻想二世能赦其出狱重享荣华富贵。但赵高心狠手辣,严刑拷打,不肯罢休。李斯不胜痛楚,无计可施,遂在狱中上书二世:

“臣作为丞相治理国家三十多年,原秦地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竭尽薄才,谨献才略,并派遣谋士游说诸侯,又发展军队,整饬朝廷,赏功罚过,国力大盛,终于扫灭六国,俘其国王,一统天下,尊秦为天子,一罪也。开拓疆土,讨伐匈奴,南征百赵,以张秦强,二罪也。重重赏赐功臣,使他们亲善朝廷,三罪也。立社稷,修宗庙,以示皇帝览才,四罪也。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公布天下,以明秦的建树,五罪也。车同轨,汉交通,巡游全国,以见我主之得意,六罪也。缓刑薄赋,收买民心,拥戴君王,死而不忘,七罪也。像我这样,早够死罪了。先皇不弃,所以还能活到今天。愿陛下明鉴!”

赵高见到奏章,随手扔掉。说:“囚犯安得上书!”马上叫狱吏烧毁,然后分派门客十余批,假扮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如此反复,李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奄奄欲弊。最后,只得违心“招罪”,李斯招罪后,二世派人复查。面对审讯,李斯如惊弓之鸟,怕再受皮肉之苦,遂自诬反判。供词呈至二世,二世看后说:“如果没有赵君,差点被李斯出卖了!”

当是之时,三川郡守李由己被项梁率领的楚军所杀,死无对证。赵高就愈加肆无忌惮地制造李斯父子谋反的罪状。二世下诏,把李斯“具五刑”、“夷三族”,腰斩于咸阳街头。

当初秦始皇驾崩,李斯为稳定局势,以咸鱼冰块遮掩尸体,可以算得上忧心国事、匠心独运,但接下来,却没能抓住时机,抛却私欲、剪除羽翼未丰的赵高,却利令智昏地与狼共谋,助纣为虐,这就为自己将来的悲剧写下了伏笔。而李斯更严重的错误,在于他一直执迷不悟,对赵高权势的膨胀和作恶不仅未加防范和阻止,反而予以放纵和帮助,直到后来赵高的黑手抓到了他的身上,才恍然大悟,予以反抗,但此刻为时已晚。当李斯被套上枷锁时,曾仰天长叹:“昏君无道,不足与谋!今楚盗已有半壁江山,二世尚执迷不悟,仍以赵高为辅足,咸阳迟早要成为荒泽野地啊!”不过这些话看起来更像他的“自我批评”。一代权臣谋相,到头来落得身死族灭,完全是咎由自取。

【智慧金言】

谋国是为公,谋身是为私,但这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只要筹划得当完全可以二者兼顾。

为人不可太贪

人生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不管是何种人生,都有其原则标准,在该原则标准下,依据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而决定他回报率的多寡。例如,参加考试若想金榜题名,就要付出“寒窗苦读”、“面壁十年”的辛苦,其间外界的各种诱惑,如打牌、下棋,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等等,都不能打动你才行。如像今天有些年轻人这样整天游手好闲,贪图享受,就不会有成大器的希望。

“怀与安实败名”就是这个道理。“怀”者是“玩乐”之意;“安”者,“满足于现状”也;“败名”是“无成功希望”。

关于这个道理,古人曾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

春秋时代晋文公号令天下,执掌中原牛耳。他曾于42岁流亡国外,历经千辛万苦,19年后才得以回国即位,后经励精图治,终得以图伯业成,称霸春秋。但是晋文公也差一点儿断送了前程。即是他逃亡生活的第12年的事。他来到齐国要求庇护,齐王待之甚厚,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他。文公夫妻恩爱,锦衣玉食,一待就是5年,早把归国的事忘之脑后了。随文公逃亡的大臣们觉得不妙,便聚集桑林讨论,劫文公归晋的事,却被夫人的侍女们听到了。侍女们回报夫人。夫人是位有远见的人,认为大臣们的作法正确,便杀侍女以防泄密,之后又来劝文公离开齐国归晋。文公眷恋儿女温情,生活安乐,已无归心。夫人以“怀与安实败名”的道理,说他也不听。被迫无奈,夫人只好将其灌醉,然后让随之大臣们车载而离齐。

文公被劫离齐,后又经几年磨难,终于醒悟到了自己的使命,便开始振作起来,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顺利即位,经奋发努力,短短几年间便完成了霸业。

如果当时没有列位大臣阻止及夫人的督促,或许晋文公一生无所事事了。

【智慧金言】

人生能得几回搏。要想取得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浑浑噩噩。另外,在拼搏的过程中人们常有命运不济之时,这时也不能自暴自弃而应该于危难时看到希望,于黑暗中看到光明,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目标明确,事业终究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