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
3697100000030

第30章 当毅力变成习惯——坚持(1)

从今往后,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1.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任何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都缘于人们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探索追求;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能望着成功的彼岸慨叹,只能收获两手空空。胜者的生存的方式就在于,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积跬步以成千里,汇小河以成江流。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同学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同学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同学们:“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外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柏拉图是天才。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语)。天才缘于勤奋,勤能补拙。这里的勤,就是勤奋耕耘,勤勤恳恳,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对时空的累积,它将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快车道。

在奔向成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会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成功学家们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能够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拥有的积极心态。

一家著名企业招聘推销员时,公司人事经理只粗略地看了一下应聘人员的自荐材料,便推说“电梯坏了”,于是带着十几个应聘者从1楼走上32楼的办公室。结果大多数人不是呆在1楼等电梯修好,就是走了一半就放弃了。望着坚持到最后的几位应聘者,人事经理宣布:你们被聘用了——其他人则全部被淘汰。许多事情看起来败局已定,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并付出巨大的努力,往往就会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往往是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士的必经之路。

24岁的约翰逊是一位平凡的美国人,他以母亲的家具做抵押,得到了500美元贷款,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他创办的第一本杂志是《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量,他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请白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摆放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他想,如果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是最好不过了。于是,约翰逊便给罗斯福夫人写了一封请求信。

罗斯福夫人给约翰逊回了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约翰逊见罗斯福夫人没有说自己不愿意写,就决定坚持下去,一定要请罗斯福夫人写一篇文章。

一个月后,约翰逊又给罗斯福夫人发了一封信。夫人回信仍说太忙。此后,每过一个月,约翰逊就给罗斯福夫人写一封信。夫人也总是回信说连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约翰逊依然坚持发信,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夫人是会有时间的。

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罗斯福夫人在芝加哥发表谈话的消息。他决定再试一次。他打了一份电报给罗斯福夫人,问她是否愿意趁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罗斯福夫人终于被约翰逊的坚忍性感动了,寄来了文章。结果,《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次事件成为约翰逊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后来,约翰逊的出版公司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黑人企业。1973年,约翰逊又买下了芝加哥市的广播电台,经营起了新潮妇女化妆品。约翰逊认为他的成功得益子母亲的教诲:“取得成功总得去努力,有时候要经过许多失败。你应该像长跑运动员那样,不断向前,坚持下去,也许你会勤奋地工作一生而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不去勤奋地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成就。”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世界上之所以有强弱之分,究其原因是前者在接受命运挑战的时候说:“我会坚持下去。”后者说:“算了,我承受不住。”

坚持下去,已经成为所有卓越人物的共同点,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基调。每一个成功的人,在确定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后,都在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忍耐着,直到胜利。成功者认为“惟有埋头,乃能出头”。这是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写的至理名言。她还说:“急于出头的,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像一粒种子,你要它长大,就必须先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不肯忍受被埋没的苦闷的话,暴露在空气中一个短时期之后,就会永远地完了。”波斯作家萨迪在《蔷薇园》中写道:“事业常成于坚持,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面: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可见,坚持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是相当重要的。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说这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因此会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坚持要把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惟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只手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坚持着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吐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2.别被挫折吓倒

让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人的遭遇到的挫折: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再度生意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这个美国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在这无数次的挫折面前,他没有被吓倒,相反却激发了强大的信心与热忱,终于使得他在52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

无论是中国内地还是海外的中文报刊和出版社,在退稿时通常都比较客气。相比之下,外国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些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曾得到过这种待遇。

——叶芝(1923年得主,爱尔兰诗人)被退回作品为1895年的(诗集)。编者说他的作品:“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象力,而且不启迪思考”。

——萧伯纳(1925年得主,英国剧作家)被退回作品为其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人说:“他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点钱都赚不到。”

——高尔斯华绥(1932年得主,英国小说家)被退回作品为其代表作《福尔塞世家》第一部。退稿人说:“作者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广大的读者,因此可以说毫无畅销因素。”

——福克纳(1949年得主,美国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其代表作之一《避难所》。出版商说:“老天爷,如果出版这本书,我们要一块去坐牢。”

明威(1954年得主,美国小说家)被退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春潮》。出版商说:“如果出版这本书,那我们不但会被视为品质恶劣,甚至会被视为异常残忍。”

——贝克特(1969年得主,爱尔兰戏剧家及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其小说代表作《马龙死了》。编辑部认为这部小说:“毫无意义,又不吸引人。”

——辛格(1978年得主,美国犹太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在父亲那里》。评论是:“太过平凡。”

——戈尔丁(1983年得主,英国小说家)被退回作品为其成名作《蝇王》(1954)。评论是:“你未能将看起来有潜质的构思成功地发挥出来。”后来戈尔丁以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林肯,还是这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在挫折面前都没有被吓倒,而是始终坚持下去,最终战胜了挫折,从而成就了自己。

挫折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和一种个人体验,各人的耐受性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次挫折,能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痛不欲生。有的人在生活中受多大的挫折都能忍耐,但不能忍受事业上的失败;有的人可以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经受生活中的不幸。

其实,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尤其是在春风得意时,一般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惟有当他遇到挫折后,才会反省自身,弄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理想、需要同现实的距离,这就为其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经历挫折、忍受挫折是人生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虽说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在逆境中经受挫折失败后再接再厉的精神,但不断地让人经受挫折,经常陷于挫折之中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这样,则对一个人的压力太大,会使其人格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变得冷漠、孤独、自卑,甚至执拗。

所以,面对挫折,既不文过饰非,也不委过于人。只要认真分析,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正确地采取应付挫折的办法,别被挫折吓倒,同样可以变逆境为顺境,化失败为成功。面对挫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充分认识自己

自悲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和竞争中的过多失败,得出的结论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增加焦虑,毁了自己。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于是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是反抗社会、害人害己。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却连自己也不认识,结果是欺人一时,欺己一世。自信自强者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深怀尊重,他们认为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于是走上了“你行我也行”的康庄大道,结果是充分认识了自我,发挥了最大潜力。

(2)换个角度想一想

经历挫折,换个角度讲,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锻炼,是对人综合实力的检验。失败乃成功之母,楚汉之争,刘邦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于在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将项羽打败。人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起来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不犯或少犯重复性的错误。

(3)重新选择一下

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合理的打算。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时光,莫让它白自流逝。必要时可放弃原来的打算,重新安排其他事情。有得必有失,想在方方面面都有建树很难,经过慎重选择后,得到的会心安理得,失去的会心甘情愿,没有紧张和焦虑,没有沮丧和失望。

(4)和别人比一比

与同乡、同学、好友相比,虽说比上不足,但可能比下有余。及时调整心态,不因小败而失信心,不因小挫而失锐气。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想想是否都得到充分地发挥了:找找别人的长处,以取长补短。人生的转折点往往始于失败,失败会使人猛醒、冷静、理智和振作,使生命之帆重新扬起。

(5)要工作也要休闲

工作的最大意义不限于由此获得的物质报酬,它对个体还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能表现出个人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是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然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人情绪长期紧张。因此要学会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变换休闲方式,让休闲日丰富多彩,恢复体力,调整心态,获得身心健康。

(6)适应现实环境

成功者总是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一方面他们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

(7)多与人交往

人是群居动物,在人群中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获得信息,还可使喜怒哀乐得到宣泄和分享,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健关系,是善待挫折重新崛起、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3.当毅力变成习惯

关于毅力的重要性不知有多少名人谈过。这段名言是闻名于世的麦当劳创始人克罗克的座右铭,它现在还镶嵌在麦当劳世界总部一个十分精致的镜框里。据说它最早出自美国总统柯立芝之口。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在世界上,毅力是无法替代的。

天赋无法替代它,有天赋却失败的人比比皆是;

教育无法替代它,受教育却失败的人到处都有;

才能无法替代它,有才能却失败的人随时可见;

只有毅力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的。”

这里富兰克林的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几百年来全世界公认的伟人。他发明了避雷针,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写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作家、画家、哲学家,并自修了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

富兰克林在如此众多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世世代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们的敬仰。当他在79岁高龄时,想起自己一生取得的成就,他花了整整15页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曾进行过的特殊修炼,他认为自己的一切成功与幸福都受益于此。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也并不十分成功,但却渴望成功。他经过研究,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善的人格。经过精心总结,他认为这完善的人格应包括以下13个原则: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

但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如果仅仅知道这十三项原则并不能使自己成功。只有经过刻苦的修炼,把这十三项原则变成自己的十三种习惯,这才属于自己的。否则,那还是别人的,是书本上的。

知道了这一点,他认真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一页打上许多格子。他当时非常清楚,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修炼,才是最有效的。否则,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头一个星期只专注于“节制”,每天检查自己为人处世是否“节制”,并在本子上做上记号。

一个星期后,由于天天盯住自己是否“节制”,并坚持每天监督,他惊喜地发现,这“节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