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速读
3691200000026

第26章 全球新时代(3)

1964年上台的勃列日涅夫致力于建立一套新的经济体制,使企业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并较多地运用经济刺激手段,苏联的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的产量在短期内也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新经济体制只是对原来的管理体制作了一些修补,苏联改革后实行的仍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进入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苏联批判斯大林的影响下,改革的浪潮席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改革的失误和苏联的下涉,除南斯拉夫外,各国的改革在短期内便宣告失败。

南斯拉夫曾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退出社会主义阵营后,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道路。南斯拉夫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改革也带来了诸如民族矛盾尖锐等社会难题。

匈习:利建立人民政权后,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在政治生活中,大搞清洗“铁托分子”运动,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由于国家措施失当,10月,全国发生严重的暴乱,造成巨大损失。十月事件后,匈牙利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全面进行经济改革作了必要的准备。

苏共二十大在波兰引起了强烈反响。1956年6月,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遭到当局拒绝后,全厂工人举行罢工并与许多群众一道游行示威,队伍里出现了暴力活动。当局出动警察进行镇压,造成5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波兹南事件后,为摆脱经济困境与缓和社会矛盾,哥穆尔卡着手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国家形势由此迅速得以好转。

1968年3月,捷克宣布进行全面改革。西方人士称之为“布拉格之春”。苏联认为捷克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决心实行军事干涉。1968年8月20日晚,运载大批苏军的飞机突然在布拉格机场降落,苏军迅速占领了布拉格,并绑架了杜布切克等领导人。同时,苏、波、匈、保和东德的50多万军队越过捷克边境,占领了捷克大部分领土。苏联的武装入侵使捷克的改革运动戛然而止。胡萨克上台后,在捷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第三世界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初期,以亚非拉独立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的形成和迅速崛起,这是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重大特点。在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会议的召开和160年代初期以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和标志性事件。

战后赢得独立的业非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境遇,独立后有又有着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霸权的共同要求,所以彼此迫切要求加强联系与合作。1955年4月,亚非25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了亚非会议,标志着它们作为新兴力量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但是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会议一度陷入争吵。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两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表明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非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亚非会议加快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超揭开了序幕。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决议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呼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不结盟运动从此正式形成。此后不结盟运动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的国家达到了101个。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沉重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大大提高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地位。

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还积极开展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大都位于南半球,发达的工业国家多半位于北半球,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谈判,便被称为“南北对话”或“南北谈判”,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它们纷纷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秋序,多数发达国家也意识到改善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对其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961年6月,77个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七十七国集团”,其宗旨是谋求建立新的国家经济秩序,它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由分散走向联合。南南合作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到一个高潮,发展中国家通过紧密的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北贸易的不平等体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它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必将有力地推动南北对话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南北合作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气象,西欧国家为了摆脱能源危机的窘境,同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连续签定了3次经济合作协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颇多,一时成为南北合作的典范。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南北合作又陷入低潮。

第三世界争取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斗争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得以恢复,中国成为5个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大阵营的分化

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起,中苏两党出现分歧,两国关系遂逐渐恶化。中共反对苏共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分歧。苏共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共服从它的指挥,跟随它的立场。两党分歧发展到1963年引发了中苏之间的大论战,使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彻底公开化,并导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裂。

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肆意践踏中国主权。1958年,苏联打算在中国建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这种损害中国主权的要求当即遭到中国的严辞拒绝。赫鲁晓夫还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中国当然也不能接受。1959年9月,中印边境冲突爆发,苏联公然偏袒印度,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世。1966年后,苏联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挑起边界武装冲突,从此,中苏关系长期处于对抗状态。

在中苏大论战中,阿尔巴尼亚采取了支持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观点和立场,与苏联公开决裂。罗马尼亚也反对苏联制造并加剧分裂的错误做法,并在对外政策方面实行完全独立自主。1961年同联邦德国建交。60年代末改善同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

战后的欧洲虚弱不堪、支离破碎,面对苏联及其盟国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欧洲的联合自强被提上了日程。1958年成立的欧共体在1971年英国加入后迅速扩大。1995年发展成为高度一体化的欧盟。欧共体和欧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球政治体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大国为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法国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法国主动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并于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戴高乐主义的独立自主政策,在战后始终是法国对外政策的基点。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德国为改变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于70年代形成了“新东方政策”。德国积极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缓和关系,通过谈判的方式实现了同东德的对话,并同东欧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美日两国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逐渐显露端倪。1956年10月,日本与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1960年1月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美国被迫废止了1951年签订的《美日安全条约》,改而签定了新日美安全条约,据此,日本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分化,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为加速经济发展,他决定对整个经济机制实行根本改革,但是改革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陷入了困境。1988年,苏联转而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确立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出现了混乱。1990年7月,苏共提出实行多党制。在此影响下,苏联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并积极展开争取政权的活动。一些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使局势更加恶化。1991年8月19日,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8·19事件”,试图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便失败了。之后,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11月5日,叶利钦更下令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活动。苏联共产党被搞垮了。

与苏共解体的同时,各加盟共和国掀起了一个新的独立浪潮。大多数加盟共和国于1991年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独立国家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平¨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在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东欧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也出现了严重混乱,使东欧国家相继发生了剧变。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基本上采取和平的方式宣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独立的国家。1989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游行示威规模在日后逐渐扩大。21日,首都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对政府和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22日,国防军与齐奥塞斯库的卫队展开激战,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捕并被处决。罗马尼亚共产党停止活动。1990年5月,罗马尼亚举行大选,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在参、众两院议席均超过半数,该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当选为总统。

1989年11月9日,东德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宣布开放“柏林墙”及与联邦德国的边界,东德顿时天下大乱,两天内涌向西柏林和联邦德国的达400多万人次。在此情形下,两个德国都把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人民议院大选,德国联盟获胜,德梅齐埃出任总理。德梅齐埃政府迅速就德国统一的各个细节与西德达成了一致。1990年lO月3日,德国在分裂了40多年后,以东德加入西德的形式重新实现了统一。

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曲折。但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因此而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