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的智慧
3690000000008

第8章 以学养为笔,描画人生的七彩光(1)

生沽不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还要打造质量,提高品位。生活的内涵是丰富的,生活的色彩是斑斓的,为了美好而快乐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用智慧的大脑加辛勤的劳动,创造更加完美的人生。一个内心空虚、知识贫乏的人,是难以融入现代生活的。

沏茶

一个青年屡屡失意,便慕名寻到著名的哲学家森一先生,向他请教说:“先生,我的人生处处不如意,如今是苟且偷生,这有什么意思呢?”

森一先生静静听完这位青年的叹息和诉说,然后吩咐仆人说:“客人远道而来,快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很快,仆人便送来了一壶温水,森一先生抓了茶叶放进了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青年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青年不解地询问:“先生,贵府怎么喝温茶呢?”

森一先生笑而不答。青年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森一先生说:“这可是从中国进口的名茶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森一先生又吩咐仆人:“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仆人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森一先生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泡了一杯茶水放在茶几上。青年低头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令人望而生津。

青年正要端杯,森一先生挥手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客厅里弥漫开来。森一先生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肺腑。

森一先生笑着问:“你可知道,同是中国绿茶,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青年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森一先生点点头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如果沏茶的水温不够,想要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位青年幡然顿悟,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生存一点通

那些经常抱怨不被重视、怀才不遇的人,其实许多都是“半瓢水”。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试想,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如果离开有真才实学的人,怎么能发展呢?谁又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呢?一个屡屡失意的人,大可不必从他人身上找原因,而应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只有不断内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才能在这个人生舞台上游刃有余、随意发挥,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两只老鼠

一只居住在图书馆里的老鼠和一只居住在粮仓里的老鼠相遇了。图书馆里的老鼠摆出一副学者的架子,傲气十足地对粮仓里的老鼠说:“可怜的家伙,为了填饱肚子,你们宁愿住在干燥、憋闷的谷仓里,那里除了稻谷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想而知,只有物质满足,缺乏精神享受的生活该有多么乏味呀!图书馆里是多么安静啊,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我都能看见。”

“这么说,您一定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啦。”粮仓里的老鼠虔诚地说道。

“那当然,每本书的一字一句我都要咀嚼,一页页装进肚子里。”

粮仓里的老鼠把图书馆里的老鼠带到一座粮仓里,指着墙角的一个瓶子说道:“您认得字,请看看这标签上写的是‘香麻油’还是‘灭鼠药’?”图书馆里的老鼠根本不识字,就在它进退两难之时,有一股香油味从瓶口飘出,于是,它就凭直觉猜测断定:“这就是香麻油。”

“真的?您看清楚了吗?”

“没错,不信,我先喝给你看。”为了证明自己博学,同时也是为了一饱口福,图书馆里的老鼠搬倒瓶子就喝了起来。谁知道只喝了几口,就浑身抽搐,不久,四腿一蹬,死了。

后来,粮仓里的老鼠才知道,瓶子上写的分明是“灭鼠药”。

生存一点通

图书馆老鼠的悲剧,就在于它的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它以为自己吃了几本书,就很有学问,瞧不起别人,实际上,它并没有多高水平,仅仅是装腔作势而已。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谦虚,知道多少是多少,不要因为好面子,或者好虚荣,就养成不懂装懂的习惯,其结果是自欺欺人,最后害了自己。

石头与金子

有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

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位著名学者,便询问他:“请您评一评,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学者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学者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吧。”

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结果却无功而返。

学者又取下了自己手中的那一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这个人一下子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生存一点通

人的命运各种各样,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幸福,有的悲惨……遇到反差时,一些人习惯于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是金子终会发光,终会被人倍加珍惜;如果是一块石头呢?恐怕会被丢到路旁也无人问津。所以,我们不要抱怨命运,首先看自己是不是一块“金子”,如果不是,那就打磨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早日成为“金子”,一旦成了“金子”,还怕没有人抢着要吗?

笨人和奇物

有个笨人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周身发着五颜六色的光,七八条腿一齐运动,行走起来非常快捷。“喂,你在做什么?”那奇物问。“我在这儿等待时机。”笨人回答。“等待时机?哈哈!时机是什么样?你知道吗?”奇物问。“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那么,你就会走运,或者当上了官,或者发了财,或者娶个漂亮媳妇,或者……反正美极了。”

“嗨!你连时机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还等什么?还是跟着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于你有益的事吧!”那奇物说着就要来拉他。

“去去去,少来添乱!我才不跟你走呢!”笨人不耐烦地撵走奇物。

那奇物叹息着离去。

这时,一位长髯老人来到笨人面前问道:“你抓住它了吗?”

“抓住它?它是什么东西?”笨人问。

“它就是时机呀!”

“天呀!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撵走了!”笨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来追赶时机。

“别追了,”长髯老人说,“我告诉你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家伙。你专心等它时,它可能迟迟不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就来到你面前;见不着它时,你时时想它,见着了它时,你又认不出它;如果当它从你面前走过时你没有抓住它,那么它将永不回头,使你永远错过了它。”

“天呀!那可咋办呀,我这一辈子不就这样失去时机了吗?”笨人哭着说。

“不对。这一个失去了,下一个还可以出现。不过,这些时机,很多不是自然走来的,而是人创造的。”

“什么?时机是可以创造的?”

“对。刚才的一个时机,就是我为你创造的一个,可是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么,请您再为我创造一些时机吧!”笨人说。

“不,以后的时机,只有靠你自己创造了。”

“可是,我不会创造时机呀。”笨人为难地说。

“我可以教你。首先,站起来,永远不要等!然后,放开大步朝前走,见到你能够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时,你就学会了创造时机。”

生存一点通

寻找成功的时机,也是一项能力。但机会决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这是第一。第二,机会一旦有了。就要紧紧抓住,而不能坐失良机。所以,在我们的意识中,不管想干什么,都不能有“等”的思想,而要凡事采取主动的态度,创造机会,抓住机会。机会就像“跳板”,一旦踏上了这块“跳板”,轻轻一扬,就会把我们送到一展才艺的天空。

佛座后面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座后面安了家。

佛座后面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寺庙内外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在它身上闲逛,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它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本身的能力!”野猫讥讽道。

然后,这只猫像掰开一个面包一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生存一点逼

狐假虎威,虽然也能暂时吓住人,但一旦离开了虎,狐狸照样原形毕露。生活中,有些人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取相应的地位,而是靠关系、走后门,凭着吹牛拍马的雕虫小技窃取一席之地,然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自以为是。人们在他的淫威之下,或许屈服一时,但内心里对他咬牙切齿。一旦他大势已去,必然落得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滋味

小学生约翰聪明好学,勤奋向上。期中考试,他又获得了班上的最佳朗诵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回到家后,他把朗诵稿交给保姆,得意地对她说:“南琳,你念一段给我听听,怎么样?”

南琳拿起朗诵稿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约翰,我不认识这些字。”

约翰更加得意了,他快速地冲进客厅,得意忘形地对父亲说:“爸爸,南琳不识字,可是我这么小,就得了朗诵奖,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再看看南琳,拿着一本书却不会读,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父亲看了看约翰,没有说一句话,他走到书架旁,拿下一本书,递给他说:“你看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她心里的滋味了。”

那本书是用拉丁文写的,约翰一个字也不认识。

约翰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的教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在别人面前吹嘘的时候,他就马上提醒自己:“记住,你不会念拉丁文。”

生存一点通

知识是无止境的。因为某种原因,有的人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知识已足够广博了;同样因为某些原因,有的人却在某一领域知识欠缺,但这也并不说明,他们的知识是一片空白。不管一个人如何有学问,也总有一些学科是他所没有涉猎的,因此,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如果用自己的某一门知识进行炫耀,那是无知的体现。

泥猴的价钱

有一位做泥猴的手艺人,他做的泥猴非常漂亮,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后来,艺人的儿子渐渐长大了,艺人就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父子俩一起做起,泥猴。

儿子的手比父亲的手还巧,加上他年轻力壮,干起活来干净利落,他做的泥猴很快就比父亲的还好了。起初,他做的泥猴和父亲做的卖一样的价钱。但是,在挨了父亲的圳斥之后,他做泥猴就更加仔细了。结果没多久,他做的泥猴的卖价就超过了父亲。父亲做的泥猴每个卖两元,他做的却可以卖到三元。然而,父亲对儿子的斥责并没有减少。他对儿子做的泥猴总是不满意,不是说这儿有不足,就是说那儿有毛病。

于是儿子做泥猴比以前更用心、更刻苦了。

现在,儿子的泥猴做得比以前更好了,市场上的售价也不断提高。父亲做的泥猴还是跟以前一样,每个卖两元,而儿子做的则涨到了四元、五元、六元,一直到八元、十元!

可是,父亲很不满意。他一个一个地给儿子做的泥猴挑毛病:这只眼睛比那只大了,两个肩膀不匀称,指甲太小,看都看不见……有一天,儿子生气了,他说:“爸爸,你干嘛总是挑我的毛病?你做的泥猴,每个我都能挑出二十个毛病!看看,你做的泥猴至今仍卖两元一个,而我做的呢,卖到十元人们还抢着要。我觉得我做的泥猴什么毛病也没有,根本不必再修改!”

父亲有些失望,伤心地说:“孩子,这些我都明白。不过这些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很难过。现在我知道,今后你的泥猴的价钱永远也不会超过十元了。”

父亲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接着说:“一个手艺人,一旦认为自己的手艺学到了家,没有改进的余地了,那么就意味着他的进步就此停止了。艺人只要一自满,他的手艺就再也不会提升。从前我也是因为对自己的手艺自满起来,结果从那天开始直到现在,我做的泥猴只能卖两元一个,从来没有超讨汶个数。”

生存一点通

付出的劳动和收获总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对自己的技艺越挑剔,越认真,流的汗水越多,付出的艰辛越大,他的成果也就越大。其实,干什么事都一样。只有经过精耕细作的农田,才会长出饱满的谷物;只有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才是精品。学无止境,技艺也无止境。什么时候产生自满情绪,固步自封,一个人的技艺也就到了头。

披上虎皮的羊

有一只山羊,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总想要是能像老虎那样威风就好了。

有一天,它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了一张猎人丢下的虎皮,便壮了壮胆,拾起虎皮披上了,然后向它住的地方走去。那些和山羊住在一起的小动物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四处逃散。见此情景,山羊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

正当山羊很自在地吃草时,突然有一只豺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山羊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豺狼有些莫名其妙,为什么老虎会吃草、还发着抖?但是,豺狼还是远远地走开了。

山羊根本就忘了身上还披着虎皮,一个劲儿在草地上打着哆嗦。

生存一点通

靠虚伪的“光环”来照亮自己,迟早会露出尾巴。因为,最美丽的外衣,也遮不住内心的空虚。虽然也能暂时吓唬住一些比自己还弱小的人,却见不得真正的强者。这种靠虚伪的外表哗众取宠的人,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过硬的本领,却又眼红比自己强的人,为了图一时之快,唯一的手段就是自我吹嘘,用骗来的荣誉欺世盗名。这样的人,实在很可悲、可怜。

石关和砖

两千年前的一天,一位哲人到函谷为府衙办事,忽然有一位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者摇摇晃晃来找他。

老者对哲人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老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我今年已经108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四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哲人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哲人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者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老寿星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