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3689500000016

第16章 轻触柔软的心灵(4)

小梅大部分时间就坐在妈妈床边,握着妈妈的手,小声跟妈妈讲话。在妈妈面前,她很少流露忧愁的神情,她努力在笑,在适应生活。

她们母女每天只能吃馒头和咸菜,一天中午,小梅随口说道:“妈,我刚才看到l辐壁房子里那个人吃香肠呢。”妈妈干瘪的嘴唇哆嗦着,很快转过脸,望着窗外,她用手掌在脸上飞快地抹了一下。小梅立刻站起身,说:“妈,我以后不偷看别人吃饭了,你别难过。”

我正从外面进来,看到这一幕,眼里忽然涌起一团水雾。小梅见到我,高兴地跑过来,大声说:“阿姨,我想借你的圆珠笔用一下。”我颤声说:“好啊,小梅要学习了。”小梅的妈妈转脸看看我,苦涩地笑了。那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却显得异常苍老瞧悴,看样子随时都会崩溃,但她坚持着,为了她的女儿。

小梅拿了圆珠笔跑回病房,拉过妈妈的手腕,先画了一个蓝色的圆,又画了些标记,然后兴奋地抬起妈妈的胳膊,对我说:“阿姨,这是我给妈妈买的手表!”妈妈的手无力地耷拉着,像一根枯萎的树枝。小梅紧紧握着妈妈的手,蓝色图画凝固在那一刻,世界仿佛退到了她们后面。

那天我很伤感。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有时我在想,或许一个自私的人会少一些痛苦,至少,别人的痛苦无法加在她的心灵上。但是,这种伤感是有收获的,它让我同时感受到温暖的力量,那个被苦难缠绕的小女孩,身上就充满了这种力量。

再去上班时,我渐渐有了一种期待,要看到小梅和她的妈妈,看她们面对无望生活时坚强的微笑。我也要学着跟她们一起笑,她们成了我血脉相连的亲人,她们的命运仿佛就是我的命运。

男朋友说我最近像换了一个人,以前那个心情灰暗、厌倦消沉的女人逐渐消失了,他不理解我的转变来自哪里。我把小梅的故事讲给他听,他却显得无动于衷。是的,他不是一个轻易可以感动的男人,他每天面对客户,连笑容都是冰凉的。

有时他来医院找我,我便指着窗外对他说:“那就是小梅和她的妈妈。”她们在花园散步。患了尿毒症的病人,体内的毒素达到一定量而排不出去时,会非常痛苦,一旦经过血液透析,看上去就和健康人没多少区别。所以每次透析之后,小梅都以为妈妈好了,妈妈也要做出幸福的样子给她看。

但是,小梅终于明白了,这只是一场接一场的梦。梦醒之后,妈妈就会躺在床上,像要死掉一样。她无能为力,只能用自己幼小的心灵承受这一切,并珍惜每场梦。

(三)

她们在冬日的阳:光下徘徊,寻找每个温暖的角落,直到黄昏来临。北方的冬天越来越冷,刚过12月,寒流便侵袭了这座城市。小梅经常溜到医院外面,我猜她又去捡垃圾了。一天傍晚快下班的时候,她悄悄回来,我拦住她。

“为什么躲着我?”我问。她低下头,双手背到后面,瑟瑟发抖。我蹲下来,摸摸她的脸:“听阿姨的话,别捡垃圾了,挣不了多少钱。”她仍在颤抖,单薄的衣服像一片树叶,“阿姨,求你别告诉我妈妈。每次妈妈问我去哪里,我都说在你这里玩。”

我说:“你学会骗妈妈了。”她惊恐地瞪大眼睛:“我没有……”她吓哭了。“好,我不告诉妈妈。”我抹去她脸上的泪,那么凉,却灼伤了我的指尖。我把她带进值班室。“小梅,听阿姨的话,医院有暖气,你就在医院陪着妈妈。”我用热毛巾捂住她的手,“如果你在外面冻病了,谁照顾妈妈啊?”

她抬起脸,泪眼朦胧中,努力绽开一个笑容:“阿姨,我听你的。”她坐在桌子上,快活地晃着双腿。我的视线移向她的脚,她忽然有些不安,急忙从桌上跳下来,往外跑去。我一把拉住她,她挣扎着,想摆脱我。我用力抬起她的脚,震惊了——她没穿袜子,青白色的脚腕竞没有一丝热量,像冻僵的树皮。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的嘴唇哆嗦着,喉咙里发出一阵呜咽。小梅低声说:“阿姨,我不冷。”她把鞋脱下来,她的脚上缠了好几层卫生纸,冻疮已经溃烂,脓血从纸里渗出来。

我抱住她,哭声再也止不住了。她安慰我:“阿姨,我有袜子,要等到最冷的时候再穿。”那一刻,我的泪水打湿了她的头发。

生活仍要继续,圣诞节快到了。小梅妈妈的神情越来越绝望,她不想在医院空耗了。每次透析都要花钱,而‘肾移植遥遥无期。我经常看见她搂着小梅,双眼空洞,泪水还没流出来便已蒸发。

小梅却异常坚定。那天我去402病房,刚到门口,听到她对妈妈说:“妈,就把我的肾给你吧。虽然我的肾很小,可是到你身上以后,会慢慢长大的。”

我用力把脸转向一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我跑到花园里,在萧瑟的北风中哭了很久。小梅的声音始终回荡在我耳边,是的,即使她已经意识到,妈妈的生命即将陷人无望的绝境时,她也会用坚定的信念支撑每一分钟,她要妈妈面露微笑,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要变作永恒的回忆。

(四)

圣诞节前夕,小梅的妈妈去世了。我走进病房时,小梅还抱着妈妈的胳膊,她很安静。然后,突然地,她转过脸望着我:“阿姨,你是天使。你告诉我,妈妈去哪里了?”我拼命控制着自己的泪水,绽开一个微弱的笑容,就像小梅的妈妈临终前那样,抚了抚小梅的面颊:“你妈妈在天堂。”

小梅的执著和坚强,感动了医院里每个医生和护士,我们决定支持小梅,上学。

后来,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加入了这次行动,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男朋友也出现在募捐箱前,我们相视而笑。如果一个平凡人能够改变别人的命运,那是非常崇高的。我要说,是小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至少,她让我有了信仰。

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境情绪低落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梅那双大眼睛,那么清澈明亮,在绝望面前依然那么执著、坚定。那是天使的目光。有时,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一朵栀子花

丁立梅/文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成绩也平平得很,字迹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蜜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教室门前,一排白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种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算是感谢。她脸一红,再笑,竞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了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的是的,有时,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奔跑的母亲

姜致远/文奔跑,奔跑,不顾一切地奔跑!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

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4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但切默季尔不甘心。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是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更未受过专业的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生活将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了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她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们,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紧紧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流无语。第二天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上了寂静的山路。

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第七名,开始崭露头角。

有位教练被她的执著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科学的训练,使她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

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或许上天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有如神助,2小时39分零9秒之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4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寂静下来。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我的眼睛潮湿了,这个斜挎着旧布包奔跑的小女孩单薄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上学只要半小时

秦明/文

那年,我来到秦岭一所希望小学支教。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我为了活跃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

安静的教室一下沸腾了,孩子们都认真回忆起来,争先恐后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要一小时,最短的也要半小时。

“好,”我暗想路程并不是太远,微笑着说,“来了就要好好学习!”

那天我一口气为孩子们上了七节课,虽然累得快趴下了,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很好学,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放学时,我想,等孩子们一走,学校就冷清了,山里头除了山还是山,不如趁天色还早,把孩子送回家去,顺便可以家访,摸摸学生的情况。

我问:“刚才谁说自己上学只需要半个小时呢?”

“老师,是我!”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女孩站了起来。

“今天老师送你回家,顺便去你家看看。”我说。

“老师,我……”小女孩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泛红的脸上写着惊慌。

我笑了,安慰小女孩说:“我知道学生都怕老师家访,放心,老师不会说你坏话的!”一句话逗得全班同学都笑了。

路上,小女孩在前面带路,我问她喜不喜欢读书?她点点头,小声地说喜欢。聊开了,她告诉我,说她回家后还要拔草、喂猪、照顾弟弟。我听了,心里酸酸的,才12岁的小姑娘,却承载了这么多家庭重担。

天色开始暗下来,我不止一次看表,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她家怎么还没到?我每次问小女孩,她总是小声地说就在前面。

终于,天即将黑了,我很严肃地问小女孩:“你不是说上学只要半个小时吗?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你怎么能对老师说谎呢?”

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回答:“我每天是跑着来学校的!”

跑着来的?我感到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没有想到,山里孩子所说的半个小时是跑着来计算的。

小女孩没有再让我继续送她,而是自己撒腿跑了,一边跑一边喊:“老师,回去吧,你放心,我家就在前面!”

我的眼睛潮湿了,这个斜挎着旧布包奔跑的小女孩单薄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母鸡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又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埂,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