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厚黑学与犹太人经商智慧
3688400000010

第10章 利用他人智慧为我谋利——犹太人厚黑管理思想(2)

因此,不论你是普通家庭主妇,还是小店的掌柜,或是公司老板,都应像个账房先生一样不停地盘算你的家底,做到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实力而盲目的发展。

金钱感觉是经营者必须掌握的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感觉。经营者对公司的金钱必须严格把关。公司的金钱不仅限于现金、原材料、商品、设备,还必须把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为金钱。老板动用的金钱数目越大,人对金钱的感觉就会变得越麻痹。公司的规模越大,必然其金额就会增大。日常动用巨额金钱时,小额钞票常常显得像垃圾一样不予重视。如果每天操纵着10万美元、100万美元那样巨额的现金,那么对一两万美元变得无所谓,则不足为奇。

有一位老板在公司资金筹措紧迫时,却每天将1000~2000美元扔在酒馆里。一边说着还差二三百万美元,一边却将公司的钱如汤水般抛撒。的确,对于100万美元来说,1000美元算不得什么。那一天即使节省了1000美元,对于筹措的100万美元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人们探究其资金筹措紧迫的原因之后,必然会考虑借或贷款的风险,而断绝借其款项的念头。

果然,这位经营者最终使公司倒闭了。俗话说,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不会珍惜金钱的人干不了事业。不是说要吝啬,也不是说对金钱要总是做精细打算。对自己囊中的金钱稍微大方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公司的金钱一分也不能浪费。

一分也不能浪费并不仅限于现金。不用说商品,就连原材料、燃料、劳动力都不能浪费。它们虽然没有露着金钱的面孔,但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与金钱相同。对金钱以外的东西,不少人都不具备以金钱的眼光去看待的感觉。因此,不少人看重金钱,却在不断地浪费商品和原材料。这些人也属于金钱感觉薄弱型。

犹太人要求,对于公司的每一笔钱都要认真管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往往很多企业在发展之初,成长的速度特别快,到了后期,由于金钱的日流量增大,对一些相对少的钱放松了管理的警惕性,最终却酿成了大祸。管理金钱,是不分多少的,只有一分钱也要好好管理;100万中的一分钱依然要好好管理。

5.不能把别人的利益榨干

经商厚黑学推崇以小谋大的智慧。引用到经商管理来,就是要做到目光长远,注重大局,能舍能取,能进能退。每个人都要看管好自己的钱,但是在管钱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不能把别人的利益都榨干,这样除了激化矛盾外,还将自己管理金钱的难度系数增大了。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厚黑商人为了更好的管钱,适当的时候会故意损失一些钱,以利诱人进而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减少管钱的风险。

路德维希·蒙德是犹太实业家中不多见的一个,他不是靠金融技巧,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实业的。

蒙德于1839年出生于德国卡塞尔,后移居英国。学生时代的蒙德曾在海德堡大学同着名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时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蒙德将这一方法带到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同他合作开发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一专利是有经济价值的。后来,英国和欧洲的许多公司都申请使用这种方法。这使蒙德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

1874年,工厂终于建成。但是,刚开始的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完全亏损。蒙德并不气馁,他加倍努力,终于在1880年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获利1英镑。

1881年,在吞并附近一家和他竞争的企业之后,蒙德和他的主要合伙人约翰·布隆内尔一起,把他们的工厂扩大为“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当时,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拥有资产60万英镑,短短几年之后,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在生产碱的化学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世人认为,该公司在改善劳资关系方面的建树更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英国,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是最早给工人每年一周假期,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的雇主之一,只是有个条件,就是工人必须好好工作。实际上42%的工人获得了这种休假。这说明他们的条件有一定难度,但决不是可望不可即的。

1889年,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又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天8小时。在当时的英国,工厂中普遍实行一天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所以,蒙德的决定被称为“令人惊讶的变革”。但事实证明,工人每天8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原来12小时的一样多,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极为高涨。

这种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效果,可以说正是最善于从人与物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使之达到和谐一致的犹太商人所着意追求的。

这时,工厂周围的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原先因为怨恨蒙德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而拒绝为他工作的成群劳动者,现在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在布隆内尔蒙德公司所属的工厂里做工,可获得终生保障,而且在父亲退休之后,可将他的工作像家庭遗产一样传给儿子。

蒙德此时已经非常富有、非常成功,各种荣誉也纷纷降临到他头上。他从事化学研究的摇篮——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他担任了“化学工业协会”主席,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科学院”和“那不勒斯皇家学会”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意大利当局颁发的荣誉勋章。

但是,所有这一切荣誉同日后英国公众在他儿子的工厂发生严重爆炸时所持的宽容态度相比,都几乎不足挂齿了。

蒙德于1909年去世,弥留之际还不忘把自己收藏的大部分名画捐赠给国家美术馆。他的第二个儿子阿尔弗雷德·蒙德接替他担任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总裁,此时的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包括了生产煤气和镍等众多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位于伦敦东区的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一家生产碳酸氢钠的工厂按照政府的命令转产炸药。该工厂位于人口稠密地区,公司曾经告诫政府,这样的安排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果然,1917年,这家工厂发生爆炸,炸死40人,炸伤数百人,并使大约2000人无家可归。

这样严重的事件,加上大战期间英国又曾出现过一次“此前此后都未曾有过的”反犹浪潮,作为公司老板的阿尔弗雷德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谴责,这和他善待企业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后来政坛上有些人仍借此做文章,但是英国公众的这种宽容同犹太人历史上常常无故成为替罪羊的惨痛事例相对照,其反差之强烈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父亲有钱大家一起挣的态度。如果当年,他的父亲只知道榨取别人的血汗,现在的结果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

犹太人认为,想挣大钱不仅要让手下拼死拼活地干,还要懂得适当回馈手下,不要一味地去榨取他们的血汗。管理好与这些员工的关系,就等于管理好了自己的钱。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厚黑之人所奉行的准则,厚黑之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敢于铤而走险。勇于冒险,这是一个赞美词,很多厚黑商人都是这样的。在他们看来,每一次风险都隐藏着许多成功种子。风险愈大的生意,利润的回报就愈高。厚黑之人往往都背着一个投机家的名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是贬义词。

确实,犹太商人长期以来不仅懂得做生意,而且也懂得“管理风险”,尤其是面对商场上的未知数,更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犹太商人绝不允许消极坐着等“驱逐令”或“厄运”到来,也不可能毫无准备就面对风险,让自己遭遇变量时措手不及。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们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这种攸关生死的风险管理一旦成为习惯,他们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犹太商人正是靠准确地预测“风险”,反而可以发一笔财。

经商厚黑学认为,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问题是,许多事很难分清成败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时候也是冒险。商战的法则是风险越大,则利润越多。当机会来临时,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而厚黑商人则不然,他们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并常能发大财。

犹太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冒险的成功,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人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付出巨大财力和人力,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也在花费了几百万发现效果不大后,正准备撤退时,才在最后一口井里挖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上千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欧美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招标,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

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

这一次,有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租借地投标。参加投标的公司,有很多是“空头公司”,他们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

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欧美石油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业的经验。利比亚政府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标,因为要避免遭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资金有限等问题。

这次,哈默虽然充满信心,而且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仍存在许多变量。此外,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排山倒海的石油巨头们相比,竞争实力悬殊太大,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是,决定成败的真正关键,绝不是取决于这些条件。

哈默的董事们都坐飞机赶了来,他们在四块租借地投了标。他们的投标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

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氨气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不得不放弃的。

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光是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给利比亚政府官员,以进行不可告人的贿赂行为。

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使他固执己见,在和股东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天里,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而且是品质要比一般石油好的高级原油。

更重要的是,油田驻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在这时候,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是利比亚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口油井。

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之后,哈默又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等到利比亚把油田实行“国有化”的时候,他已羽翼丰满了。

哈默的一系列事业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胆识和魄力,他不愧为一个厚黑经商大师。

当然,另一个大冒险家洛克菲勒也同样让世人惊叹。

洛克菲勒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名叫休威·泰德的公司做书记员,这是他精于计算的良好开端。

在休威公司的第三年,他已经对经营贸易的要诀掌握了十之八九,并且对这个行业跃跃欲试。在这一年,他未经老板同意,就自作主张地做起了小麦粉和火腿生意。不久,新闻报道饥荒在英国发生了,使他的计划得到了实现的契机。

休威公司把囤积在仓库里的食品货物,转卖欧洲饥荒蔓延的地区,赚得了高额利润。因此,洛克菲勒要求公司为他加薪到800美元,但老板支支吾吾。于是,洛克菲勒决定辞掉这份工作,创办自己的公司。

1859年3月18日,在克利夫兰街32号,洛克菲勒与人合伙经营的“谷物牧草经纪公司”开张了,当时洛克菲勒不过19岁。在这个经纪行里,他仍然主要干老本行:经营各种与企业联系密切的资金等项目。

他的合作伙伴克拉克则当外场:应付顾客,处理商品的进货和销货。克拉克对洛克菲勒的缜密心思十分欣赏。他形容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会争取,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取走。”

厚黑之人善于乱中取利,****对别人来说是一场灾害,而对厚黑之人而言,则是发财的良机。为了逃避服兵役的义务,洛克菲勒曾找过不止20个替身,并且捐给北军一大笔钱款,这或许是因为多多少少的歉疚感在作祟吧!

尽管洛克菲勒逃过了兵役,避免了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和60万年轻人一样灰飞烟灭,但他也并不是不问天下事的人,相反的,他密切地注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

在经纪公司的办公室里,他的墙上挂满了战况图和各种从华盛顿传来的政治新闻,以及前线的最新动态。公司的职员们常常看到洛克菲勒在他的“陆军参谋部”里走来走去,不时用笔在特殊的坐标点点画画,或埋头记录着什么。

洛克菲勒借着对战争形势的精确分析,因此,让他的投机生意做得很成功。

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倒贴上来时,他还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或是没有信心,或是对突如其来的好机会麻木不仁,没有反应,让机会和财神从自己面前溜走。

不要一直盯着几率不大的风险,而犹豫不前,不敢担风险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左右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的,传到约瑟夫·摩根时,他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苦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运输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