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生命的火炬
3680200000022

第22章 在细节上找突破

很多人的成功源于专门去发现细节。对这种人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了细节,就意味着创造了机遇。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就从细节上找突破,顺利地解决问题的事情,可以给我们启发:

“点滴液”是给衰弱病人的液管补充营养的药液,以前点滴液都是封在大大的玻璃瓶中,就像一支大号的安培瓶。一旦病人需要输液,就由医护人员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将一根橡皮管子插进去,进行输液。每次都要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口子,非常不容易,使用起来要花半天时间来对付这个玻璃瓶,但是“点滴液”是要输到病人的血里去的,卫生程度要求非常高,千万不能为图方便而让细菌混到里面去了。有没有一种办法,既保证了“点滴液”的卫生和安全,又便于医护人员快捷地使用呢?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的社长瞄准了这个“不便之处”大做文章,他想:如果能够在点滴瓶上动点脑筋,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社长向全体员工发出命令:“必须造出便利的点滴瓶。”不久,有位年轻的职员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能否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加一个橡皮塞,要输液的时候,只要把针头从橡皮塞中插进去,滴液就会从瓶中流出来。”公司对他的建议非常感兴趣,马上就把他的这项提议申报了专利,然后又制出成品,向外大量推广。这项小发明如今已被世界所有国家所采用,在任何医院都是用这种“可无菌使用的,且使用极其方便”

的新式点滴瓶来“挂盐水”、“挂葡萄糖”,由于这项简单的专利适应面非常广,产品销量也就非常大,这家医药公司因此所获得的专利收入也非常可观,在“一夜之间”,由一个乡村的小作坊,发展成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制药公司,扬名世界。

莫忽视细微处的改进,有时越是细小之处,越可以做出大文章。

但是细节,因其小被人们忽略了,从而造成了大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大麻烦,一些企业人善于从细节做起,从而使局面得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彻底的改观。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板起一副统一的“包公脸儿”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细节,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的新产品,竟使整个公司因此而渡过了难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

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竟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作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束缚我们的创新思考。

以细节为突破口,改变思维定势,你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思维定势,向新的方向多走一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图案。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记录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随后的几年里,公司的业绩却停滞了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长对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长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付你5万美元。是不是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掉,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挤出比原来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随后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0%。

在试图增加产品销量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总是在大力开发市场、笼络更多的顾客方面做文章,如果你转换一下脑筋,增加老顾客的消费数量,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关键是企业是否能够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细节,及时推陈出新,生产出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

1996年,海尔推出中国第一台“即时洗”小型洗衣机。这种叫“小小神童”

的洗衣机,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引导消费者的一个热门产品。像上海,最热的时候一天要换洗两次衣服,频次高而量很少,5公斤的洗衣机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小型洗衣机,将会有一个大的市场。其实,这就是从消费者的消费细节而产生的一个产品创意。

经过上百次的技术论证,开发“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方案成熟了,海尔又专门向用户发出“咨询问卷”,没想到一下收到5万份回信,信里不但有热情洋溢的鼓励,还有渴盼能够尽快买到这种洗衣机的希望,有的用户甚至还迫不及待地把钱直接汇到厂里。用户的心声、市场的需求让开发人员心里有了底,他们加紧工作,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让“小小神童”走下了生产线,最终也获得了成功,销售情况非常好。

海尔洗衣机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时刻注意倾听市场的声音。有人说“小小神童”虽好,可惜没有甩干功能,这一细节又让海尔人抓住了,于是,技术人员继而又研发出具有甩干功能的新型机,一下子形成了又一个市场新卖点。

此后,不断有新一代的“小小神童”问世,而且每一代都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海尔建立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要求产品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总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这些细节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潜在的需求点,据此开发出的产品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可以说市场中每个有待完美的细节,都是产品创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