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太湖风云
3665700000078

第78章 特别任务 三

几乎是同时,太湖游击队司令部也收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发来的电报,要求尽快把这笔凝聚着海外赤子之心的款子,追回到人民手中。

薛永辉,周志敏等太湖游击队领导,经过郑重研究,作出决定,由短枪班班长秦子刚和侦察班长林晓红执行这个特殊任务。

深夜,万籁无声,像镰刀似的月牙朦朦胧胧,天际星光闪闪,深远莫测。

虽然夏天刚过,但是初秋的劲风已有三分寒气,呼呼刮来,西太湖畔天平山山麓的翠竹、松柏……随之发出尖啸的吼声,惊心瘆人。

翠竹松柏拥簇中的天平山庙宇。

在离庙宇一箭之地有座石屋,亮着忽明忽暗的灯火,在乌蒙蒙的山麓,宛如一颗天上闪耀的明星。

一个黑影,以轻捷的步子绕道穿巷,向石屋走去。

到石屋门首,四下一望,见无他人,黑影“笃笃笃”敲了三下门。

当屋内传出一声“请进”,黑影“嘎吱”推开了门,跨步走了进去。

石屋里面有一张地铺,左边是石凳、石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正在油盏下看《申报》。

此时,他将《申报》往石桌上一搁,扭过头来,望着踏进门来的“黑影”。

来者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长得很俊,瓜子脸蛋,乌黑秀发,明亮眼睛,小巧玲珑的嘴巴,袖子管卷到臂肘上,裤脚挽至膝盖,青蓝色的布衫上溅满了泥巴,连头发也串着泥珠儿。

“晓红。”秦子刚习惯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挂表一看,方形的脸上呈现出满意的微笑,“从太湖潭东到这里要有五十多里的崎岖山路,你还是准时赶到了。

请坐。”俯首从地铺枕边掏出两块山芋,递了过去,“饿了吧?”.“子刚,你真是未卜先知。”林晓红报以一笑,抓过来便啃。

秦子刚倒了一杯热水,放在林晓红的面前。

看着姑娘津津有味地啃完最后一口山芋,他遂将一张《申报》铺在林晓红面前,说:“上海《申报》转载了《香港晚报》报道的印尼同胞募捐抗日款的消息,是在今年七月发出的。

通过上海地下党查明,这笔巨款已由印尼华侨同乡会指派专员,经香港至上海,然后交给了苏州浒墅关镇蚕种场股东骆昌盛先生。”一听骆昌盛的名字,林晓红眼前清晰地出现了个六十多岁精明的蚕桑企业家形象。

日寇在最后横行的几天日子里,警备大队大队长岩限曾派东吴大学日语教员山口百惠前去调查,据有关方面消息透露,从中得到了什么线索,无奈大势已去,这事不了了之。

以上这些情况林晓红已经知道,今天秦子刚重提此事,未知上级领导有何新的决策。

“现已查明,骆昌盛先生年轻时曾在印度尼西亚经过商,参加过该国的华侨同乡会组织。

这次,该组织的50万美元抗日募捐款寄存在他家,并托咐他转给我们。

骆先生看到日寇虎视眈眈注视着自己,汪伪和平军又不时派人盯踪他,当地的地痞流氓还不时对他恫吓……所以款子至今还未出手。

领导上要我们迅速将这笔款子追回到人民手中,而绝不能落入企图挑起战争的敌人口袋里。”林晓红听了,呷了一口水,说:“说起骆昌盛先生,我最近侦察到一个重要消息,他的小儿子骆秋最近在四处打听新四军游击队的行踪,并多次对人表示,他要参加我们的队伍……”。

“如果他真心诚意参加我们的队伍,我们当然表示欢迎。”秦子刚诚挚地说。

林晓红又作了如下补充说明:骆昌盛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骆森,原是木渎洋行翻译,被汪伪特务“天狗”暗害致死;二儿子骆明,是苏州博习医院的外科医师;小儿子骆秋脾气耿直,今年大学没考上,骆昌盛要他学样吃饭的本领,与父亲顶撞起来,扬言要外出当兵。

秦子刚点了点头:“你初步掌握了骆昌盛家的这些情况,这为下一步工作打好了基础,你现在的任务是……”他掏出笔记本,说:“骆昌盛二子骆明最近与一个名叫雅景香的护士恋爱上了。”“她?”“对。”秦子刚说:“她是女子蚕业学校的毕业生,你先和她接触,然后……”。

“为什么不直接找骆昌盛先生呢?”“目前,骆昌盛家四周经常有不少陌生人走动,我们务必谨慎行事。”秦大则说,“为了摸清底细,组织上已经派了两人提前加入行动,日后配合你的工作……”。

初秋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星斗满天,一会儿月牙钻进了云雾,“轰隆隆”几个闷雷,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秦子刚正要告诉林晓红与骆昌盛接头的暗号,以及配合她行动的两名游击队名字,山麓翠竹中传来“咕咕咕”的山鸟啾叫。

秦子刚打开石屋大门,黑暗中闯进两名年轻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