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3635400000018

第18章 近代世界历史(1)

这一阶段的世界历史是整个历史进程中色彩最为浓郁的一笔,因为这阶段是世界现代化的启动阶段,是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化和发展的过程;是整体世界起步阶段,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时间,标志着人类历史走上了新的台阶。

第一节主要国家的衰落与崛起

海上马车夫——荷兰

在整个17世纪,荷兰确定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因此,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海上马车夫”是对17世纪荷兰航海贸易的最贴切的评价。在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当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个国家的造船工业发达,拥有商船的数量和吨位最多,它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没后不久,尼德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西班牙在尼德兰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国家以荷兰省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因此也称荷兰共和国。它成立伊始,就走上了西班牙海上扩张的老路,拼命发展造船业和海军。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数占欧洲总吨数的四分之三。挂着荷兰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荷兰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这个“马车夫”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仑;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荷兰称霸海上,以强大的舰队作后盾,首先在捕鱼、造船和航运业中发了横财。荷兰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从事渔业和捕鲸业。仅在斯匹次卑尔根航线上,每年就有二百至二百五十艘荷兰捕鲸船活动,捕获一千三百至一千四百条鲸鱼。他们把所捕鱼类倾销海外,获得巨额利润。有人说:“荷兰的首都是建立在鱼骨上的。”

进行海上扩张必须有大量舰船,因此荷兰十分重视发展造船业。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荷兰可同时建造几百艘船。仅在阿姆斯特丹一处就有几十家造船厂。荷兰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以降低造船成本,提高它的竞争能力。荷兰的船只造价比英国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比其他国家则低许多倍。因此,许多欧洲国家的商船,包括英国的一些商船,都在荷兰订造。

船舶运费也是荷兰资产阶级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阿姆斯特丹当时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济停泊着两千艘以上的商船。东方商品和中欧、北欧的粮食、鱼类、木材、毛皮等货物都在这里集中和转运;欧洲各国商人在这里通过荷兰经纪人订立合同,规定价格;各贸易公司股票在这里开价;给各国政府的借款在这里分配。有一万五千艘船只的荷兰商船队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海上贸易。他们从东波罗的海沿岸抢购粮食,到地中海各国市场上转售。德国的酒类、法国的手工制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商品,也大都由他们转运到北欧。在出入波罗的海的船只中,有百分之七十是荷兰的。荷兰还排挤了英国,在俄国的对外贸易中占首位。1609年,荷兰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这家银行是世界性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和欧洲各君主国的信贷都通过这家银行进行,许多外国政府都是该行的债户。这更使荷兰有了影响国际政治的能力。“海上马车夫”的腰包就这样一天天膨胀了起来。

同各殖民国家一样,统治荷兰的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同殖民掠夺紧密相联。他们欲壑难填,胃口越吃越大,每发一次横财之后,策划一次新的殖民掠夺。同样是在黄金的召唤下,1595年荷兰人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不久又到达爪哇和摩鹿加群岛。十七世纪初,荷兰舰队在爪哇海岸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成了海上新霸主。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荷兰国会还任命了总督和五人组成的东印度委员会,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太上皇。由这个太上皇统一指挥,荷兰殖民者四处霸占土地。十七世纪的最初十年,荷兰人强占了盛产香料的安汶、德那第、帝多利和班达群岛。1619年侵入巴达维亚(现雅加达)作为侵占爪哇岛的据点。不久,又占领了锡兰(现斯里兰卡)和马六甲,控制了战略要冲马六甲海峡。在美洲,荷兰殖民者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美洲和西非洲的贸易垄断权。1622年,荷兰殖民者在北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现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1648年,非洲的好望角也落入荷兰殖民者手中,他们还在西非海岸建立了一系列要塞。

荷兰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掠夺是极端残酷的。以对印度尼西亚为例,荷兰东印度公司把土着居民变为奴隶,有些还转卖到欧洲。东印度公司掠夺当地的资源,其利润往往数倍于股金。它以极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比如,农民出售二百四十至二百七十磅咖啡,只付给相当于十四磅的价钱。为了保持贱买贵卖的垄断贸易,它只准许安汶及其附近各岛生产丁香,班达群岛生产豆蔻;砍伐其他地区的香料树,以防止生产过多和“走私”贸易。对于敢于自由出售产品的农民,公司的制裁手段是极其严酷的。班达岛上的土着居民由于把豆蔻出售给爪哇和其他欧洲商人,几乎被荷兰殖民者杀光。

在侵略印度尼西亚的同时,荷兰殖民者的魔爪也伸到中国。1603年,荷兰人侵占澎湖。1622年,再次侵占澎湖,屠杀岛上居民。1624年,又进犯台湾,大肆抢掠。对住在印尼的华侨,荷兰殖民者也野蛮迫害。他们害怕华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也害怕华侨同当地人民联合起来反抗他们。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起,荷兰人便不断强迫贫苦华侨到南非作苦工。1742年,爪哇人民反抗斗争高涨,荷兰人为防止华侨参加反殖斗争,大肆逮捕,送到锡兰当苦役,有些在途中被投入海中。雅加达的华侨忍无可忍,发动起义,准备占领荷兰炮台。荷兰总督命令殖民军队对华侨进行了十天大屠杀,被杀者达万余人,鲜血把雅加达的溪流都染红了。

荷兰殖民者越吃越大的胃口,里面装的都是被压迫民族的血肉。“海上马车夫”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蔚蓝色的“马车路”是它的发家之路,也是它的翻车之路。一方面,荷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围绕着海上霸权的问题,荷兰和其他殖民国家也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争夺。

首先公开对荷兰的海上霸权提出挑战的是英国。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竞争。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各国市场上,在美洲殖民地和西非海岸,在东南亚各国,荷兰商人到处排挤英国商人,英国商人也到处进行对抗。两国的贸易公司常常在海上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十七世纪五十年代初,英国针对荷兰的海上霸权,颁布了《航海条例》,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禁止用外国船只装运外国货进入英国港口,禁止外国商人与英国殖民地之间进行贸易。《航海条例》严重损害了荷兰殖民者的利益,荷兰要英国废除它,英国断然拒绝,于是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从1652至1654年,两国多次在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海战。每次海战双方都参加二百多艘战船,两三万名水兵,船上装载着六千至八千门大炮。尽管荷兰被一些人吹嘘为具有“高度战斗素养”的水兵,“有着海军统帅艺术”的海军将领,但是,它还是被英国海军打败了。这次战争使荷兰元气大伤,并证明荷兰的强盛繁荣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荷兰商船,有许多成了英国的战利品。由于过于依赖对外贸易,英国海军对荷兰海岸的封锁给荷兰经济造成了可怕的灾难。1664年4月15日,战败的荷兰与英国签订和约,被迫承认《航海条例》,并保证赔偿从1611年起给英国东印度公司造成的损失。

但是,争霸的双方都知道,这样的和约只是个权宜之计。因此,战败的“马车夫”在战后拼命加强海军,以求重扬国威;英国则得寸进尺,对荷兰步步进逼。1660年,英国颁布新的《航海条例》,其内容比原来的更加苛刻。1664年,英国又在北美占领了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接着攻击荷兰在非洲西海岸的要塞。于是,1665年,双方重新宣战,开始了第二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使“海上马车夫”捞了一点面子,它的经过整顿的海军打败了英国舰队,冲入泰晤士河,炮口威胁着伦敦。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得不于1667年7月31日与荷兰签订条约,放宽了《航海条例》。按照这个条约,英国人退出印度尼西亚,荷兰人退出北美,实际是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

1672至1674年,有称霸欧洲野心的法国为了占领荷兰,又挑动英国对荷兰开战。法国答应把荷兰几个岛屿和城市并入英国,使荷兰海岸处于英国统治之下。但是“海上马车夫”进行了拼死抵抗,这个瓜分荷兰的计划并没有实现。荷兰人在陆上决堤放水,用滔滔的海水阻止了法国陆军的进攻;在海上用一支小舰队牵制法国人,而以全力打击更强大的英国海军,保证了荷兰海岸的安全。这第三次英荷战争虽然不分胜负,但是,自1652年以来,连续发生的英荷战争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使“海上马车夫”从海上霸主的宝座上跌落下来。这些战争也使荷兰国内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引起了人民的起义,从内部动摇了荷兰的根基。为了镇压内部的反抗,荷兰统治阶级又被迫向外寻求支持。对荷兰资产阶级来说,最可接受的同盟者就是它的“头号敌人”―英国资产阶级。加之后来共同对法国的斗争,使英荷两国又由相互争夺转化成了相互勾结。

在以后的四十多年中,荷兰又连续三次因为海上霸权问题与法国发生战争。这些战争由于席卷了荷兰领土,所以使荷兰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城市的工厂被毁掉,农村的灌溉系统被破坏,大批牲畜被宰杀。对法战争最终结束了荷兰的大国地位,从此,赫赫一时的“海上马车夫”在新的争霸的棋盘上,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时期,荷兰这个破落户妄图作一次最后的努力,恢复昔日的荣耀,因此又和法国、西班牙一起转而反对后来居上的英国。但是,这个梦并没有实现。1780至1784年,荷兰又被英国打败。英国人占领了荷兰在印度的殖民据点,然后又占领了荷属锡兰。荷兰丧失了最赚钱的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权。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债务大增,濒于破产。在这同时,国内的生产也一落千丈。造船数量锐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曾经每年有一千五百到二千艘渔船出海的渔业,也只剩下不到二百艘了。

至此,“海上马车夫”的马车实际上已经倾覆。

路易十四的辉煌

1638年9月5日,在圣日耳曼的王室城堡中,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哭喊声,路易十四诞生了。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的长子。1643年,路易十四继任法兰西国王,当时他只是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从他登上王位的那天开始,一直到1715年距离自己生日还有4天的那天为止,路易十四一共活了77岁。

虽然他即位很早,但直至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了兴趣,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对统治国家十分有天赋。他统治法国前后长达72年之久,因此被大家称为太阳王,同时也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他的出生在当时算是一个爆炸性的头条新闻,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所以路易十四的降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年仅四岁就登基做了国王,当时由母亲奥地利的安娜代他执政,但从这往后的18年里,法国的真正统治者却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当时的红衣主教马萨林。1661年,茹尔·马萨林死后,路易十四才开始着手管理国家。他治理国家的手段和策略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拥戴下,路易十四在法国成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他不但频繁地发动战争,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奢侈的庆祝,还通过拨款用于发展艺术和科学来为自己赢得荣光。凭借身边大臣的帮助,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在自己的周围,借此来增强自己在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力量。在统治时期,他跟教皇之间总是闹意见,由此更展开了一系列的残杀胡格诺派教徒以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因此到了执政后期,法国国库极度空虚,濒临破产。

1660年,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的玛丽·泰蕾兹结婚,但这位西班牙公主很快就香消玉殒了,所以没过多久,他又与地位比自己低的孟脱侬女伯爵弗朗索瓦丝结婚。路易十四比他的儿子们甚至他最大的孙子都要长寿,据历史记载,他的王位最终由自己的重孙路易十五得以继承。

回首路易十四这一生,其中有以下几件重大的事情值得一说:

在路易十四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法国暴发了一场巨大的暴乱(投石党,1648-1653),它主要是针对马萨林主教的政策。很有可能,这次投石党的暴乱给路易十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当即绝对以后绝不允许自己的国家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柯尔贝都十分信奉重商主义,按照这个理论,他们在法国积蓄了很多贵金属。在他还是王国的时候,法国一共参加了四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1667至1668年,法国与西班牙争夺荷兰,1672至1688年法国与荷兰开战,1688至1697年,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进行了为期9年的战争,最后一个是1702年至1713年,与西班牙进行的王位争夺战。这些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最终使得法国债台高筑。

1674年,法国政府从一个私人企业那里花重金买下了马提尼克岛。

1689年,路易十四发布了“黑法”,允许在法国的殖民地进行贩卖奴隶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