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3625400000021

第21章 思维与行动(8)

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很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人们还是习惯用常规思维,很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被人们看成无法做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按照古代寓言中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

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山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他成为亚洲王。

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的思维为你提供了实现自我更多的机会。"

每一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了,假如拓展开去,到思维对象之外找个帮手,将二者合并思考,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

二十四、摆脱固定模式的束缚

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的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好,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敏感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此后,店里一改往日的冷清,门庭若市,效益也节节攀高,势不可挡。

企业是这样,人、国家、世界也同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理念,习惯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及时地改变自己的一些处世方式去适应环境。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固定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后来,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增加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定式思维。长大后的象其实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铁链"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那么,人类又如何呢?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只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

曾经,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当时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他们的周围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岛。渐渐地,八个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了,扑进海水里,"咕咕嘟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甜、又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当人们化验这水时发现,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实际上,这里的海水是可口的泉水。

二十五、干一行专一行

斯宾诺莎说:"要是袋子比其中的肉更好,那可是一件糟糕的事。"

全神贯注指的是用心专一,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干一行、精一行。

牛顿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并且向她求了婚。有一次,他们外出散步,牛顿含情脉脉地拉着姑娘的手。可是,他的思维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正在研究的疑难问题。像做梦似的,他下意识地把对方的手指当作通烟斗的通条,直往他的烟斗里塞,这位姑娘疼得大叫不已,莫名其妙地看着牛顿。牛顿这才醒悟过来,痛心地向姑娘道歉说:"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这事不行了。看来,我是该一辈子打光棍儿。"

尽管姑娘宽恕了牛顿,但是却不能理解他,爱情终究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涌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的身心都集中在科学事业上,所以终身未娶。

爱因斯坦有一种奇妙的自我隔绝的本领。在家里,他常左手抱着孩子,右手做着计算,孩子的啼哭声和他哄孩子的声音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在他自己的那个世界里,唯一的声音是分子、原子、光子、空间、时间……

有人问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儿子:"你父亲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托斯卡尼尼的儿子回答说:"在我父亲眼中没有所谓最大的成就,只要他正在做什么,那就是他最重要的事,不论他是在指挥乐队还是在剥一个桔子。"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全神贯注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成功自然会眷顾你,因为全神贯注会使人拥有无比强大的进取之心。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你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就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见到这种情况,一些年青人取得了远远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其实,那些看起来智力平庸的人,往往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某一事业,并长期耕耘不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那些所谓的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喜欢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等到蓦然回首时,仍旧一无所有。

有人曾问狄更斯:他到底是怎么取得成功的,狄更斯是这样回答的:"对于那些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我从来不掉以轻心。我在写作上所取得的一点成就,与我所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是完全分不开的。我对那些非常普通甚至最不起眼的事情能够进行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一天都不会间断,对于完成的书稿,我也会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反复地进行斟酌推敲。"

约瑟夫·格鲁尼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无论做什么事,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游戏,你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你一定要记住,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要见异思迁。"

人生中之所以有很多的梦想无法实现,就是因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涉足的领域太多了,因此就很容易分散精力,也就阻碍了他们的迅速发展,使得他们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他们从小能够集中精力于某一领域,就很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所向无敌的专家;如果他们总是四处出击,什么事都是浅尝辄止,不管做什么,最终只能了解一点皮毛而已。

二十六、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没有行动的人没有资格谈论成功。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古代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伟大的日际、伟大的刊计划,最终必须落到行动上。

现在我们要你学会"立即行动!"让行动成为行为规律之后,你就会逐渐养成按规律行事的习惯。

通常你把工作推给明天或下个明天,零碎事务因而堆积起来,显得杂乱无章。面对一大堆杂乱的事情想要从中找出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足很费力的。与此相反,如果你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去处理文件,那么,你就避免了重新找材料的麻烦,从而节省大量时问和精力。

这种方法的另一种形式是:你若有一件事要做的话,那么就在下次一看见它时就去做,而不要把它扔回去,夹在有待整理的文件堆里。或者,你可以用彩色的铅笔把限期写上去,以便在接触这件未做事时,能清楚地回想起来。

一般来讲,一项工作若涉及到他人,你越推迟就越难办。你最好这样想:"因我的拖延而受害的人可能会瞧不起我,他们的反应对我来说是非常令人遗憾而又非常可怕的。我既然不想让他人看不起我,干脆下决心停止这种既愚蠢又自损的拖延习惯吧!"

这种积极的态度会帮助你不再拖延下去。即使你在某项工作上已远远落在了后面,你也要努力正视拖延所造成的困境,不要在心理上先打垮自己。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行动上面,而不是一味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没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