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与中国孩子的教育
3618900000027

第27章 教育(1)

蒙台梭利认为单纯靠旧式的保护、约束、说教的手段来培养孩子不可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因此,我们需要新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在诸多问题,需要调整自己的观点,找出新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变化、单亲家庭的数量逐年上升!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的压抑、畸形,甚至导致行为的反社会性。如何使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帮助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为儿童教育念计或的新热点。

亲子教育

□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1父母要关心孩子在想什么

当今世界的一种惊人现象是儿童自杀,幼小的孩童因小事轻生或无故自杀,以此来反抗父母的忽视和冷淡。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它表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确定出现少有的疏远。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难以捉摸的。只可用“心”去叩开他们的“心”扉。

儿童心灵中似单有一种万物有灵的看法,他们无法分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到了四五岁以后,开始认为动的东西有生命,不能动的没有生命。所以童话世界里反映万物有情欲,儿童心目中万物不只是被描绘为栩栩如生的东西,而是“实在”地活生生的。

由于不能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区别开来,日本教育家角尾稔强调儿童是生活在幻想世界里,不能将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截然分开。不能很正确地认识生命,这就导致了不正确对待生命的做法。

2让孩子能尽诉心中情

对于儿童的想你,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对其定义荒谬。父母应设法培养亲子之间有宽容的感受,并通过游戏、绘画和恳谈去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最好是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让儿童表达心中所想到的世界,不要急于褒贬,让他们尽诉心中情后才诱导他们辨善恶、明是非。

如果儿童在一个不适宜的环境中生活,他的成长很可能出现停滞,一个10岁有可能处于5岁的心理年龄。这些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遇到学业挫折和情绪困扰时,便危机重重了,所以家长应该时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熟悉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如果他们的现实世界是温馨和充满希望的,又岂会自暴自弃自毁前程呢?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父母对子女的三种类型

专家提示,亲子沟通的内容,态度是最重要的,方式其次。

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三大类型:

(1)均衡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大致上一方面能格尽父母天职,另一方面能针对现实而作出弹性调整。

(2)矛盾型:由于缺乏原则和理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在大方向上转折摇摆,前后予盾,在重要关节上(重要观点)有颇大冲突,令孩子无所适从。

(3)不一致型:父母对孩子有一定稳定和默契的态度,可是执行起来因人而异(如祖父及亲戚态度左右父母坚持原则),因心情而改变,时松时紧,管教和赏罚态度不协调、不一致,因而使孩子有机可乘,避重就轻,设法逃避,得过且过。

父母的孩子是太想给孩子当一点庇护,可是他们企知这样而置孩子于不安的状态中。对孩子事事支配、随自己爱恶或因事去苛求而动辄拒绝父母,属于“严格型”,拒绝程度愈大,愈变成“虐待型”,而各走极端的情况下便是达到最外围的“残忍”境界了……

2正确的教育态度

理想态度的最佳境界是“庇护”和“拒绝”、“支配”和“服从”四者整合的均衡点,对孩子“残忍”、“无视”、“溺爱”、“袒护”都是不对的。

对孩子“放任”、“盲从”、“过分保护(干涉)”、“过高期望(期待)”、“严苛(严格)”与“虐待”都是不对的。关键没有抽象的绝对化准则,凡事坚持原则地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

总之,待孩子之道,温情中有法(守法则)有理(讲道理),所坚持的弹性原则不因人而异(劝说围绕孩子的亲友都奉行同一准则),不因时而迁(奉行的准则不会随便改变),不愠(动怒)不躁(急躁),不纵(放纵)不拘(拘束)。这种待人处事的艺术。

□随机教育法

1潜移默化教育

填鸭式教育是现代教育界所反对的教育方法,其弊端不在“填”——灌输知识,而弊在灌输不得其“时间”、“数量”和“方法”。故反对填鸭式教育不应抹煞灌输知识的存在价值。

潜移默化的知识最平常,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自然轻松,容易提起孩子的兴趣。

利用游戏和文娱活动时间进行教育,儿童可以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求知,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对儿童最有利,但不是惟一方式,需上家长量力而为,先决条件是家长愿意并可以付出精力和时间,不可勉强划一。

曾通过有效教育把儿子培养成天才的美国卡尔·威特教授主张亲子相伴的游戏和散步活动,从中教育儿童认识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引导儿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威特每天带儿子(最好由三四岁开始)散步一两个小时,父子一边溜达,一边谈话,引导儿子就所见所闻去认识生态环境。

2随机教育秘诀

蒙台梭利的随机教育秘诀有如下几点:

(1)先唤起孩子的兴趣。

(2)让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能提出问题给予鼓励。

(3)耐心地回答,绝不敷衍。

(4)回答需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孩子已有知识可以接收的前提下加以说明。

(5)大人坦然承认自己不能回答孩子的问题,然后亲子共同寻找答案。

(6)在散步中引起孩子注意的东西,教给他相关的知识(形式无拘无束,系统性灌输太著痕迹)。

(7)回答的答案务求是真知灼见,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排斥不合理和似是而非的讹传。

3实地参观学习

她还提出要扩大随机教育的范围,多带孩子出去参观和游历。

(1).利用实景(博物馆、美术馆、动植物公园、矿场、工厂等)、实物进行天文、地理、动植物学知识的渐进式积累。

(2).参观过程中的教育:为使孩子更多地接触知识,应该尽量在随机的情况下给孩子讲述所见所闻,方式应简单,词语要容易。

(3).参观后的教育:鼓励孩子将所见洞川、树木画出来,并向父母详述所见一切,或鼓励孩子将见闻写在信里,然后寄给亲友。

(4).在孩子汇报的时候,考验他的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即时予以矫正和奖惩。

综合而言,父母进行随机教育是学前教育和课后延续的最佳教育方法。但随机教育本身对父母也提出了不断充实自己的要求,否则,随机教育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填鸭式教育诚然是下下策,在理想教育彻底改革成功前,某种程度上的“填鸭”是无可避免的,家长宜细心安排将“填鸭”负面影响减到最低,而父母进行随机教育是帮助孩子发展博学多能的有效方法。

□重新注意传统美德和礼貌

1警惕孩子堕入社会陷阱

针对在各大都市均出蔓延很快的“现今社会恶疾”——爱滋病、吸毒、自杀、色情传媒泛滥等病态社会问题,心理学家井上惠美(1987)归咎于人性的丧失,认为社会异常(abnormal)行为的根本因素是人性的沦落。

作为家长须提高警惕,社会陷阱常在儿童咫之间,决不能掉以轻心。家长最好能重新检讨自己的做人哲学和态度,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全盘西化”和“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思想”抑或用自己明智的目光去采集最新和最有效的科学理论,再结合传统中合情合理合时的道德理念。

总之,父母做为孩子的榜样应首先自审,审视自身文化道德立场和观点上是否有缺点,应择善而从,知行合一,子女才能有适当的模仿对象。因为当今流行不少似是而非、混淆黑白的观念,成人稍一不察也会信以为真,何况入世未深的儿童?

2用传统美德教育孩子

道德约束是防御社会污染的天然屏障,培养孩子的道德约束力有助于他这远离外界邪恶因素。家长和教师最好能将传统美德如责任感、诚实、合作、同情、亲切和礼等道德项目适时适当进行教育。

一般现代学校教育课程迁就考试需要着重智育的发展,忽略或不重视有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有一些观念认为现代社会既重民主、平等,“尊卑”便可以不分,礼貌周到是虚伪造成。事实上传统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重视“尊卑守分”的礼节,并非表面上的礼貌动作,而是背后有一种文化精神——尊重和感谢提携培育的恩惠,谦让而避免无谓的色心斗角,愿意在融洽和谐而有秩序的气氛下各展所长,这些行动背后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纪律性,并不违背民主自由精神。所以适当地强调尊卑礼貌,有助于儿童培养安分守已的自律精神。有礼貌决不等于呆滞不思独创,传统美德是和谐相处的润滑剂。

□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1优良的传统教育方法仍应坚持

近年来,许多教育理论标新立异,一发现某些适用于局部范围的通则,便急不可待地放大为全面去试用——把活生生的天真无邪的儿童当做“天竺鼠”家长们对新的教育理论和原则万不可附庸风雅,应该依实际情况而定。事实上许多所谓新的社会科学理论,未经严格检验,未经全面观察,便公开在学校、家庭中推行,对儿童的心灵发展有不利的。

例如,不少人鼓吹新潮教学法或家庭教育的原则,若追问其历史和推行效果,并非吹嘘般神奇有效。因此,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方法和原则不宜抹煞虽教最新和最先进的方法未有定论,但最有效。

2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许多理论家主张儿童自主发,培养孩子要用一颗平常的,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是不可能的,只要孩子能按原有天性去发展,就能成为一个自足的理想的人。事实上,让子女在现今资讯发达、都市陷阱的社会中“自由”乱闯,美其名是让他“碰钉”,但有些“钉”碰了是可能“致命”的(如吸毒),所以,我们能忍心和放心吗?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儿女最基本的方法是“奉陪到底”。他利用大量的时间,尽情地和儿子一同游玩,不停地交谈,并进行活生生的“随机交谈,并进行活生生的“随机教学?——一草一木、一花一虫都是她教育的素材,只要儿子感到有趣而发问,他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蒙台梭利的奥秘诀是唤起学习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并即耐心地解答,儿子提出好问题,即时给予鼓励自己不懂就回答不懂,于是两人一起追查,以身作则地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遇到高深、抽象的理念,蒙台梭利会用浅显理解剖析问题,让儿子明白透彻才罢休,若儿子不认真学习,他便即时矫正错误。

“天然无雕饰”是培养孩子归易接受的手段,因为太复杂的方法父母不易掌握,孩子还不易领会呢!但重要的正是多陪孩子女学习,适时扶持才是最适当的。

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能是忙于赚钱或营利,大部分的家长都以为把孩子放进学校便算尽了责任,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撒手不管。实际上,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孩子,谁也不能代替家长办得更好一些。此外,孩子还在不断增强自控能力的阶段,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有限,放学后做功课和休闲活动,没有家长在旁鼓励、提醒和监督,是很难学好的。

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有些孩子学得快些,有些学的慢些,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未必能一一兼顾,家长能在家中设法(包括聘请补习老师)适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指导,扶持孩子追上进度,不致落后他人,孩子才有信心和勇气争上游,发挥所长。因此,家庭教育,加上好的学习环境,再配合良师辅导,是孩子教育的三砝码。

□协助子女在学业上进步

1、协助子女做好功课

协助子女学业的发展,要从根基上入手,从关注子女平时学习的效率入手。而重视和协助子女解决功课的问题,是扶助子女学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功课的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追求知识的习惯。而高素质和有意义的适量功课,则必须依靠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精神才能做到。

很少孩子能自觉地完成功课,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自己在监督和协助孩子做作业方面的义务。家长最好能提供安心读书,免受干扰的读书环境,给予子女正面的鼓励。当子女情绪低落、心灰意冷时,父母能解决难题,协助子女安排作息时间。父母不可能替孩子做作业,选择就剥夺了孩子练习的机会,对其心智各方面的发展无关系也是有害的。

2唤醒子女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呼唤起孩子学习兴趣,那么事情就会一下子好办多了。

(1)适当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家长利用闲谈的机会,多讲一些古今名人奋斗的故事,突出学习的重要性,突出有理想、有目标的重要性,刺激子女求学的欲望,激发子女的上进心。

(2)订目标进则表扬,退则督促。家长最好为子女订下改进或上进的目标,只要有进步,只要稍有表现,随即加以表扬赞赏,有助于提高子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及时鼓励取得成功的子女。成功感的出现最好能联系成功的事件,能给予子女深刻的印象,牢记取得成功的窍门,为下一个成功铺路。

(4)正确地运用批评和表扬,子女表现得理想,则适时表扬;表现得不理想,则婉转批评,必须赏惩分明。

老师最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适应力

1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传统家庭养育子女是要子女与自己同舟共济,共挑家庭重担。可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里,孩子长大了,不一定能符合父母的期望,可能还出现传统所谓“忤逆”的子女,胡作非为,不但伤透父母的心,还连累乡里,辱没门楣。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产生问题的行为的温床,大多和不良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关,例如(1)儿童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受到冷待,产生不满情绪;(2)在家庭和学校里的低成功感和自卑感;(3)对父母的管教不满;(4)对父母偏爱别的兄弟姊妹所产生的嫉妒心理;(5)自我表现和正常要求得不到合理满足而产生的挫折感。因此,父母要自审自身,还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要让其染上社会歪风邪气。

2忍耐和适应力的培养

对子女而言,最基本的洁身自爱的训练,就是“对需求不遂而言有适当的耐受力”,换言之,最适度的“随是而安”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世事难料,事与愿违,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强调改变环境去迁就人的需要,在合理范畴内是可行的。可是人类的能力有限,有能力范围以外勉强追求,势必招致身心困乏,饱受无形压力;若求急功近利,必致铤而走险,言行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