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管子
3608900000020

第20章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管子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语出《管子·小称》)善于检讨自己的人,人们不会怪罪他;不能检讨自己的人,人们就会怪罪他。

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失去的是虚荣,得到的是赞美和他人的尊重。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管子·小称》

管子曰:“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

——语出《管子·小称》

管子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

意思是说,善于检讨自己的人,人们不会怪罪他;不能检讨自己的人,人们就会怪罪他。

在管子看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错了,却拒不认错。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犯了某个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

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过而不文、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人们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过而能改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其原因大概有二:

其一,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

其二,怕影响自己的威信及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其实,如果是作为下级,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会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是作为上级,则过而不文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知过能改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知过能改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

吃古通今

格里·克洛纳里斯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恪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预算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了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老夫子点评:

任何人都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承认错误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轻松感。明知错了而不承认,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链接共享

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

——《管子·小称》

英明的君主有过归于自己,有善归于人民。有过归于自己,自己就会戒惧;有善归于人民,人民就会欢喜。让人民欢喜,使自己戒惧,这就是英明的君主之所以能治理人民的原因。

建常立首,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堕。

——《管子·白心》

建立常规常道,应当以虚静为本,以合于时宜为贵,以正确不偏为准则,这三者协调一致,就能够持久不败。不合我的准则,虽有利也不去做;不合我的常规,虽有利也不推行;不合我的常道,虽有利也不采用。首先是适应天道,其次是适应人心。人们不提倡的事不去应和,天不曾开创的事不去听从。所以,其言论不会失效,其事业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