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昔者周公朝读百篇,夕见漆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语出《墨子·贵义》)以前周公旦早晨读书百篇,晚上会见七十个士人,因此周公旦辅佐天子,他的美誉传到现在。我上没有侍奉国君的差事,下没有耕田种地的艰难,我哪敢废弃读书呢?
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迈进成功的大门。
周公朝读百篇
——《墨子·贵义》
子墨子言曰:“昔者周公朝读百篇,夕见漆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
——语出《墨子·贵义》
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决定性因素。古往今来,人们对文化知识尤其重视。
墨子向南游历,出使到卫国,车箱中载的书很多,弦唐子看见后感到奇怪。
弦唐子说:“老师您教公尚过说:‘书籍不过是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车上载的书很多,有什么用呢?”
墨子说:“以前周公旦早晨读书百篇,晚上还会见七十个士人,因此周公旦辅佐天子,他的美誉传到现在。我上没有侍奉国君的差事,下没有耕田种地的艰难,我哪敢废弃读书呢?我听说‘天下万事殊途同归,言语总会出现差错。’可是人们听到的往往不一致,因此书就多起来了。现在有像公尚过之心的人,就能考究数理而精微之处。对于殊途同归的万物,也就知道其中的要旨了,因此就不用以书教他了。而你为什么要感到奇怪呢?”
墨子认为,周公旦的功绩美名之所以为世人传诵,就是因为他每天都不懈怠地学习。像他那样侍奉国君日理万机的人尚且学而不倦,自己就更不能停止学习了。
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不管古人读书出于何种目的,他们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刻苦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终于成为西汉的大经学家,官至宰相。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坚强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成功的人,伟大的人。
吃古通今
1561年,弗兰西斯·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培根从小身体不好,性格内向。但是他酷爱学习,喜欢思考问题,常常独自一人躲在僻静的角落里埋头苦读。
13岁时,父亲送他到剑桥大学读书。一次,他在校园里散步,心中感到很烦恼,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他读的剑桥大学虽说是欧洲的一流大学,但也被“经院哲学”(一种为神学辩护的哲学,专门论证宗教教条的正确)统治着。学校里充斥着神学的争辩,思想僵化,方法老套。他觉得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简直是有害而无益。
这时,培根看见地上有一队蚂蚁正在搬家,众多蚂蚁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培根仔细地凝视了很久,若有所思地对自己说:“对!我也应该这么做,抛弃那些高谈阔论,从事情的最细微处着手,用实践去验证一切!”
培根立志从事实验科学以后,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内默默地度过了十几年。他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实践,总结了不少科学结论。
1597年,培根的处女作《论说文集》问世。该书出版后风靡一时,多次再版,这激发了培根的创作热情。1625年再版时,这部书已由最初的十篇论文增至五十篇。在这部著作里,培根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绝妙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和警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例如:
“假如没有友谊,世上将是一片荒漠。”
“最能使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劝。”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过分求速是做事最大的危险之一。”
1620年,培根的又一部新书问世了,这就是他的代表作《新工具》。在这本书里,培根最早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只有掌握科学知识,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他还提出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最终获得知识。培根也因此被人们认为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老夫子点评: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它激励着人们掌握知识,向科学进军。这句名言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的。培根说,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他是这样说的,也用自己的经历和行动做了最有力的证明。
链接共享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墨子·天志》
现在天下士人君子的书籍,多得不可胜载,其中的言论也多得无法计算,它们向上论说诸侯,向下论说列士,而对于仁和义的解释,互相之间却相差很大。那么,如何知道它们的是非正误呢?回答是:“我得到天下的明法,用来衡量它们。”
知,闻、说、亲、名、实、合、为。
──《墨子·经上》
知识,有听到的,说知的,亲身经历的,有名辞的,有实物的,有名实相合的,有创造作为的。
载书游卫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舟,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