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墨子
3608600000021

第21章 为人要谨守孝道

子墨子言曰:“孝,利亲也。以亲为芬,而能能利亲,不必得。”(语出《墨子·经上》)孝,以亲人为重,尽其所能做有利亲人的事情,却不一定乞求从亲人那里得到什么。

从家庭的角度而言,孝道主要表现为孝敬父母、爱护家产和恪守家风;推广到社会,遵循“孝道”则应尊敬长辈、守护家园和讲究文明。

孝,利亲也。

——《墨子·经上》

子墨子言曰:“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语出《墨子·节葬》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善事父母”是孝的基本含义。在古代,孝不仅被看作为一种家庭道德,而且被泛化为个体、政治、社会道德,有立身、事君、处世等广泛的衍伸意义。

早在西周时期,“孝”曾是殷周宗法观念的突出体现,是周礼的一个核心观念。侯外庐先生就指出:有孝有德是周代道德的纲领。孝的观念和殷周宗法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往往成为维护家庭本位的基本环节,故传统中国历来有“孝治天下”的说法。

忠君报国的“忠”和孝以治家的“孝”,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作为家庭亲情伦理核心的孝道,要不要贯彻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能不能具有功利观念的内容,却有诸多不同的看法。对此,墨家和儒家便有不同的理解。

后期墨家确立“孝,利亲也”的命题,肯定孝道除亲情伦理外,不能只讲道义,也要有功利的考虑,给双亲以利益和实惠。

如墨子在提倡“兼相爱、交相利”时,就已主张要和孝悌之道相适应,认为行兼爱者“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但后期墨家则以“孝,利亲”的命题,又把作为亲情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孝道发展成一种功利价值观念。在这里,我们就要有所批判地继承了。

《孝经》认为: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其将孝看作是天地间最要紧的事。

李鸿章七十大寿时曾有诗:“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一代元老,位极人臣,古稀之年,仍不减赤子之心。尚有老妈妈健在,喊着自己的小名,问这问那,他认为是人间至乐!

古往圣贤无不谨守孝道,他们的言行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用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所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3000余个药方,史称“药王”。这位药王学医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给父母治病。

孙思邈出生于陕西耀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匠。在他七岁时,父亲得了雀目病(即夜盲症),母亲患了粗脖子病。有一次,父亲在锯木时,看到他在一边发呆,便问他:“孩儿,你长大了也要做木匠吗?”孙思邈回答说:“不,我要做一名医生,好给父母亲治病。”父亲见他一片孝心,心里十分感动。

孙思邈十二岁时,父亲开始送他去学医,几年之后,孙思邈便回到家乡给乡亲们治病。有一次,他治好了一位病人的痼疾,病人到家里来答谢,得知孙思邈父母也身患痼疾,这位病人对孙思邈说:“我听说太白山麓有一位叫陈元的老医生能治你母亲的病。”孙思邈听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前往太白山。从家乡到秦岭太白山有400里路程,孙思邈走了半个月才打听到陈元医生,并拜他为师。陈元见他一番孝诚之心就收他为徒。

不久,精心学习钻研的孙思邈便找到了方法。他立即回家给父母亲治病。很快,他父母亲的雀目病和粗脖子病就痊愈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孙思邈恪守孝道,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毫不犹豫地准备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他心目中的孝道。最终,他至真至诚的孝心,使他轻松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孙思邈的故事让人感动,也给人教益。一个人要理解人生,要立身处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似海恩情。在儿女成长中,长辈们的辛劳与期待,实可感天动地。而儿女对父母的孝敬,不仅是爱,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吃古通今

1962年,陈毅任中国外交部长。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时,决定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见到儿子来探望,非常高兴,正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也非常激动。他连忙走上前去拉住母亲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

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由我去洗吧!”

母亲硬拦住,不肯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聊聊。”

这时,陈毅的妻子张茜也抢着要去洗。陈毅急忙说:“我小的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条尿裤子。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

陈毅说完,就从妻子手里接过尿湿了的裤子和其他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和母亲叙谈起来。最后,陈毅元帅把母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老夫子点评: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件平常的小事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深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链接共享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墨子·兼爱》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主,因而损害君主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乱。反过来,如果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

亲贫则以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墨子·节葬》

双亲贫穷就设法使之富足,人口少就设法使之增加,人多而乱,就设法使之安稳和睦。当孝子这样做时,也有因力量不够、财物不足、智谋不足而停下来的。但却没有敢废弃余力、隐藏智谋、保留财用,而不替双亲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