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14

第14章 弃恶扬善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语出《荀子·性恶》)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的表现,是人的后天作为。

人性中有许多不美好的成分,如邪恶、残暴、冷酷、奸诈、贪婪、嫉妒、狂傲……所以说,“人之性恶”也无可厚非。其实,人所需要做的不在于分清人的本性是善是恶,而在于如何弃恶扬善。

弃恶扬善

荀子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语出《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是善是恶,几千年来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

告子曰:“人性之不分善与不善也,犹如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的话不无道理,人只要敢于面对自己,就会发现人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即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是好的,只是后来受外物的蒙蔽而产生了邪恶之心。其实,孟子是从人的肯定性一面来鼓励人、安慰人。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的表现,是人的后天作为。

在《荀子·性恶》中,荀子有更详细的论述。

荀子说:“古今天下所说的善,是指符合礼仪法度,遵守社会秩序;所说的恶,是指违背礼仪法度,不遵守社会秩序,这也就是善与恶的区别。人的本性怎么能生来就是符合礼仪法度、遵守社会秩序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又为什么还要礼仪法度,还要有圣王来制定礼仪法度呢?人之所以想为善,正是因为人性本恶,就像缺乏资财的人向往丰厚,丑陋的人向往美丽一样。现在人们努力学习礼仪法度,正是因为缺少它。人的本性不是美的,是生来好利的。假如兄弟之间分割财产,如果依着人贪财好利的本性的话,那么兄弟之间也会相互争夺;如果用礼仪道德来教化他们,就算是两个陌生人也会相互退让财利。由此看来,贪财好利并且希望得到财利,这才是人的本性啊!”

荀子所说的“恶”,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种种生理和心理的过度和无限制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不美好的成分,因此称“人性本恶”也无可厚非。其实,荀子是从人的否定性的一面来警醒人、鞭策人。

实际上,孟子的“人性本善”与荀子的“人性本恶”具有相同之处,即弃恶扬善。

没有恶,就无所谓善;没有善,亦无所谓恶。恶与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因为有恶的存在,人们才愈加感受到善的可爱,从而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地去追求真、善、美;同样,正因为有善的存在,人们才愈加感受到恶的可憎,从而激发人们毫不留情地去同假、恶、丑作斗争。

然而,直到今天,恶还未从人们身上退去,还在发生作用。因此,我们要随时准备同心理的、生理的、行为的、物质的、精神的恶作斗争,做一个勇于正视恶而战胜恶的强者,而决不屈服于恶甘当恶的俘虏。

吃古通今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的流进他的金库时,他变得贪婪、冷酷。宾夕法尼亚洲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刑。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而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迁到其他的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也无法安眠。”

在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变得像个木乃伊,医生们向他宣告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他必然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开始考虑如何将巨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起初,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捐给教会,教会不接受,说那是腐朽的金钱。但他不顾这些,继续热衷这一事业。他听说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而被迫关闭,他立即捐出数百万美元而促成当今国际知名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黑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原谅了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他造福社会的“天使”行为,不但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还给他带来用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他在53岁时已濒临死亡,结果却以98岁高龄辞世。

老夫子点评:

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患。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于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反之,多行恶事没有不遭到报应的,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链接共享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现在人的本性,生下来就是贪利的,顺着这种本性,争夺就会发生而谦让就会丧失;人生下来就有嫉妒憎恨的本性,顺着这种本性,就会出现伤害忠良的人,而忠诚信实就会丧失;人生下来就有耳目的欲望,就有对声色的喜爱,顺着这种天性,淫乱就会产生,而礼义制度就会丧失。因此,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性情,必然引起争夺,却与违背等级名分,扰乱社会秩序相吻合,最终导致暴乱。所以必定要有君师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才会出现谦让,才会与礼义秩序相吻合,最终达到社会安定。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恶的,这是很明显的,善是人后天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