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3608100000012

第12章 砺志类——让你一往直前(2)

接下来文帝又问陈平同样的话题。陈平回答:“关于这些问题,我必须询问负责人才知道。”文帝又问:“谁是负责人呢?”陈平回答:“裁判事件的负责人是司法大臣,国库收支的负责人是财政大臣。”文帝步步紧逼:“倘若所有职务都各有所司,那么宰相又负责什么呢?”陈平冷静地回答:“宰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须镇抚四方的蛮族与诸侯;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作好份内工作。”文帝听完这番话,不由得点头称是。

不久周勃引咎辞职,此后便由陈平一人独承宰相大任。而其一贯的作风,正如他自己告诉文帝的,是针对每个人的才能赋予其应做的工作,自己则加以督导,这不也是一件更重要的工作吗?陈平因指挥得宜,被誉为名相。从陈平的行为可以看出,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过问,该放手的就要放手。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顾及细枝末节,有时真的大可不必。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约定先人咸阳者为王。但是刘邦先进去了,人城较迟的项羽大怒,命令士兵准备向刘邦发动攻击。当时项羽号称西楚霸王,拥有40万军队,而且训练有素,骁勇善战,而刘邦只有10万士兵,一旦交手,刘邦必败无疑。项羽在咸阳郊外的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赴宴。在宴席上,项羽的参谋范增有意谋杀刘邦,为项羽所阻,故暂时无事。

刘邦察觉事有蹊跷,便假装上厕所,欲伺机逃脱,但他又犹豫是否应向项羽告辞。这时他的部下樊哙劝他:“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催促他当机立断,刘邦才安然脱险。如果一味地拘泥于细枝末节,往往会因小失大,忽略了根本所在。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经商。商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商业谈判更是如家常便饭。谈判的目的是使有意合作的双方达成一致,并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均感到满意。但现实中,达不成协议的谈判是非常多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有一条是很常见的,这就是谈判双方太关注内容的细节,在小得小失上争执不下。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把事情办成。如果双方合作成功,将给双方带来较大的利益,那就更不应该因细节的不统一而耽误了合作的大事。在商业活动中抓住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一味纠缠细枝末节,而错失良机,真是太不值得了。

但话还得说回来,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凡事都不能太绝对了。一味地“小事糊涂”、“小事放手”也不对。

,唐代欧阳询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

唐代刘禹锡说:“祸福之胚胎也,甚动甚微。”

宋代陈瑾说:“大抵操心在谨微,谬误千里始毫厘。”

古人的这些论述,都阐明了“微”的重要性。

成语“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都是“微”的重要性。

扁鹊是战国时著名的医生。

一天,扁鹊去见蔡桓公。他对着桓公仔细观察了一下,说:“您有病!这病在皮肤表层。但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就会加深。”桓公不信,冷冷地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公对众人说:“当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您的病进入肌肉里面了,若不赶快治疗,就会更严重了。”桓公仍不理睬他。扁鹊只得又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见桓公,他惊叫道:“不好了,您的病已深入到肠胃里,再不治,就要没救了!”桓公挺生气,根本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一见桓公,转身就走。桓公觉得奇怪,便派人追问。扁鹊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肌肉、肠胃的时候,都有办法治好,但病人骨髓以后就没法治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我也无能为力了。”

几天以后,桓公果然病情恶化,全身疼痛。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早巳逃往秦国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蔡桓公的教训就是忘记了“防微者,销患之本”(宋·刘荀《明本释》)。

总而言之,很好地处理宏与微的关系,确实是人生的一大谋略。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细微之处,何时该忽略不计,何时该高度重视,确实难以把握。但也正因难以把握,把握好了才是人生的最高修养。

三 愿与能

愿望是花朵,能力是园丁。

人只要健康地活着,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愿望。

从大的角度说,从政的最大愿望是升官,经商的最大愿望是发财,搞科研的渴望成为科学家,搞艺术的渴望成为作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

从小的角度看,你最渴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喝口甘冽的泉水;你最饿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你最困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躺到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你最孤独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有朋友能与你一起聊聊天……

无论是宏观的愿望还是具体的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你的能力如何。因为实现愿望的过程就是体现能力的过程。

贝多芬4岁开始学琴,8岁举办个人音乐会,11岁创作了一首曲子,13岁当了宫廷风琴师。曾经拜莫扎特为师。17岁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征服维也纳。

维也纳当时不仅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之一,也是欧洲重要的乐坛中心。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云集在这风光秀,丽的城市。·贝多芬怀着自信、希望和理想,再度踏上这块土地,但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五年前在这里度过的两周。

那一次,他原是为了求教于莫扎特而来的。他曾在这位震动整个欧洲的音乐天才面前弹了一首即兴曲,莫扎特为他卓越的才华而惊讶,承认这位17岁的年轻人“有极好的天分”,但由于莫扎特正忙于写作歌剧,不能答应做他的老师。但是莫扎特跟友人说:“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他就将扬名于音乐界!”

这一次的重访,等待着他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前途呢?

他理所当然的是先去求教于音乐大师海顿。遗憾的是,这位第一流的大音乐家,虽然名高望重,却实在太忙于演奏和各种社交活动了,他的草率的教导不可能满足贝多芬旺盛的求知欲。于是,他求教于作曲家辛克,以后又跟音乐理论大师阿勃列赫兹贝格学习对位法。初生牛犊不畏虎,贝多芬不迷信权威,而以自己的顽强、自己的毅力和自己的方式,向音乐的高峰冲刺。

浮云是遮掩不住一颗天才的音乐巨星的耀眼光芒的。在维也纳乐坛上,贝多芬挟着“追逐魔鬼”般的伟力,进行着他的创作和演奏。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家李埃斯说,贝多芬“除了思想的特异与优美之外,表情中间另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成分”。他好似狂风暴雨中的魔术师,会从“深渊里”把精灵召唤到“高峰”上。

在维也纳上流社会中,贝多芬的创作越来越成为议论的话题。有的人称他为天才,有的人为他乐曲中粗犷而奔放的激情所震动。著名钢琴家格林克对他的学生说:“贝多芬简直是要把我们烧毁的恶魔,否则他怎么能写出那样撼人魂魄的即兴曲!”

而有的听众在听他演奏时,竟禁不住号啕大哭。他的朋友雷夏尔特也曾流了不少热泪……当他演奏完毕看见这些泪人儿时,他耸耸肩,放声大笑道:“啊,疯子,你们真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一团火,他是不流泪的。”上流社会轰动了。各种沙龙邀请贝多芬出席演奏,敬如上宾。热情的音乐迷和许多名流,都以一睹贝多芬的风采和他高超的演奏为快。贝多芬以自己的音乐才华征服了维也纳。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

他经常在沙龙中演奏自己创作的即兴曲,但是竟有人偷偷地把曲子记录下来,然后到其他场合,可耻地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创作,以沽名钓誉。贝多芬当然很生气,针对这种情况,他就把自己的曲子加上极难演奏的部分,使那些庸才望曲兴叹,无法再来剽窃。

贝多芬的性格高傲而倔强,有时甚至近乎暴烈,这也使人议论纷纷。虽然有人善意规劝,但他常常难于控制自己,他的个性太突出、太鲜明了,当情感进发时,他不愿用任何繁文缛节和世俗常规来束缚自己,这往往会得罪一些达官贵人,然而他却常常警告自己:“音乐是人类的财富,并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晶,要自己去开拓道路。”据传有这样一段轶闻:一次,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的母亲请求贝多芬为她弹琴,贝多芬执意不肯弹,亲王的母亲再三请求,以至于给他下跪,贝多芬非但不允,甚至面对下跪的亲王母亲,竞不愿意从沙发上起来。他终于和李希诺夫斯基亲王反目了,贝多芬盛怒之下在留的条子上这样写道:

“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们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天才高傲不屈的灵魂。

1795年3月29日,普鲁克剧院举办演奏会,贝多芬应邀参加演出。这是他第一次在维也纳公开演出。演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暴风雨般的掌声席卷全场,贝多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热烈的场面,他对自己的演奏很满意,因为他深信这样的信条:“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那些热烈、奔放、粗犷、荡气回肠的旋律,抒发着他蕴涵在胸臆中的呼唤,也叩击着全场人的心弦。贝多芬凝视着自己那双宽大、坚实、有力的手掌,和那灵巧神妙的手指,感到信心百倍。正是这双手,将在巴赫、海顿、莫扎特之后,在音乐史上写下更加深刻、更加博大、更加灿烂的一页。

随着成功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演奏。奥地利宫廷请他和海顿一同演出;1796年,又在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的建议下,访问了比尔森、布拉格、德累斯顿,最后到普鲁士王国首都柏林演出。威廉二世亲自出席了演奏会。他大为赞赏贝多芬卓越不凡的才华,并多次邀请他进宫即兴演出。贝多芬的演奏几乎没有一次不得到满堂喝彩声。最后威廉二世向他提出:“贝多芬,为了有机会多听你的演奏,你可否长住柏林?”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普鲁土国王亲自邀请他为宫廷服务,这天疑是音乐家所得到的最高荣誉了。但是,贝多芬只表示予以考虑,并没有立即允诺。宫廷的待遇自然是丰厚的,然而天地却是狭小而苍白的,那浪涛般、火焰般、颂歌般、呼唤般、叹息般的乐曲,难道只是为了得到这个在尊贵座位上的人权威地点点头、闲谈般地说几声赞语么?

贝多芬婉言谢绝了威廉二世的好意。

回到维也纳,他的声望如旭日东升,光芒四射,几乎每场演奏都是爆满。作曲工作也空前地顺利,灵感如不绝的泉水汩汩涌出。在这个时期,贝多芬听了宫廷教堂的小提琴家克莱采的演奏,美妙自如、无懈可击的技巧,令贝多芬深深感动,于是他将刚刚创作的奏鸣曲第九号题赠给他,这就是流传于后世的著名的《克莱采奏鸣曲》。然而,可悲的是,音乐观念因循守旧、迂腐僵化的克莱采,竟始终不愿演奏这支神采飞扬、急流飞纵的美妙乐曲,却是别的演奏家使这支名曲传遍了世界。

贝多芬实现了征服维也纳的愿望,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与天赋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靠后天的培养。贝多芬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息的滴坠。”“划分天才和勤勉之别的界线迄今尚未能确定——以后也没办法确定。”“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那些技巧。”

贝多芬的能力,恰是勤奋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贝多芬第一次拜见莫扎特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把自己关进旅馆,不出门,不会客,拼命地练习钢琴。

一天,住在他楼下的一个妇女突然冲楼上高喊:“楼板滴水了!请楼上的人注意一点!”可是,楼上的人根本没有听到她的喊叫,水珠还是不停地从楼板缝里往下滴。她生气地叫仆人上楼去看看。当仆人来到楼上走进贝多芬的房间时,不觉大为惊奇起来。

原来,贝多芬正在练琴。只见他手指像飞箭似的猛击琴键,发出山崩海啸般的轰鸣。不一会儿,手指发热了,他就把手放在水盆里浸浸凉,再甩去水珠继续弹奏。水盆里的水都快用完了,地板上甩的水多了,就顺着地板缝渗了下去。

还有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饭店。一坐下,就用手指在桌子上不断敲打,似乎像在弹钢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店主走过来问他怎么回事。贝多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坐在饭店里,就说:“算账吧,我该付多少钱?”店里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吃过什么东西啊!

愿望无时不有,能力无时不需。

刻苦学习,勤奋锻炼吧,它是培养能力的惟一良方。

四 定与移

定应八风不动,移应见贤思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竹石》,似乎成了写意志坚定、目标坚定的一首经典之作。

“定”是人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868年,爱迪生已经21岁了。

十多年刻苦读书,加上四年的游历,使他志向更加远大。

他已不再满足于当个电信技师,天天收发电报。对他来说,这太容易了。他想用更艰难的工作磨砺自己,譬如说,把自己的才智用于发明创造,贡献给全世界,不更好吗?

他有充分的自信。

他这样想了,就这样做了。

他的第一项正式发明是投票记录机。

他顺利地拿到了专利许可证,高兴极了。

他辞掉电信技师的职务,决定今后致力于发明。

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制造了一台投票记录机。然后向朋友借钱,又卖掉不少书籍,总算凑足旅费,兴高采烈地去华盛顿了。

他准备在华盛顿卖掉机器,开始发明家的生涯。

他发明这台机器,是想结束国会议员们投票时的混乱场面。事实证明,他的机器可以做到这点,但在微妙的政治生活中,议员们并不吝惜白白耽误的时间,投票时的混乱甚至是他们需要的。

他的第一项正式发明,在受到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否决。

他很失望,但也得到宝贵的教训:

“我太不实际了!如果发明的东西,不是大家所需要的,就没什么用处。”

这个教训,他恪守了一辈子。所以,到后来他便发明了电灯、电话、电影等许许多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东西。

他又回到波士顿。

开始,他想重操旧业,挣钱还债。继而又想,既然自己要当发明家,球应当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走下去,一直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做人,是该有这点儿志气的。

他的第二个发明构想是改良股票市价显示器。

这种显示器的功能是将股票交更所里股票上涨下跌的变化,随时通知证券商行。但现有的显示器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以致常常出现差错。

那时,美国证券市场十分兴旺,许多人都持有股票,股票市场上的风云,与许多人利害关系很大。爱迪生制造更加完善的股票市价显示器,显然是有的放矢的。

一次,一个熟人来看望他,对他说:

“爱迪生,你非常有才能,也许波士顿对你来说是太小了。你为什么不去纽约闯闯?那里,也许有好运气在等着你。”

能去纽约碰碰运气,这对爱迪生很有吸引力。

他带上朋友写的介绍信,登上了去纽约的夜班汽轮。

当时,他身上仅有五角钱。

到了纽约,他的第一顿早餐,仅仅是一杯免费红茶。

他拿着介绍信,找到了新的朋友。他向新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借一元钱,再帮助他找一个便宜的住处。